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周建平:振兴东北要靠改革创新

周建平:振兴东北要靠改革创新

为积极适应新形势、着力解决新问题,《意见》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总体竞争力放在核心位置。

 

文|本刊记者张梅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印发实施。为此,本刊独家采访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阐述为推进落实《意见》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国家发改委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方面所采取的新举措。

适应新形势  解决新问题

《中国投资》:近期,《意见》已正式对外发布,请问新一轮东北振兴面临着哪些新形势、新任务?

周建平: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7月17日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总书记的这一论断生动形象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已经进入了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一些长期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东北地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在看到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东北地区当前面临问题的内涵和10年前启动东北振兴战略时已有很大不同,解决问题的难度也发生了变化,10年前主要是脱困和生存问题,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现在遇到的问题更多是转型和发展中的问题,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过程中的问题。为积极适应新形势、着力解决新问题,《意见》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总体竞争力放在核心位置,这体现了东北地区的自身特点,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东北地区的新要求。

 

加快形成新体制和新机制

《中国投资》:体制机制问题是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您认为,下一步东北地区应如何完善体制机制?

周建平:体制机制问题的确是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做出重要批示,指出东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改革开放。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对东北振兴做出部署,提出“四个着力”,其中首要任务就是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同市场紧密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首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快构建以“亲”“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政商关系,着力解决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管得过多过细以及职能错位、越位、缺位、不到位等问题。其次,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深化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使其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第三,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好《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的指导意见》,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试点,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使民营企业成为推动发展、增强活力的重要力量。第四,要深入推进重点专项领域改革。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允许国有企业划出部分股权转让收益、地方政府出让部分国企股权,专项解决厂办大集体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历史遗留问题。稳步推进国有林区、林场改革。进一步推进农垦系统改革发展。第五,要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区域贸易投资和人文合作,努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合作,高水平建设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一批重点开发开放功能平台。第六,对接京津冀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推动东北地区与京津冀地区融合发展,推动在创新合作、基础设施联通、产业转移承接、生态环境联合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加强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源保障、市场共享等领域务实合作,研究东北地区与中关村合作建设若干产业合作与创新转化平台。

 

具体举措

《中国投资》: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发展不充分也是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请您谈谈,新一轮东北振兴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将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周建平: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已成为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东南沿海等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民营经济仍有较大发展潜力,《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为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探索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有效途径,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在东北地区初步形成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以“亲”“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政商关系基本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显著改善,民营企业家大量涌现,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活力和创造力明显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贯彻落实文件,积极支持有关地区做好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长足发展的政策环境,探索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公平发展的市场环境,探索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产融结合互为支撑的金融环境,探索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的创新环境,探索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举措,探索加强有利于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等。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的新红利有效转化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投资》:您认为,未来应如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推进东北产业结构调整?

周建平: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明确提出了“4个着力”的要求,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今后东北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全面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具体举措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推进传统优势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产品上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特别是要促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努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在轨道交通装备、造船、海工装备、能源装备等领域,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基地。优先支持东北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推进东北装备“装备中国”、走向世界。如长客已建成我国最大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产品销往18个国家和地区,在转向架、列车网络控制等方面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二是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东北还有很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如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集成电路装备、卫星应用、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要通过创新创业发展,紧密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尽快壮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支持中等城市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中药、高性能纤维及高端石墨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实施老工业基地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工作,鼓励企业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发挥冰雪、森林、草原、湖泊、湿地、边境、民俗等自然人文资源和独特气候条件优势,加快发展旅游、养老、健康、文体、休闲等产业,把东北地区建成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通过以上举措,努力改变东北地区结构相对单一状况,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升级,在老工业基地形成多点多业支撑的新格局,增强经济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推动创新发展

《中国投资》:创新对于东北地区推进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您如何看待用新发展理念全面指导新一轮振兴,新一轮东北振兴将如何推进创新发展?

周建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5大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对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过去十余年,东北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随着近几年能源和大宗商品量价齐跌以及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东北地区原有的增长方式已经不能为继,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今后一段时期,创新将成为培育东北老工业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东北地区将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当前东北地区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环节衔接不畅等突出问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将东北地区资源、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东北竞争新优势。《意见》也提出了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动以创新驱动破解当前东北振兴的难题、打造东北竞争新优势,加快将资源、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把鼓励支持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着力完善企业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加强与中关村合作,并推动有关政策举措在东北推广。组织实施东北振兴重大创新工程。深入推进沈阳市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完善创新政策和人才政策,打破制约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依托城区老工业区或其搬迁改造承接地,建设创新创业发展示范区,开展老工业城市创新发展试点。

促进科教机构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深化中国科学院与东北地区“院地合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系统的合作,继续组织实施东北振兴科技引领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中科院系统在东北振兴和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高校办学水平,支持高校建设研发转化平台。引导各类院校办出特色,支持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办好东北振兴研究院。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组织开展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能人才“双元制”培养改革试点,支持高校、职业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

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放在优先位置,研究支持东北地区吸引和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强化对科技、管理人才的激励。支持在中心城市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率先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人才。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