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新经济战略思考

“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新经济战略思考

文|刘富荣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技术业务部主任

导读


国有经济在新经济领域的布局要坚持战略性聚焦、系统性布局、体系化实施

国有经济在新经济领域的总体布局情况

“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新经济有待突破的重大转变

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

“十四五”国有资本在新经济领域的布局策略建议


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推动,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占领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的“先手棋”。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要求。国有资本目前在新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较弱,”十四五”期间加大战略布局力度,对于促进国有经济的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国有经济在新经济领域的总体布局情况

国有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布局情况。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编制的《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1,2020中国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86万亿元,大致相当于2019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99万亿元的86.81%,增加值大约为25万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约1/4),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相比于2019年,营收增长8.75%,利润增长20%。

从企业构成来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为265家,民营企业为235家,占比分别为53%、47%。

在行业分布上,国有企业在采掘、电力、军工、公用事业、交通建设、电信、金融等具有资源性、基础性、公共性和安全性特征的行业具有优势。民营企业则在一般制造、物流运输、互联网服务、零售业、房地产等领域更加突出。

国有企业在我国新经济企业500强中的布局情况。中国新经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发展迅速,形成了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新动能。2019
年,我国“三新”经济占GDP 比重达到16.3%,增速达到9.3%,近三年年均增速比GDP 现价年均增速高出2
个百分点,说明新经济已经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对国民经济产生明显的拉动效应。尤其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受到重创,但具有明显新经济特征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了超过10% 的同比增速。

从企业构成来看,在新经济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为426家,占比85%;国有企业数量为74家,占比15%。民营新经济企业具有很高的发展质量,在榜单排在前10名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达到8家,前50名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达到40家。民营企业已成新经济发展主力军。

在产业构成方面,先进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高,达51.2%,其次是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型生活服务活动企业,占比分别为15.6%和14.0%。其他行业领域分布中,现代生产服务活动占比为7.0%,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业占比为4.0%,新型能源活动与现代综合管理活动占比均为2.8%左右,节能环保活动与现代农林牧渔业占比较低,分别为1.8%与0.8%。

国有资本在新经济领域布局偏弱,面临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巨大挑战。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占比53%,新经济企业500强国有企业占比15%,说明国有经济在传统产业领域比重较大,在新经济领域的比重相对较小。中国企业500强中千亿级以上的企业所处行业分布居前的分别是:银行、资源、能源、工程建筑、汽车及零配件制造,面临新一轮产业变革和迎接新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

大型民营企业、独角兽企业、部分改制国有企业是推动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三者虽然在不同产业领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是国有企业的影响力相对不足,而且还有进一步减弱的风险,在“卡脖子”领域尤其突出。以集成电路为例,在过去的60多年里,我国的半导体工业从一个完全由政府拥有的国防工业的一部分,到国有企业作为唯一的参与者,逐渐走向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国有经济在集成电路领域影响力逐步减弱,截至2019年,我国半导体消费总量3000多亿美元中,只有略高于15%是由中国本土生产的,其中内资企业制造的产量只有3%左右,国有经济占比更少。伴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竞争的推进,国有经济在“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经济领域的影响减弱,严重受制于人的问题暴露出来,其深刻教训和内在逻辑需要认真反思和剖析。

“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新经济有待突破的重大转变

传统的规模经济投资策略,不适应以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工业化时代规模经济是其主要特征,而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数据等无形资产成为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成为企业投资的主要目标。从研发强度来看,中国企业500强研发强度平均为1.61%,其中231家制造业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企业R&D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18%,126家服务业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01%,相比于新经济领域的研发强度,如生物制药平均研发强度为20%、半导体为16%、软件为14%,差距很大。国有经济长期在传统领域从事规模经济,要逐渐调整为创造和捕获知识产权和数据,是适应新经济的重大转变。

传统产业惯性大,不适应战略性布局调整需要。国有经济所在的多个传统产业(如能源资源类)已经发展成熟,根据新的制度理论,由于企业倾向于遵循既有规则、保持原有相对稳定的垄断地位,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布局调整的规划和实施,这些都是传统产业固有的惯性。

对于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中的企业(如集成电路、智能汽车制造领域),虽然也已经意识到企业战略性重组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性,但是这些战略调整通常会增加公司的业务风险、财务风险。由于战略调整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滞后和持久的,现有的业绩考核机制下,这些短期的不确定性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布局调整的规划和实施,这些都是体制固有的惯性。

