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海外投资 > 新兴经济体增速为何放缓(2013年9月号)

新兴经济体增速为何放缓(2013年9月号)

2013-09-11 15:24:10 文/ 姚淑梅

从目前已公布的统计数据看,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速仍在放缓。巴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9%,季度环比增长0.55%,低于4季度的0.64%。印度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为10年来次低水平(2012年第四季度为4.7%),低于2012年一季度5.1%的水平。俄罗斯1—6月GDP同比仅增长1.7%,低于去年同期的4.7%。南非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9%,低于2012年的2.1%。

全年看,新兴市场增速放缓趋势仍将持续。汇丰8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新兴经济体产值降至2009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为2009年5月以来最慢增速;汇丰新兴市场制造业PMI指数由6月的50.6降至7月的49.4,处于荣枯分水岭以下,显示出经济增长动能仍在衰减,将继续拖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经合组织8月初发布的综合领先指标显示,未来数月欧洲、美国和日本经济将加速增长,而中国、巴西和俄罗斯等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继续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2013年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3个百分点,其中,俄罗斯下调0.9个百分点,巴西下调0.5个百分点,印度下调0.2个百分点,南非下调0.8个百分点。

外需低迷出口受制

首先,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制约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内部需求不足,极力通过扩大出口带动经济走出衰退。2013年1-6月,欧元区进口同比下降4.2%,出口同比增长1.6%,贸易顺差同比增长246%。主要新兴经济体对欧元区出口大幅下滑,如巴西1-5月对欧盟出口下降13%。美国经济表现相对强劲,但其复苏过程中并未对新兴市场出口带来明显提振。美国此次复苏的动力主要来自房地产市场复苏和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投资拉动,受失业率仍处于高位和薪资增长停滞的影响,加之企业和家庭努力去杠杆,美国消费者对海外产品的需求很疲弱。2013年1-6月,美国进口同比下降1.6%,贸易逆差同比减少6.8%;即使在二季度GDP增长1.7%的形势下,美国进口额仍同比下降1.4%。日本在安倍经济学政策驱动下经济表现出加快复苏势头,但其实现途径是日元大幅贬值,反而在抢夺海外市场中增加了竞争优势。总体看,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呈现逐渐复苏势头,但并未对新兴市场的外需扩张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

其次,中国经济减速加大了部分依赖对华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出口下行压力。如,2013年1-7月,巴西对华出口同比下滑4%,俄罗斯下滑9%。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主要新兴经济体贸易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今年以来,印度、南非贸易收支继续呈现逐月逆差;巴西1-6月贸易收支逆差3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71亿美元顺差相比出现逆转;俄罗斯1-6月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5%。外需持续低迷加大了这些国家的经济下行压力。

QE退出预期引发货币贬值

今年5月,伯南克收紧货币政策谈话以及随后在5月底议息会议上首次披露美联储官员有关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讨论,导致大量资金流出新兴市场,引发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8月公布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债券型基金连续12周出现资金外流,是危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目前印度卢比已贬至记录低位,巴西雷亚尔贬至四年最低水平,俄罗斯卢布亦接近汇率走廊浮动区间下限。由于新兴经济体通胀率仍处于高位,货币贬值不仅加大了通胀压力,也使央行难以通过降息助力经济增长。目前,巴西央行已取消了金融交易税(6%)和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税,并通过出售货币互换、衍生品合约缓和雷亚尔跌势。印度于8月13日宣布上调黄金和白银的进口税,以抑制美元外流并收窄经常项目赤字规模,阻止卢比贬值已成为印度央行的首要任务。俄罗斯央行8月8日宣布将卢布兑美元和欧元货币篮子的浮动区间拓宽0.05卢布。

结构性问题滞缓复苏步伐

金融危机使新兴市场国家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加凸显。如,印度面临财政可持续、贸易收支平衡、扩大开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制造业等问题,巴西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快发展制造业、推动能源产业升级等问题,俄罗斯面临优化国内投资软环境、缓解资本和人才外流、减少对能源产业依赖等挑战,南非则面临降低目前高达25.6%的失业率、解决日趋严重的劳资纠纷、缓解国际收支失衡、降低外债负担、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挑战。上述结构性问题制约了这些国家短期内通过拓展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成效,而经济持续放缓又使上述问题恶化并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

印度等国风险较为突出

目前看,金砖国家中风险较高的是印度和南非,这两个国家的“双赤字”问题突出,货币贬值压力较大。印度2012-2013财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5%,2013年一季度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为4.8%。双赤字给印度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在过去两个月中下跌了10%以上。南非2012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为6.3%,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5.1%,外债占GDP比重达35%。宏观经济指标脆弱已推动南非兰特(8月17日)兑美元汇率较年初贬值19%。加之目前南非失业率处于两年内高点,矿业劳资纠纷激烈,加重了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其次是巴西,随着经济减速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滑,改善民生的能力下降,社会动荡的诱因增加。如,巴西6月发生20年来规模最大的游行,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持续低迷给民众生活水平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民众对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福利的诉求。可见,金融危机的影响已逐渐触及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如何重塑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成为新兴市场面临的紧迫任务。印度国内有观点认为,目前印度正处于与1991年启动改革时类似的、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QE退出溢出效应影响金融稳定

自5月以来,美联储退出货币政策预期的变化就成为影响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变动的首要因素。随着美国经济形势好转,美联储可能在9月启动退出量化宽松的可能性逐渐加大。尽管自5月以来新兴市场已消化掉部分预期,释放了一些风险。但一旦退出成为现实,其溢出效应将加大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对金融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国际收支结构脆弱的国家面临的压力将更大。特别是在经济放缓的形势下,货币当局提高利率阻止资本外流的空间将受限。国际经验证明,当恐慌性资本外逃发生后,央行的干预基本无效,高额外汇储备并不是最终解决方案。因此,如何防止此次金融危机演变为新兴市场货币危机,避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悲剧再现,是中期内新兴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

增速相对较低将为常态

危机促使发达国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政府、企业和家庭启动了去杠杆的长期过程,新兴市场依赖发达国家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与此同时,危机亦倒逼新兴市场加快国内结构调整,使经济持续增长更多依赖国内需求,但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上述内外因素影响下,新兴市场难以再现危机前高速增长态势。世界银行测算,2015年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经济增速将分别提高至3.8%、6.7%、3.9%和3.3%,但均远远低于其2003-2007年平均增速4.7%、8.8%、7.6%和5.2%。可以判断,未来5-10年新兴市场经济与危机前相比处于相对低位将成为常态。

从此次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及外部影响看,依托发达国家市场快速扩张增加出口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这将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加大寻求市场多元化的努力,有利于增强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我国可借此推进与主要贸易伙伴建立自贸区的进程。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必将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尤其在能源、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等领域。对我国来说,无论基于转方式需求,还是基于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新兴市场国家在上述领域的投资需求都为企业“走出去”带来重大机遇。(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外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