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抓住这一次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分析我们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实际地位,深刻了解我们的国情,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定位
一个国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定位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是由自身的准备和外部的机遇耦合而成。目前世界经济的主导方面已经是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制造业的技术已经向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生产形态已经向网络化、全球化发展。美国制造、日本制造、中国制造的标签将不过是流通运作的代码,而“全球制造”“网络制造”将成为产品的真正产地标签。跨国公司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经济的真正主宰,跨国公司总部积聚地美国成为这种国际资本的政治代表,已经重新举起帝国主义的旗子。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这就是我国的外部环境。面对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种外部环境,我国的准备如何?我们是否具备参加这样一场竞赛的体能,能否在这场竞赛中获得名次成为领头羊?这是不以我们的愿望、意志为转移的,关键要看我们的本钱和我们如何运用我们的本钱。我们的本钱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定位决定的。因此准确地把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时空定位是由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城乡两元社会结构的矛盾。这个矛盾目前处于三、七开阶段。9亿人口的小农生产方式和农村社会结构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种矛盾的总根源。
首先,它标志着我国传统工业化改造小生产方式的历史任务还远没有完成;我国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还处于不断扩大的阶段;市场经济的原始积累还没有完成。在不犯错误的条件下较快速度发展还需要30-50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我们要通过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解决1.5亿-2亿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是缩小三大差别的关键问题,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这个硬道理中最硬的道理。既然如此,我们的产业结构和升级就不可能太快。缩小三大差别和增加的就业人口、消费品的数量、质量是正相关的。目前城乡消费水平差别是3-4倍,农村人口需要提高的消费数量和质量是和农村人口就业程度需要提高的数量和质量正相关的。在这种情况下,整体产业结构不可能有大的调整,也不可能有多高的升级。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切不可盲目不顾实际情况地把调整产业结构当作目的,为调结构去调结构,为产业升级而升级。我们一定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增加就业、提高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结合起来。我们应该明确调整结构要为增加就业服务,为转化国民经济主要矛盾服务,为改造小农经济服务,为缩小三大差别服务的基本方针。所以,当前的任务不是争当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而是首先要当好自己的工厂,以内需为主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大多数的制造业主要是为国内市场服务,主要是用好国内资源。这一点我们要看清楚,切忌一哄而起都去搞高、精、尖,都去抢国际资源、国际市场。更不要忽视我们的国内市场已经在国际化。
第二、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几乎是无限供给,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的劳动力素质低、管理水平低、社会成本高抵消了大半。在垂直分工低层次上还可以应付,要向水平分工发展目前的劳动力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这对我们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是最大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需要时间和金钱。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也需要几十年,才能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第三、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和转化国民经济主要矛盾的需要大相径庭。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以主要矛盾为首的几个结构性矛盾正在逆转,经济增长靠两个外力来拉动:一个是每年1500亿的国债,一个是至少要两位数的外贸增长。两个外力双强,GDP增长率就靠近8,一强一弱就靠近7,如果双弱就可能7以下。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已经患了比较严重的国债依赖症、出口依赖症,处于轻度但缓慢的经济危机状态。这种GDP和失业率、社会犯罪率比翼齐飞的反常、被动局面已经形成。如果不在短期内改变这种局面,我们的一切雄心壮志都难实现。
总而言之,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国家。虽然先进的一元已经与世界接轨,也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品和制造技术,有些产品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落后的一元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落后还不是一般的发展程度的落后,而是落后了一个时代,是与当代完全不同性质的生产方式和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
(二)中国首先是世界制造业的销售市场
鉴于我们上述的分析,我国首要的发展任务是解决就业问题,满足国内市场。在这个历史阶段不是不需要扩大出口,但出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口,为了内需,为了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解决国内市场需求和就业问题。我们还不到靠出口解决就业问题的时候。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国内市场贵,我们才到了以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以赚钱为目的发展阶段。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哪一种比国内赚得多,就出口哪一种产品,而不能像目前这样不管实际上赚不赚钱都出口,只要以企业为核算单位能赚一点出口退税的钱,就一个劲扩大出口。目前这种国内企业残酷竞争,在国际市场上造成物离乡贱的反常出口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自古以来空间流动的规律是物离乡贵。而目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都比在国内市场上便宜,这种出口难道是为了送礼?有人会说:“内需不足,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只好忍痛出口了”。其实我们的国内需求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居民在银行里的8万多亿存款,代表着巨大的需求;9亿农民只相当于城市居民不到1/3的消费水平,代表着更巨大的需求。我们目前全部产品都不够这个巨大的需求缺口。我国目前是有一座大山压在巨大的需求之上,这就是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不到位,人们不敢正常消费,于是存款和产品积压、失业、犯罪率上升同步增长。如果我们把出口退税的钱用于社会保障,而不是用于刺激出口,推倒压在内需上的大山,就业问题和消费结构升级问题可以顺利解决。而目前这种送礼的办法解决的就业还没有社会保障不到位造成的失业多。所以,我们的制造业目前的历史任务是先当好我们自己的工厂,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世界制造业基地、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升级。自己的工厂当得越好,升级得越快。外国投资者纷纷到中国来投资主要是看中了这个大市场,把研发基地逐渐放到中国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贴近消费者,更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三)大中华经济圈内将形成多层次不同类型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我们强调中国的制造业要首先当好自己的工厂,并不是反对有条件的地区、产业和企业以出口为主。在赚钱的基础上能够出口为什么不出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是极为不平衡的。