由于目前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衡量标准不完善,以会计衡量标准替代战略衡量,往往不利于新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为了更好为外部利益相关者识别公司战略信息,为监管者提供新的视角,需要对企业战略布局的评价考核标准进行较大转变。

立足单个企业或单个产业的分散布局策略,不适应营造产业生态发挥体系效能的需要。新经济领域具有很强的产业融合性特征。波士顿咨询公司对数字经济的研究表明,许多产业生态系统需要从其他行业引入专业能力,80%以上的数字生态系统包括来自3个以上行业的专业能力,50%以上需要超过5个行业的专业能力。大部分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平均有27个合作伙伴,最成功的领先者的数字生态系统大约有40个合作伙伴,一个生态系统拥有的合作伙伴越多就会越成功。从国有企业在新经济领域的分布来看,总体上比较分散,国有资本在新经济领域的布局,需要从单个企业的利益,拓展到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对于国有资本的布局方向,国内存在如下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微观效率不高,应主要布局国家安全、自然垄断、市场失灵的领域,在竞争性领域应当逐步退出;另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虽然微观效率不高,但是体系效率高,应当在战略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抗击疫情期间,国有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只要克服企业的分散的利益诉求,将国有企业组织起来,联合民营经济,就能够实现系统效益的最大化。总书记指出,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就是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整体优势、体系优势。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具备充分发挥体系优势的条件和战略性支撑作用的潜力。

综上,国有资本布局新经济领域,需要实现三大转变:一是投资策略要由规模经济向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转变,更加注重技术研发、数据、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投入;二是对企业经营发展的评价要由短期财务效益向中长期战略评价转变;三是企业产业布局和技术布局,要由分散布局向生态系统营造和整体布局转变。

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新经济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新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新经济之所以“新”,源于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经济的主要特征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说明:

宏观经济角度,新经济的特性表现为可持续成长性即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从中观角度,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体,由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所推动,以信息化和产业化深度融合等为标志的一种经济形态。

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其特征表现为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即企业越来越注重将价值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价值从提供产品的企业,转移到不仅提供产品同时提供高度个性化产品即服务的企业;企业可以方便地通过数据管理来降低成本。新经济企业的特点是营收增长更快、更高盈利能力,杠杆率低于整体股市,以及它们的定价往往具有较高的估值和较低的股息收益率。

新经济的产业内涵。新经济的产业覆盖面和内涵不仅广泛,而且随着发展是在不断充实的。按照经济统计的行业分类,新经济产业主要是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服务业构成,其中互联网服务业又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现代综合管理等不同方面。新经济主要包括9大领域:主要是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型生活服务活动、现代生产服务活动、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业、新型能源活动与现代综合管理活动、节能环保活动、现代农林牧渔业。因此,新经济的覆盖面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根据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开展的年度“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评价,2020年先进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高,达51.2%,其次是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型生活服务活动企业,占比分别为15.6%和14.0%。其他行业领域分布中,现代生产服务活动占比为7.0%,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业占比为4.0%,新型能源活动与现代综合管理活动占比均为2.8%左右,节能环保活动与现代农林牧渔业占比较低,分别为1.8%与0.8%。

按照标准普尔的Kensho新经济指数分类,新经济主要专注于以下11类产品、技术及服务的产业:智能基础设施(智能建筑、智能电网)、智慧交通工具(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先进运输系统)、未来安全(航天、机器人、赛博安全、智能边防)、可穿戴设备(面向消费者、军事和医疗用途的可穿戴和可植入技术)、无人机(远程操作或无人驾驶的空中、水下和水面无人机)、虚拟现实、清洁能源、新边疆(深空和深海勘探与开发前沿技术)、未来通信、未来金融(金融服务创新,包括支付、交易管理、融资和财富管理方面)、人类进化(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基因工程)、先进制造(3D打印、纳米操控)、按需经济、生态农场等。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比较接近。

“十四五”我国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新经济既代表了未来产业,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力量。各国国情不同,任何国家很难在每一个新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需要根据自己未来的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战略,提出适合国情的产业发展战略,优先考虑对经济增长和安全至关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经济的全球化分工中形成自身独特优势。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过渡时期,新经济总体上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十四五”期间,国有资本布局新经济,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工业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情;二是要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全局来看新经济。

从国情来看,长期以来,我国低成本、出口导向的高速工业化战略,造成了经济外部依赖度高、内需亟待开拓的内外动力失衡状况,经济安全风险加大、核心技术缺失、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大等问题比较突出。从产业结构看,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的低水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高端产业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发展不足,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基础原材料等领域严重依赖进口和外资企业,高品质、个性化、高复杂性、高附加值的产品供给不足。从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来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仍需要深化,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智能制造能力都有待提升,中国工业软件水平落后、多数工业软件主要依靠国外企业供给的局面亟待改变。

