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一带一路 > 哈萨克斯坦:丝路经济带的诞生地

哈萨克斯坦:丝路经济带的诞生地

文/ 王聪 徐晓天

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核心区,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离不开这个西部重要邻国的参与

曾经冷落的重要通道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中心,东临中国,北接俄罗斯,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接壤,边界总长度1.22万公里。国土面积271.73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9位。14世纪后期,当帖木儿帝国在其后裔们的内斗中走向衰落时,长期统治北方钦察草原的金帐汗国也分裂为西部的蓝帐和东部的白帐。白帐汗国的居民主要由突厥、蒙古等所属部落组成,突厥语是他们的通用语言,被统称为“月即别人”。正是这一时期“哈萨克”的名称出现了,两位汗王在楚河和塔拉斯流域逐渐巩固下来,又举兵西征至锡尔河地区,奠定了哈萨克汗国的基 础。

1480年贾尼别克汗去世,克烈汗的儿子巴兰都黑成为统一的哈萨克汗国的第一位汗王,哈萨克汗国正式确立。从这时起,“哈萨克”和“乌兹别克”(即“月即别”的异译)的内涵有了区别,所谓“哈萨克”是指在锡尔河以北的部落,而“乌兹别克”指那些追随昔班尼,在锡尔河南部建立自己政权的部落。

哈萨克汗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1518年哈斯木汗去世之后出现了分裂趋势,并逐步于17世纪形成了3个相对独立的地区集团:七河、楚河、塔拉斯河流域的大玉兹(乌鲁玉兹),锡尔河以北哈萨克草原中部的中玉兹(奥尔塔玉兹),哈萨克草原西部地区的小玉兹(基希玉兹)。此后,哈萨克汗国的3个玉兹长期保持鼎立局面,经历了数次抵抗外敌的军事斗争和近现代统一国家的形成,各玉兹的内部认同始终存在,至今仍然在哈萨克的政治、文化中有所显现。15世纪到沙俄入侵之前的中亚没有遭遇太多的强大外部力量入侵,进入了一个相对宁静而封闭的发展时期,内部游牧民族之间的纷争和组合成为主要内容,为中亚民族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中亚地区作为欧亚大陆走廊的功能逐渐弱化,周边文明向海洋发展的动力更加强烈,丝绸之路的作用开始下降。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新疆接壤,双方边界长度1782公里,拥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重要口岸,是中国开展对中亚贸易的主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在欧亚大陆的版图上,哈萨克斯坦的地缘价值非常重要,其西南部是广阔的伊斯兰世界,东部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北部和西部被俄罗斯包围,隔里海与高加索地区构成“心脏地带”从而处于强大的欧洲影响范围,而北约的“守门员”土耳其不仅在地理上靠近中亚,且与中亚民族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

理解中亚的一把钥匙

通过对近现代以前中亚地缘战略地位起伏和演变的归纳,我们发现中亚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价值是相对稳定的,变量只有中亚与周边大国力量的对比、周边大国间的国力对比、大国领土扩张与资源掠夺的决心和意愿。中亚本土民族也并非任人摆布的棋子,这里始终纵横驰骋着游牧民族的铁骑,执掌着强悍的军事机器,常常给大陆边远地区的几大文明予以重大打击,即使是今天,中亚各国仍然利用手中的各种资源,巧妙地游走于大国之间。这里也永远不缺少新兴的强国,一个国家还来不及完全衰落,它对中亚的覆盖就被另一个新兴强国所取代,真空是不可能在这里长期存在的。在周边大国家的兴衰中生存成为中亚的历史宿命,碰撞、吸收、融合是历史的常态,这也是我们理解中亚各种问题的一把钥匙。

很多人提起中亚就会想到麦金德著名的三段论:“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似乎于麦金德的理论背道而驰,在其理论发表后不久,得到了中亚的沙俄国帝国就在一场急风暴雨般的“红色革命”中迅速跨台。苏联拥有了“心脏地带”,甚至还入侵了阿富汗,然而苏联不仅没能实现统治世界的梦想,甚至连整个帝国都搭了进去。总之,所谓“心脏地带”并未给觊觎权力中心的统治者带来世界霸权。

回顾大国在中亚近千年的你争我夺可以发现,当大国力量触及中亚的时候,其国力透支性扩张也基本达到尽头。从古代罗马到当代的俄罗斯、美国,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力可以独霸世界,更没有一个大国可以长期独占中亚,平衡才是这里永恒的主题。作为中亚国家更清楚自身的价值,普遍乐于在大国之间周旋、平衡、渔利,我们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个“被平衡”的问题,中国决不可能使这些精于地缘政治的国家实现一边倒,所以对中亚的投入要谨慎,张文木老师说:“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想要通过中亚这片略带泥泞的草原,更要慎之又慎。

丝路与光明大道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同时,哈萨克斯坦也提出了类似的思路,这就是2014年底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为辅,最终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光明大道”与“丝路带”对接与磨合具备了多方面的有利因素。

首先,中哈两国均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为6年来新低。相对于中国经济7%的准高速增长,哈萨克斯坦2014年以来经济发展濒临“失速”。2014年哈萨克斯坦GDP同比增长4.3%,2015年1〜2月,增长2.5%,预计全年GDP增速仅为1.5%,为2010年来最低。

其次,中哈务实合作稳步推进。2014年底,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中哈产能合作倡议,得到了哈方的积极支持,随后两国有关部门开展密集磋商。2015年3月,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访问中国,两国签署了33份产能合作文件,项目总金额高达236亿美元。应该说,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将中国优质产能与哈方基建缺口结合的模式开创了两国合作新局面,也让地区国家“眼前一亮”。

第三,中哈山水相邻,互联互通进展迅速。哈萨克斯坦是中国通向欧亚内陆的重要通道,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经运行的铁路、油气管道均从哈东部进入我新疆地区。近期,中哈两国在互联互通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5月,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项目1期启用仪式在连云港隆重举行。物流基地项目1期总投资约6亿元,建成集装箱堆场22万平方米,堆场铁路专用线3.8公里,年最大装卸能力41万标箱,主要经营国际多式联运、拆装箱托运、仓储等国际货物运输业务。基地投产后,来自东南亚地区的货物由此中转,后经陆路运往哈国及欧洲。与海运相比,所需时间由45天缩至15天。

最后,两国政治高度互信,高层互访频繁。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第一个与中国建成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哈“民族领袖”纳扎尔巴耶夫自担任总统以来,来华访问及休假约20次。

由此可见,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两国国家战略对接也便顺理成章。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广袤的哈萨克大草原上仍有不少泥地、坑洼甚至沼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应该重视哈萨克斯坦金融风险。截至2014年底,哈萨克斯坦外债总额1570亿美元,占哈同期GDP和外汇收入比例分别为74%和183%,而这两个指标国际警戒线分别是20%和100%。此外目前哈萨克斯坦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约为26%,主导金融市场的6大银行不良资产率超过3成,也远远高于10%的国际警戒线。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金融风险值得关注。

其次,需关注哈萨克斯坦的汇率风险。应该说,相对于卢布而言,2014年至今坚戈的表现还算比较坚挺。但是国际原油价格短期内冲高无望,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收支状况趋于恶化。坚戈对美元能否继续保持现有汇率牌价值得怀疑。不少学者认为,如果国际油价在2015年上半年继续低位徘徊,坚戈有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甚至第二季度再次大幅贬值,幅度在15%〜30%。由汇率异常波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也是每一个驻哈中资企业所必须重视的。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