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计划在2020年建设成为中东地区经济竞争力很强,开放程度高的现代经济体,这和我国正加快优势产业、优势产能向海外输出的发展战略可谓“不谋而合”
埃及整体局势渐趋稳定,正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以推动经济复苏,加之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具有潜在优势,和我国合作空间广阔,完全有潜力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优势产业面向欧洲、中东、北非和东非地区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建议选择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同埃及在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光伏、机械、汽车等制造业方面开展投资合作;充分吸收中埃苏伊士园区经验,引导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埃及的产业开发园区建设;积极帮助企业预警和防范在埃投资风险。
中埃经济合作最新动态
2011~2013年,受埃及国内局势动荡影响,中埃经济合作一度出现波折,部分在埃企业被迫停产甚至撤资,但相当一部分我国企业已在实践中学会规避政局动荡风险。如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长期重视和地方政府以及军队密切合作,在局势动荡时期成功推动埃及军方对合作区进行武装保护,并积极邀请当地土著以及国内知名安保机构参与安保工作,实现了埃及局势动荡期间区内人员、财产的零损失。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埃及局势趋于稳定,经济复苏势头初显,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泰达集团、巨石集团等中资企业均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已明显好转,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埃投资力度。
我国在埃投资企业依托自身的技术实力,充分发挥埃及地理区位优越、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部分矿产资源品位较好的优势,在埃及建立了多个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制造基地,为埃及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得到埃方的充分肯定。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境外合作开发区之一。在多年的运营过程中,该区走出了一套由园区开发企业负责和东道国政府谈判购地并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咨询、专业服务等配套服务,依托入园企业租金和地产升值实现收益的特色经营模式。埃及IDA高度评价了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对埃及经济发展的贡献,已批复6平方公里土地供开发区扩建,并称将在埃及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借鉴这一模式。
中埃经济合作未来前景广阔
目前埃及主要的经济合作伙伴是欧洲和阿拉伯国家。近年,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光伏、电力、铁路等产业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埃方和我国企业加强合作的需求日趋迫切。在刚刚结束的埃及经济发展大会上,塞西总统专门接见了习近平主席所派特使高虎城部长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对我国企业参与埃及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明确表示积极欢迎态度。埃及IDA官员也明确表示,埃及将会对中方企业对埃投资长期提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便利。
我国在铁路、光伏、新材料、纺织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应用能力均具有明显优势,且国内产能已严重供过于求,企业对外输出优势产能的动力明显加强。埃及IDA官员称,2014年下半年以来,希望对埃开展投资合作的中国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其中包括新希望、正泰等国内知名企业。
中埃经济合作所面临的问题
埃及国家治理能力较弱,军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以及亲西方民主团体之间利益冲突和理念差异较大。目前埃及局势虽已渐趋稳定,但这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现政府的高压政策,一旦当前军方主导的埃及政府未能有效改善埃及人民生活状况,埃及仍有再次陷入政局动荡的风险。同时,埃及淡水资源严重依赖尼罗河的供应,但目前埃塞俄比亚正在尼罗河上游修建大坝,可能导致埃及经济发展面临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埃及经济发展。
埃及仅有开罗通往亚利山大港口和南部主要城市阿斯旺的两条主要铁路,时速均在60公里/小时以下;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数量很少;埃及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也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目前开罗等地已经出现电力短缺现象。此外,埃及政府效率偏低,腐败现象严重,商业环境较差,世界银行最新的《全球商业环境报告》显示,埃及商业环境在189个国家中仅排名第112位。这些因素必然会严重制约我国在埃企业的生产运营。
目前我国对埃投资主体多为制造业行业的民营企业,投资领域、投资地区较为分散,彼此之间合作很少,尚未形成类似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的大量上下游企业紧密协同合作、抱团发展的投资模式。由于投资区域分散,根基不深,大多数企业应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能力偏弱。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中埃合作的建议
埃及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适龄人口、土地和光能、天然气等新型能源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正致力于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吸引外资,在2022年建设成为中东地区经济竞争力很强、开放程度高的现代经济体。这和我国正在加快优势产业、优势产能向海外输出的发展战略可谓“不谋而合”。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应充分发挥中埃两国比较优势,在埃及建设我国优势产业面向欧洲、中东、北非和东非地区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推动中埃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同埃及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方面开展投资合作
目前,埃方对光伏、建材、汽车、纺织服装等制造业领域和高铁、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对我方有强烈的合作诉求。建议尽快和英利、海螺水泥、吉利、中铁、中车等相关行业重点企业联系,促成相关企业尽快了解埃方实际投资环境的最新变化,积极加快和埃方的投资合作进程。必要时可积极动用丝路基金等金融工具,选择重点项目予以直接支持。
(二)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埃及的产业开发园区建设
埃及石油、铜、铁矿石等战略资源储量并不丰富,依托个别大型资源类企业对埃及的投资,从而带动配套企业跟进的资源开发型投资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埃及,依托园区开发吸引大量制造业投入的园区模式可能更为有效。建议鼓励国内有关园区建设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埃及相关产业开发园区建设,输出中国经验、园区开发模式,为中国企业赴埃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三)积极帮助企业预警和防范在埃投资风险
一是加强对埃及政治局势内在风险点的分析,为企业提供长期性的风险预警;二是建议企业尽量不要参与对埃及经济发展和拉动就业作用不大的“楼堂馆所”类项目;三是以公平的仲裁者的角度推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水资源纠纷得以协商解决,并积极鼓励国内外海水淡化企业赴埃进行投资,解决埃及未来发展面临的用水问题;四是建立海外企业经营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评价制度,对中方在埃及企业的不法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和严格处理,树立中方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加大对埃及的援助性合作力度,舍“小利”而谋“大利”
应从中埃经济合作的长期利益出发,加大同埃及的援助性合作,为中埃商业性合作拓展良好的发展空间。具体而言,一是加大对埃及的官方援助规模,特别是无偿援助力度;二是加强援助性合作和商业性合作的“联动”,将援助资金用于解决泰达开发园区、开罗—阿斯旺铁路、光伏发电等项目所产生的环保、拆迁等外部性问题;三是加大对埃及教育、医疗、妇女等民生领域的援助力度。
(五)积极发挥协会、中介机构、智库等非官方组织在中埃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建议更多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智库等位于微观企业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纽带作用,使其成为充分对接我国宏观战略诉求、东道国政府和微观企业利益的重要桥梁,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专业咨询服务。
(调研组成员:陈东琪、李建立、高国力、杨宏伟、李大伟、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