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变局

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变局

文|丁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导读


西方发达国家的衰退程度可能会超过人们的预期。广义的东亚地区成为未来世界经济产业链中最有竞争力的一个经济体。美欧等发达国家不发生大的债务危机是对全球经济的考验

美欧经济的衰退程度超过预期

疫情凸显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

美国新政府可能采取的激进主义政策为世界经济埋下新隐患


2021年是中国第14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是我们第一个“百年”的收官年。因此,在这一节点,观察世界经济的变化及我们的影响显得格外重要。新冠疫情对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经济是一次大考验。能经受住这一考验的经济体,未来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反之,若控制不住新冠疫情,未来经济的衰退趋势会更加明显,各种政策的搭配会变得十分复杂,使用起来会产生何种副作用尚未可知。

从疫情发展与防控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三个趋势:一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衰退程度可能会超过人们的预期。二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凸显,而2020年达成的两个协议使广义的东亚地区成为未来世界经济产业链中最有竞争力的一个经济体。三是美欧等发达国家不顾以前的金融、财政谨慎条款,强势回归国家干预主义是大趋势。但它们能走到哪步而不发生大的债务危机是对全球经济的考验。


美欧经济的衰退程度超过预期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美国经济增长2020年约为-2.4%,欧盟经济为-7.4%,欧元区为-7.8%;日本经济为-5.5%。全球大的经济体中,大概只有中国能够实现正增长。虽然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也曾-6.8%,但其余三个季度就恢复了正常。全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2%,在全球经济一片暗淡中,中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

展望2021年的全球经济,新冠疫情未解使美欧经济的发展前景很不明朗。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预测,美欧国家明年的经济会出现大幅反弹,但那种把所谓的预测之宝都押在对付新冠病毒的疫苗会很快起作用的假设上是非常危险的。2021年初,美国每天新感染病毒的人数在20万至30万,而美国网络消息,有60%美国医疗界人士拒绝接种疫苗。他们认为,这种基于RNA的技术本来是为对付癌症研究开发的,有许多缺陷,因为有可能有许多副作用。但是,美国政府为了政治目的,就仓促让这种疫苗上马了。如果连医疗人员都担心这种疫苗有危险的副作用的话,美国没有足够的第三期实验就进入临床阶段,的确很难说未来会有什么结果。难怪有美国的免疫学专家认为,今年1月最高峰时每天约50万人感染。如此,美国要想靠疫苗这唯一的稻草来拯救美国经济的确有些孤注一掷的感觉。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美欧等发达国家纠结于封城隔离与开放经济之间的两难选择,一会儿封城,一会儿又开放,结果让疫情不断反复,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其实,2020年美国是大选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政治因素干扰又使防控疫情这个本应该用科学理性来处理的社会应急处理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各州官员及联邦政府在处理疫情时,并不是想真正控制住它,而是利用它作用一个借口来攻击政治对手。因此,美国防控疫情不利也就不难理解了。

美国经济衰退的情况虽然比欧洲略好,但其风险也更大。疫情中,美联储采取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公开声明它将无限制地买入美国国债,释放出巨大的流动性。幸好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电子化,电子交易不受新冠病毒的困扰,因此大量的流动性进入美国股市与期货市场,创造出一片盘面繁荣,为美国GDP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美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差距拉得越大,未来崩溃的严重性就越大。疫情已经造成美国服务业成千上万家企业倒闭,失业人数不断攀升,而政府用来资助民众生存的财政开支节节升高,这种情形能持续多久,实在让人无法乐观


疫情凸显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

疫情使大部分美欧国家的生产陷入了瘫痪,而处理疫情又使美欧国家医疗体系中对各种防疫、抗疫物资的需求大增。幸好中国在第二季度就恢复了生产,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防疫物资。2020年,中国发往欧洲的中欧班列创了历史纪录,全年共发车1.24万列,同比增长50%多,单月平均发车稳定在1000列以上。从2020年下半年起,集装箱及货船的运费也不断上涨,因为运往美欧市场的中国货供不应求。

2020年末,中国签署了两项国际协议。这两项协议不仅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不可低估。这就是RCEP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协议与CAI中欧之间的全面投资保护协议。

RCEP签署,使广义的东亚地区:中、日、韩加东盟再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未来有可能成为竞争力最强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地区。未来10年,这一地区90至97%的产品都是零关税,就会大大促进这一地区的产业组合,使得各种资源配置达到最优。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是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一个板块。东亚再加上澳新,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后劲更足了。