我们的发展战略也不能一刀切,必须采取有区别的对策。当前国民经济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三、七开的,我们应该用70%的制造业在解决转化落后方面当好自己的工厂,用30%的比较先进的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参加国际竞争。那么先进制造业积聚的地区完全可以率先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我们的台湾、上海、北京、天津、西安、武汉已经基本具备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技术条件,深圳地区、苏锡常地区、杭甬地区、青岛地区等经过努力也会很快拥有这个条件。如果这些地区在发展中能够很好地注意分工合作,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美国、欧洲、日本已经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在世界制造业中心消亡之前,我们哪一个也取代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确实是全球最快的。其中,1985-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186%,1991-1996年又上升了375%,而世界上其他的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中国制造业生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呈不断增加之势。从1980-1997年的17年间,从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1.4%上升到5.9%,平均每年上升约0.26个百分点,表明中国制造业日益成为世界的新生力量,已经在世界制造业中名列第四位。然而,与北美占世界份额27%,日本占世界份额15.8%相比,中国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人均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2000年,世界制造品进出口总额4630亿美元,中国只占4.7%,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也都在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经济,也在力争提高自己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小的如韩国,大的如印度、巴西、俄罗斯,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都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一国独占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辩证法。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是化掉世界工厂的过程,化掉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过程。资本是没有祖国的,工人阶级也是没有祖国的。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就是全球制造、世界制造,美国制造、日本制造、中国制造都将消亡。
各个地区在现代制造业的定位
现在各个地区在入世之后都要有所作为,大多提出了令人振奋的战略目标。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战略目标一定要符合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客观条件。有条件不上是决策失误,没有条件硬上也是决策失误。
(一)各个地区在制造业的地位客观上已经确定了
我国在原有工业布局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制造业空间配置的基本格局,尤其是先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雏形客观上已经定位了。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任务是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不是争当什么现代制造业基地。我国现有667个城市中绝大部分是人口20万以下的小城市,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它们最紧迫的任务是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课;在667个城市中还有300个左右是传统的工矿型城市,这些城市不管大小,它们的任务是补第三产业的课,加速城市功能转型,有些以采掘业为主的工矿型城市还要补第二产业即加工制造业的课。这些城市没有发达的第三产业,没有现代物流产业,即便拥有相当的制造业基础也难以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我劝这些城市的政府不要再干初中没有毕业就要考博士学位的傻事,还是踏踏实实把初中、高中和大学念完。根据自己地区目前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干现阶段该干的事。目前某些地区情况不明,决心大,平地里一圈就是几十平方公里,还搞什么十三通一平。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规划。在他们的规划中几乎当前什么时髦就有什么。什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微生物园区、光机电一体化园区、企业孵化基地等等。这些远离大都市的欠发达地区,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到你们这里来?这类情况目前全国到处可见,是该敲一敲警钟,泼一点冷水的时候了。
(二)当务之急是确定在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可能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城市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必须进一步明确在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现在是多中心、多基地的历史时期,哪一个也不可能成为综合型的大中心、大基地,必须突出专业化特色,每个地区都应该根据自己现有制造业基础确定自己这个基地在全国、全世界制造业分工体系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定位。在专而特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制造业基地不同于一般加工基地,必须具有研发功能。这是制造业的灵魂。这是当前具备制造业基地条件,立志发展制造业基地的地区的当务之急。
(三)必须加速本地区制造业结构重组
要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必须对本地区现有制造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下大力气进行要素重组。按基地的功能定位,对成长性行业实行横向购并、纵向联合、参股;以高科技企业为龙头形成上下游紧密的产业链;尽量使企业向特定空间高密度集中,形成产业群;加速本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产品和原料零库存创造条件。
(四)要首先占领国内市场
现代制造业基地也不是单一的出口基地,不是为了现代而现代,核心问题还是为了赚钱为了发展。要凭借地理、文化优势抢先占领本地市场、本国市场。入世之后本国市场就是国际市场,不管什么市场只要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只要能够占领都要迅速占领。切忌灯下黑,眼睛向外,不惜成本向外扩张,把容易占领的市场丢掉。
各级政府
在发展制造业基地中的作用
在我国目前强政府的条件下,政府在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战略目标的确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组织结构重组过程中政府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运筹帷幄发挥主导作用。
(一)以平常心对待制造业基地定位
各级政府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发展制造业基地定位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国情、省情、市情确定本地区的功能定位。切忌为了政绩为了一时的声势人为拔高自己的发展目标。
(二)关键是不断降低社会成本
各级政府最本职的工作是为纳税人服务,降低本地区的社会成本。所谓社会成本就是企业的二次成本租、税(费)、息。企业的一次成本由市场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二次成本基本上是由政府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决定。我国企业成本目前在社会成本方面和发达国家企业比没有任何优势,问题就出自各级政府。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先提高政府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靠政府改革,靠政府准确的功能定位。没有高效低成本的政府,就不可能产生现代制造业基地。为此政府必须进行明租、正税、除费的改革。
(三)扫除要素流通、结构调整的一切人为障碍
这也是一个政府改革范围内的事。主要是必须解决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矛盾;必须解决政府部门之间部门利益的问题;必须确定全方位开放、以人为本、以中为重的发展观。(完)(作者: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