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凯运 甄选 孔维锋 廖玮烜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外经济合作部
导读
●近三年我国吸收外资基本情况
●2023年我国引资形势展望
●工作建议
2023年在市场需求萎缩、供应链不稳、地缘格局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全球跨境投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引资工作将面临更多挑战。对此,建议要靠前发力,发挥我制造业聚集优势,激发国内大市场发展潜力,推动吸引外资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近三年我国吸收外资基本情况
(一)疫情以来全球吸收外资出现大幅波动,但我国引资情况总体保持稳定。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UNCTAD)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和《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全球跨境投资自新冠疫情以来出现大幅波动,其中2020年和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分别为9290亿美元、15800亿美元,同比下降35%和增长64%。2022年上半年,全球FDI流量为8720亿美元,同比增长2.3%。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FDI流量为3570亿美元,环比一季度下降30.7%。相比较而言,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我国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降反升,引资规模稳定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9999.8亿元、11493.6亿元和12326.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2%、14.9%和6.3%。
(二)2022年在我主要外资来源国对外投资降低的情况下,我国吸引外资展现强大韧性和潜力。发达国家是我外资主要来源地,根据有关国家的官方统计,2022年上半年,美国对外投资2331.3亿美元,同比下降13.4%;欧盟对外投资1390亿美元,同比下降0.7%;日本对外投资445.4亿美元,同比下降41%。基于我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体系优势,尤其近年来在全球跨境投资下行压力下,我国市场准入大幅放宽、引资政策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持续优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开放平台更加丰富,我吸收外资呈现逆势增长,充分显示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2022年,来自韩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4.2%、52.9%、40.7%和16.1%,来自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等区域的投资分别增长92.2%、17.2%和8.2%,我国吸收外资规模稳定保持世界前列。
(三)我国引资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增量提质”的态势。在“稳存量、扩增量”的基础上,我国外资仍不断“提质量”,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引资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我吸引外资的重要动力。202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49.5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引资分别增长49.6%和21.9%,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领域增幅分别达到35%和26.4%。同时,国际资本也逐渐转向高端新兴产业领域,例如2022年1月—7月,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达1332亿美元,这一数字已超过2020年与2021年全年投资额总和,绿色能源产业成为跨国投资者关注的新热点。
2023年我国引资形势展望
(一)外资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内外联通,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外资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畅通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重要纽带,对我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产业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更需要利用外资补齐我国现阶段在技术、人才、品牌等高端资源要素上的短板,打通国内大循环的断点和堵点;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释放内需潜力,畅通国内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循环;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迈进,在国际大循环中强化自身地位。
(二)2023年全球跨境投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依旧存在,但我国吸收外资总体趋势向好。世界经济正处衰退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3.2%放缓至2023年的2.7%。受市场需求下降、粮食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不利因素影响,跨国投资者分散风险考量明显上升,各国吸引外资的竞争愈发激烈。而我国2023年疫情压力大幅降低,总体经济运行有望回升。同时,我国以低成本驱动开放的传统优势逐渐弱化,以不断升级的内需市场、高效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快速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驱动开放的优势正在显现,预计2023年我国外商投资能够继续保持较好态势。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多重复杂不利因素,我国引资、稳资压力有所上升。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俄乌冲突加速世界动荡与分化。美国对我开启全面竞争和对抗,并不断鼓动其西方盟友与我“脱钩”“断链”,加大对我打击与遏制力度,一时间“外资撤华论”甚嚣尘上。近年美陆续出台《芯片法案》《通胀减排法案》等一系列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制度政策,旨在限制其企业对我国芯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投资。美政府还计划出台对外投资审查框架,限制其跨国公司资金流入“非市场经济”国家。此外,跨国公司最低企业税率将于2023年生效,跨境投资信息披露、税收缴纳等合规义务和成本大幅增加,或在一定程度降低跨国公司的投资积极性,也对我吸引外资造成潜在不利影响。
(四)我国利用外资结构性调整提速提质,现代服务业成为对外开放“新重点”。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基本开放,但服务业领域开放程度仍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尤其现代服务业根植于网络通讯、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经济生产和民众生活都不可或缺。同时,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开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是我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下一步,我国将在金融、电信、数据、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以及服务贸易等领域,依托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大开放探索力度,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领域。
工作建议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吸引外资仍然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相互叠加,需要进一步加大引资、稳资工作力度,保障吸收外资平稳有序发展。
(一)巩固和完善我国制造业体系,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吸引外资。一是积极开展产业补链、强链。吸引优质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合作,织密我与全球供应链连接网络,利用其先进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成本控制等,促进本土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投资新型设备、引入高端人才,推动我国竞争力从资源和成本优势向规模和技术优势转变,以“高性价比”能力提升应对“低成本”优势减弱,增强我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层次和地位。二是努力避免脱链、断链。坚持扩内需、增消费,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市场需求稳定生产供给,增强国内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同时,鼓励跨国公司紧跟我国消费升级方向,提供更多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的商品和服务。
(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多措并举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一是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继续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稳步实施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安排。二是不断优化引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完善利用外资区域布局,健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及各类专项政策。三是提升外商投资促进服务水平,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促进国际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三)深度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中用好外资,参与国际循环。一是鼓励外资企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我国主要区域对外开放战略,充分体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合作共赢的开放理念,促进模式创新,提高技术含量,给我对外经贸合作提供更强动力活力。二是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战略性契机,主动承接欧洲、日韩等地因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的产能转移,通过引进外资促进我进出口贸易增长,更大力度吸收外资巩固我在国际循环中的地位的作用。同时,以更高水平开放应对美西方产业重构和资本封锁,更好利用外资促进产业聚集,有效应对产能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