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宇 马慧颖 中咨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刘谦奇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导读
●京沪高铁在提升运营管理上的成功经验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议程。在过去近40年的国企改革历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成为其重要抓手。然而,资本的混合仅是手段,提升国有企业运营管理效能才是核心目的。反观现状,部分完成“混资本”后的混改企业仍然存在一些治理问题亟待优化,应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善人力制度、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补齐风险管控短板五方面进一步发力,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的根本目标。
京沪高铁在提升运营管理上的成功经验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公司”或“京沪高铁”)是截至目前铁路行业内唯一同时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者和中外合作经营的铁路公司,拥有我国最优质的铁路客运线路。自成立以来,京沪高铁有效地实现了企业的良性运转,在线路正式开通三年后即实现扭亏为盈,并于2020年登陆A股市场,是我国铁路运营机制改革和国企混改的优秀案例。然而,京沪高铁的成功,除了归功于其天然具有的混合所有制优势,还得益于其自成立以来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内部治理效能的努力。
(一)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在天然具备所有制优势基础上,京沪高铁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
其一,虽然京沪高铁公司的人员规模无法与其他国有企业相提并论,但其“四会一层”的管理框架及管理制度十分完善。例如在董事会层面,京沪高铁专门设立了战略发展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以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机构,帮助董事会更好地实现了公司决策。在独立董事的能力与资质方面,京沪高铁可谓人才济济,兼具了金融 、法律 、产业 、会计 等方面的杰出人才,显著提高了董事会的决策水平。
其二,京沪高铁有效地实现了党建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公司成立初期已经将党建内容纳入公司党章之中,并且不断完善党委前置事项清单。在2022年3月通过的《京沪高铁公司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议事原则以及“公司章程制定修改”、“重大投融资方案”等十七个基本议事范围。在决策流程上,公司要求“三重一大”事项在进行集体决策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研究论证程序,形成可行性论证报告,出现较大意见分歧时则应慎重或暂缓决定。在此基础上,京沪高铁不断优化前置事项清单,明确划分了110项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其中约63%的事项已经被纳入前置流程,并由董事会或股东会行使最终决定权。
(二)人力管理制度完备
在人力管理制度方面,京沪高铁充分发挥了“委托管理”模式的优势,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最大化发挥了国铁集团的人才优势,辅以高质量、高密度的培训,使京沪高铁的人力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完善。
在人力管理模式方面,通过“委托管理”模式 ,京沪高铁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举例而言,根据2021年的年报显示,京沪高铁在职员工人数仅69人,而同为铁路上市公司的大秦铁路同期员工总数则高达94426人。此外,通过委托管理模式,京沪高铁还最大化发挥了国铁集团在铁路行业的人才、技术及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保障京沪高铁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实现了各地区资源的协同整合。
在人力管理体系方面,京沪高铁从三方面发力,不断完善了人力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京沪高铁制定了完善的人力管理制度,例如在2021年制定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领导人员能上能下》等6项管理办法,为选人、用人提供了完善的依据。其次,京沪高铁在薪酬管理方面实行技能工资制,工资结构由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工龄工资、津补贴、以及绩效工资五部分组成,基本实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并兼顾了对员工的正向激励与有效约束。最后,京沪高铁尤其注重员工的内部培训,以2022年为例,公司平均每月举行两次内部培训,内容涉及公司治理、董秘业务、资本市场、财务会计、党的理论研究、公文写作、法律事务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全员的专业技能,有效提升了员工的知识储备。
(三)数字化程度领先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京沪高铁处于行业领导者的地位。举例来说,2021年,全国首个智能列车“复兴号”成功于京沪高铁线路上投放运行。相比一般列车,智能列车极大提升了列车控制及故障诊断能力,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实时数据监控,显著增强了列车途中故障处置的效率。同时,智能列车还能够依托5G网络信号,为旅客提供优质的语音通话和移动网络服务。此外,这些列车还设置了无障碍车厢、无障碍卫生间、自动售货机等优化客户体验的新型智能设施设备。此外,作为重要铁路客运干线,京沪高铁还把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了防疫工作之中,在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引入搭载视觉与激光融合导航定位系统和微波传感系统的智能清洁消毒机器人,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地完成了对候车大厅、站台、卫生间等部位的清洁任务,尽可能为旅客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最重要的是,京沪高铁的数字化工作并非流于表面,而是始终与“产业数字化”紧紧结合。例如在2021年,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测算,深入研究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旅客出行规律,科学制定客票浮动方案,在2020年12月23日实施5档票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7档浮动票价方案,在不增车、不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全年通过票价浮动共增收4.26亿元。此外,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综合运维管理系统”已经达到实际应用水平,极大地提升了线路运营管理的效率。
(四)科技创新体系健全
京沪高铁依托国铁集团的资源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已成为铁路行业内推动技术创新及应用的领导者,不仅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更在行业标准的探索与制定上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从科创战略来看,京沪高铁从创立初明确了“聚焦主业,持续投入”的基本战略以及“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加便捷的客户服务”三大技术研发方向,为后续的科研创新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科研投入来看,京沪高铁的科研收入逐年递增。以2021年为例,公司共承担了1项国家级、11项铁路行业和21项独立项目的科研组织任务,科研投入达到2077万元,增幅达到74%。
从研发方式来看,京沪高铁尤其注重依托国铁集团的技术优势,在铁路行业的技术标准验证及推广上做出了大量贡献。例如2021年11月,由京沪高铁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合作申报的“高速铁路用高强高度接触网导线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又比如由京沪高铁主导研发的中国标准智能快速钢轨打磨集成试验车也在2021年顺利下线。
(五)风险管理体系有效
京沪高铁从行业特性和自身经营现状入手,对于潜在的风险因素做出了较为准确的预判,并搭建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自成立以来未出现过重大安全运营事故以及严重的内部合规问题,风险应对能力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首先,京沪高铁从自身行业特点及经营现状出发,对于潜在风险因素做出了相对完善的预判。作为铁路龙头,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京沪高铁线路的市场需求及利润较为稳定,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也比较健康,因此在运营方面的风险较小。然而,京沪高铁充分意识到,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铁路客运线路的运营方,运行安全是京沪高铁要面对的最主要风险,同时还要兼顾公司内部的合规管理风险。
其次,在相对完善的风险评估基础上,京沪高铁建立了完备的风险管控体系。对于安全风险,京沪高铁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运行标准,通过5G、AI等新技术,不断提高公司的安全检测及运行管理能力。其二是要充分发挥股东间的协同优势,加强对于铁路沿线环境风险因素的巡查及管控。以2021年为例,借助较为完善的风险响应机制及风险管控预案,京沪高铁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诸如郑州特大暴雨,长三角“烟花”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保障了铁路网络的畅通运行及公司的正常运营。对于合规风险,一方面,京沪高铁有效地结合了党组织的纪检监察功能与平安资管、社保基金等金融企业的合规管理体系,从公司成立之初就在规则和机制上明确了公司的基本运营决策制度及合规管理体系,从根源上降低了合规风险发生的隐患。另一方面,公司还聘请了专业咨询机构,按照规范要求,对公司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对内控现状进行诊断分析,及时发现内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对标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及工作模板,形成制度汇总图、“三重一大”决策清单、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评价手册等内部控制要件,为公司规范运行提供了进一步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