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通过创建更好投资环境,助推民间资本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激发新一轮自主发展的投资活力,实现自我良性循环的投资内生增长
●投资在恢复中缓慢增长,结构优化较明显
●保持经济发展仍需投资继续较强发力
●扩大投资关键是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投资在恢复中缓慢增长,结构优化较明显
受2020年年初突发新冠疫情影响,本就处于低迷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到巨大冲击,随着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一系列复工复产、稳企稳产、稳投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2020年全年投资在逐步恢复过程中增速稳步回升,2021年投资在复苏态势持续巩固中实现良好开局,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投资实现平稳增长。2020年年初,疫情冲击导致企业停产、项目停工,1-2月份全国投资大幅下降24.5%。此后在一系列稳投资政策作用下,投资走出V型反弹,到9月份开始实现0.8%的正增长,2020年全年投资增长2.9%,尽管增速不高,但复苏稳健,尤其是民间投资也实现了1%的正增长。2021年开局,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复苏态势,1-2月份同比增长35.0%,增幅大大超过上年同期跌幅,2020年与2021年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为1.7%(见图1)。尤其是民间投资2021年1-2月份增长36.4%,增幅超过上年同期跌幅1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4%,投资继续增长具有较强修复动能。
投资结构继续保持优化态势。从产业结构看,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2020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6%,增速高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5%,而全部制造业投资下降2.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9.1%,增速比全部服务业投资高5.5个百分点(见图2)。2020年,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1.9%,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2.3%,卫生投资增长29.9%,卫生投资增幅比上年提高23.1个百分点。2021年1-2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1%,两年平均增长11.0%,增速高于全部投资两年平均9.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0.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9.8%,增速分别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和全部服务业投资13和15.2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48.0%,其中教育投资增长53.0%、卫生投资增长63.0%,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8.8%、9.4%和20.3%。
从投资主体结构看,2020年,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长5.3%,对稳投资起到关键作用;民间投资受疫情影响最大,全年增长1.0%,对全部投资增速形成拖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长4.2%,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长10.6%,均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021年1-2月份,民间投资增长36.4%,增速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1.4和3.5个百分点,是推动全部投资增速恢复性反弹的重要力量;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长50.0%,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长22.9%,增幅分别高于上年同期跌幅26.6和6.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总体看,市场化投资主体恢复性增长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见表1)。
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复苏仍乏力。从三大领域投资看,尽管2020年中央加大政府投资的对冲力度,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75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1.6万亿元),以稳住投资、经济基本盘,但受地方项目储备不足与地方财力有限等因素影响,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不尽如意,全年仅增长0.9%,增速比全部投资低2个百分点,延续着前几年的低迷状态(2018年、2019年均仅增长3.8%);制造业投资近年来受经济下行、产业转型等因素影响而较长期处于低状态,加上疫情冲击的叠加影响,2020年全年制造业投资下降2.2%。2021年1-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0%,但剔除2020年同期基数效应影响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仍继续回落,较2019年同期降1.3%,两年平均增速-0.7%,低于市场预期;制造业投资增长37.3%,剔除基数效应影响后,较2019年同期下降5.9%,两年平均下降3.0%,仍弱于以前年份同期增速,对全部投资增长形成较大拖累。在制造业中除了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外,与基础设施、房地产业相关的制造业投资表现出较强复苏态势,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85.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投资分别增长63.2%,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54.4%。房地产开发投资在2020年增长7.0%基础上,2021年1-2月份继续增长38.3%,两年平均增长7.6%,总体表现出稳定态势和较强的韧性,是稳投资的压舱石,对全部投资增长形成强有力支撑。
自从2013年投资增速从20%以上下滑到2015年的10%以后,投资就一直处于个位数增长,2019年下探到5.4%,2020年更是受疫情影响而降低到2.9%。投资增速放缓也导致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经济增速不断走低,而消费并未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地位与作用尚难撼动。无论从短期稳增长还是从长期增强持续发展动能来看,投资都需要发挥更大作用,也有巨大增长潜力和空间。
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来看,投资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随着投资增速下滑和出口需求萎缩,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14-2019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见图3 )。但从消费需求变动趋势看,随着居民收入增速趋缓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消费增速有所下滑,2007-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5%,但此后增速呈下滑趋势,2019年这一增速下降到8.0%,创近20年最低增速。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2020年与2021年1-2月份两年平均增速为3.2%,与2017-2019年1-2月份的平均9.1%增幅相比形成巨大反差,这既有疫情冲击的不利影响,也有居民就业不稳、收入增长预期下降影响消费意愿的因素存在。尽管目前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压力仍然较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2021年消费市场尤其是餐饮、旅游、娱乐等领域消费的影响仍会较大,即便采取促进消费的刺激性政策,也难以恢复到疫情前年份的增长水平。而净出口需求方面,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1.9%,其中出口增长4%,尽管增速明显好于预期,但增幅比2019年分别回落1.5和1个百分点,远低于2017年、2018年的增长水平。2021年1-2月以美元计的出口总值较2019年1-2月同比增长32.7%,两年平均增长15.2%,大幅好于市场预期,这既是国际经济从疫情中恢复性增长带来需求回升的结果,也与我国“就地过年”措施对出口生产形成强力支撑的作用密不可分。2021年全年进出口形势取决于国际疫情改善程度和经济恢复状况,而时至一季度结束,国际疫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且变异病毒在全球蔓延,一些地区疫情形势还在恶化,这使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蒙上更多阴影,也使我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出口将表现出前高后低态势,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有一定难度。因此,从短期稳增长看,要实现2021年6%以上经济增长目标,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在消费与净出口难以有大作为情景下,投资需求需更多发力,全年投资须保持在8%以上增速。