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全局来看,需要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的协同发展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安全与发展,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因此,国有资本在新经济的布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高度重视强化战略支撑。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指明了“十四五”时期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最为集中的领域,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撑、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资本要加强布局。

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是数据驱动的经济,其特征有:一是人机信息不对称,机器获取和分析信息能力超过人;二是学习的机器化和产业化(人工智能),机器获得自主化和规模化学习的能力;三是赢者通吃的产业组织,初期成本高、边际成本极低;四是无形资产超过有形资产,产生的经济价值难以被传统的经济核算体系所体现;五是数据驱动型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指数效应和聚变效应;六是信息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导致系统性风险。由于以经验为基础的政策和监管模式,适应不了经济发展速度,包括个人数据隐私、政治操纵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国有资本要加强布局。

以新型基础设施为重要支撑。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需要为中国的创新发展,特别是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创造基础条件。5G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为庞大的数据来和信息量的传输提供高速传输,信息社会的主动脉;工业互联网是连接人、机、物推动制造走向智造,与互联网共同构成信息社会的神经;数据中心是数据集中存储和处理的图书馆,人工智能完成机器智能化进程,是信息社会的云端大脑;大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电能和血液;芯片半导体构成信息社会的心脏。充电桩、城际高铁、特高压是在新能源汽车、城市群一体化、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传统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融合的基础设施。国有资本要加强布局。

“十四五”国有资本在新经济领域的布局策略建议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提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更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因此,国有经济在新经济领域的布局要坚持战略性聚焦、系统性布局、体系化实施。

聚焦核心关键技术、新型基础设施及安全领域。大国竞争的焦点是科技竞争,核心关键技术既是科技竞争的焦点又是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我国一方面需要补短板扩瓶颈,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战略前沿技术,塑造未来新优势。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由于投入高、见效慢、影响大、辐射广,兼具经济性、社会性、政治性,国有资本要发挥兜底作用和战略引领作用。主要布局方向为核心关键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关键软件等,遗传细胞与遗传育种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生物药技术等,风光水储互补、先进燃料电池、高效储能与海洋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技术,清洁电力、清洁能源等清洁技术。

重大基础设施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安全,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是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重要保障。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构建新经济的基石,需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例如,5G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为庞大的数据来和信息量的传输提供高速传输,是信息社会的主动脉;互联网和物联网是连接人、机、物,构成信息社会的神经;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是信息社会的云端大脑。此外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电网、微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均需要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

国有经济是国家总体安全的保障力量,除了国防军工领域外,还需要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网络空间安全,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等。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数字治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保障,数据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数字治理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数据驱动的经济是建立在控制数据的能力之上的。谁控制数据,谁决定哪些数据值得收集以及如何使用数据是具有社会广泛影响的关键政治问题。谁控制了数据,谁就控制了与数据交互的对象。无论是在各国还是在全球合作进程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治理都处于起步阶段。国有经济在战略性数据安全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 

开展系统性战略布局。在新经济模式下,传统的垂直配套体系、链式管理正在发生变革,基于数字生态的网络化组织模式正在颠覆传统。国有资本在新经济领域的布局需要国家注重系统性布局和产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从构建产业生态的角度,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型基础设施为龙头,进行系统布局,带动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在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中,国有资本的布局需要统筹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统筹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统筹企业效益与国家整体利益。在布局中,结合所在产业的特点和企业的经营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布局,如自主研发、联盟、并购、战略合作等,根据不同产业采取区别化的布局方式。

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并加强风险管控。一是要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制定布局引导目录并进行滚动更新。二是要改革企业经营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在新经济领域进行重大布局的企业,在现有的年度、三年任期考核评价机制基础上,强化战略评价,将战略布局的资本强度、固定资产更新程度、期间成本投入、企业财务杠杆、研发支出等指标作为衡量公司中远期发展战略的特征指标。三是加强战略风险管控,对于战略正向偏移较大的布局,加强风险动态管控,加强事前风险分析、事中的风险监测,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科学设定目标,合理定位。

“十四五”期间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也是新经济发展“夯实基础”、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国有资本加大战略布局力度,必将为新经济的产业安全形成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也将为未来产业的发展发挥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贡献国资力量。


编辑 | 张梅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