CAI是中欧双边投资协议。2020年12月30日,中国与欧盟完成了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决定签署该协议,给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吃了一颗定心丸。然而,就在最终中欧要达成协议前,还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差点儿让中欧谈判翻车。美国总统大选中,拜登胜出。他的外交班子很快就露了面,而且他们对中欧即将达成的投资协议非常敏感。于是,他们开始质疑这些谈判内容,并无中生有地抛出了“新疆强迫劳动问题等”来诱导欧洲人给谈判加码,企图将谈判引入歧途。欧盟还是个帮联式的松散结构,美国很容易在欧盟内部找到跟他合作的对象。很快,就有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表示,中欧投资协议可能还不够成熟,2020年内达成协议可能无望。但是,德国在2020年下半年是轮值主席国,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对达成协议非常认真,她自己亲自给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逐一打电话,做工作。终于,默克尔总理的坚持有了收获。中欧双方在2020年结束前一天达成了协议,为中欧这两大经济体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因为该协议还需各成员国议会批准,需要欧洲议会批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大概2021年全年能不能完成都是个疑问。有一些比较乐观的估计,说大概在2022年上半年法国担任欧盟主席国期间能够完成,最终签字就已经算快的了。

中欧投资协议给中国对欧盟国家投资与欧盟国家企业对华投资都注入了新的保证,肯定会引起一轮新的投资高潮。有投资就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就会有助于经济增长,有助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就会形成欧亚大陆这两大经济体新的良性循环。


美国新政府可能采取的激进主义政策为世界经济埋下新隐患

拜登政府上台后,很有可能一改美国政府40年来一直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回归某种程度上的国家干预主义。拜登任命的班子已经露头,其中将担任拜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苏利文2020年在外交政策杂志上与同伴一起撰文说美国的经济哲学必须有所改变,必须抛弃新自由主义,回归国家干预主义。他给未来的拜登政府出了四个主意,要改变美国经济政策的方向:1、国家要干预市场,增加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教育的投资,为此增加一些债务是必要的。要打破那种债务太高太危险的迷信,因为经济增长停滞比债务增长更危险。2、反对给富人和企业减税,认为指望“涓滴效应”会使投资与增长自动恢复是幻想。他建议恢复产业政策,用中国的办法跟中国竞争。3、打破“自由贸易”的迷信,别再相信贸易越自由越好。他建议美国政府更注重打击那些国际贸易中的避税天堂和税务漏洞,关注贸易为美国提高工资和创造高薪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因此,自由贸易不再是美国政府未来的选项。管制贸易并利用它支持美国的产业政策将会成为拜登政府参照的逻辑。4、打破一种对美国跨国公司有利的事就是对美国有利的迷信。美国外交官替美国的跨国公司赢得国外的合同和交易,但这些合同与交易创造的就业机会往往在海外,创造的大部分利益都流向了投资者,而不是美国工人或社区。他建议美国政府首先要看那些在海外扩张的美国企业的税收结构与收入结构。

然而,美国新一届政府虽然要改弦更张,改变美国40年来的经济政策方向。但未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来值得观察。其一,管制贸易。现在的国际贸易与前二三十年的国际贸易大为不同。以前是国际贸易主要是成品贸易,但现在的贸易主要是中间品贸易。这种贸易结构使得合作可以导致最优的结果,但贸易战却什么结果都达不到。美国单方面向中国发起贸易战,但过去几年的经验证明,提高关税一点儿作用都没有,只能让美国企业遭受更多损失,因为它们才是从中国进口大量中间品的主体。拜登政府的参谋班子要靠管制贸易来刺激创造好工作,这种想法很可贵,但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其二,美国政府不再支持美国的跨国公司在海外扩张,甚至要有针对性地审查美国跨国公司的收入结构与税收结构。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个“金钱政治”的国家,没有资本的支持,想竞选成功不太容易。如果拜登政府真要与资本集团对着干,那些政策能落实多少很值得怀疑。其三,政府要增加公共开支去刺激经济,这主意听起来不错,但美国政府已经债台高垒,债务再增加到什么程度不引起国际投资者的恐慌是个说不清的问题。其实,疫情以来,美元一直在贬值,它表明的就是投资者对美国政府债务的不信任,资本在从美国流出。如果债务包袱进一步增长,而经济明显改善的速度追不上债务增长的速度,那些即使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假设就会变得不堪一击。其四,拜登政府若真要重操产业政策的话,就给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参照,美国政府未来跟中国谈判时,就有些共同语言,而不能再无端指责我们了。

总之,2021年的世界经济从开局起就显得危机四伏。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在全球显得一枝独秀,但也受到各种不确定性的威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报告就提醒我们注意,要警惕疫情引起的金融风险。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还要按我们既定的政策发展,但也要考虑外部凶险的环境对我们可能造成的冲击,要留有余地,随时调整,以不变应万变。疫情是对世界经济的大考验,而走出疫情的中国应该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编辑 | 张梅 

设计 | 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