从发展空间来看,未来投资增长仍有巨大空间。投资既是需求也是供给、既连着需求也连着供给。扩大投资,既对各行业各领域形成直接的市场需求,也因增加就业与收入来源而扩大消费,投资本身也增加供给能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更好的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尽管目前我国不少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投资空间不断收窄,但未来投资增长空间仍然巨大。一是我国人均GDP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019年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1.7%,在我国人均GDP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将需要不断地扩大投资以增加供给满足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二是我国劳均资本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OECD国家的1/4左右,而资本积累、劳均资本存量的提升是经济规模继续扩大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的根本途径,劳均资本存量提升的来源只能靠投资,因而未来投资增长的空间十分巨大。从现实来看,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内与城市间快捷通畅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城市环境整治与老旧小区改造等需要巨量投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巨量投资,适应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供给质量提高,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壮大,都将引发巨大的投资需求。
扩大投资关键是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激活民间投资是扩大投资的关键。从投资主体视角看,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2015年曾高达64.2%,在制造业领域民间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86.5%。国有控股投资虽占全部投资的30%左右,但却是以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居多,仅2015年不含电力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公共管理等领域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23.3%。受地方政府财力限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约束的影响,国有控股投资增速回升幅度和对全部投资增长的拉动力度有限,因此,扩大投资的重点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间资本持续扩大投资规模。
当前民间投资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过渡期和“二次创业”准备期。当前民间投资增速较低并对全部投资增速回升形成拖累,但并非民间投资已无增长空间而再不能实现较快增长,而是目前我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向新发展阶段迈进的转型爬坡过坎期,民间投资也正处于一个消化、调整、积累再创业的新旧动能转换过渡期,外加新冠疫情的短期冲击影响和未来不确定性,导致民间投资在等待、观望中增速不断回落,复苏回升难度加大。一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导致投资空间不断收窄,低水平竞争致使投资回报率不断降低,加上产权保护不到位造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民间资本在传统产业的投资必然收缩。二是前一时期的高投入形成了大量低水平产能,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到消化和出清,民营企业也需在调整过程中寻求新的产业投资方向,处于调整期的民间投资暂时进入蛰伏状态。三是过去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民间资本大都以“短、平、快”低水平跟风型投资为主,面对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较高准入门槛,缺少技术含量的跟风型投资方式已不适应转型发展新要求,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民间资本进入高端产业的必备能力,大量企业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二次创业”,但短期内尚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积累,同时处于培育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尚不明朗、投资风险较大,短期内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较为谨慎,不可能再现过去的高投资增速。加之民间投资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对财产安全的担心,从而造成民间资本无处投、不愿投、不敢投、无力投现象,制约了民间投资活力。
创建更好环境以提振信心、激发活力。民间资本的本质就是追逐更高投资回报,只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能够确保有持续的投资收益和财产安全,民间资本不会放弃获利的投资机会,因而具有持续扩大投资的内在动力。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需求不旺的发展时期,处于传统产能消化与“二次创业”转型阶段的民间投资短期难以实现较快的增速回升,但通过创建更好投资环境,助推民间资本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有助于减少观望、等情绪,缩短“二次创业”进程,激发新一轮自主发展的投资活力,实现自我良性循环的投资内生增长。一是加大对民企创新的支持力度,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在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使用上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倾斜力度,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优先采购首台(套)高科技装备、核心和关键零部件等,以降低民间资本研发创新风险,引导民间资本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民间资本从跟风型投资转向创新型投资转变。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查处、重拳打击各类侵权假冒伪劣行为,加强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确保企业创新投入在良好竞争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提高企业创新意愿和积极性,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三是加强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保护,以发展眼光妥善审理各类涉民企产权案件,加大力度依法甄别纠正错案冤案,加大对公权力的限制和约束,严厉查处滥用公权力行为,大力整治朝令夕改随、随意违约毁约、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府违约失信问题,切实稳定资本长期预期,让民营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四是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融资环境,短期内继续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政策支持,包括提高银行贷款对民企发放的比例、提供融资担保支持、给予优惠利率等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起与民营企业资产少、融资频率高、融资期限短、单一融资量小、业务地域性强等特征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地方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形成金融供给与民间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长效融资机制,为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提供更加稳定、便捷的融资支持。五是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继续加大政府投资以稳定市场需求,加大对传统产业更新改造支持力度以释放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壮大新兴市场使其成为接替传统产业的投资新空间,以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方式释放政府投资项目撬动功能,带动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投资。
编辑 | 张梅
设计 | 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