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长期遭受美国投资人和证券监管机构的不信任待遇,报表披露遭受频繁质疑,市场价值遭受严重低估,此次美国证监会(SEC)对4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裁决使得中国在美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退市风险。中美之间法规有所差异以及对中国公司管理运营不理解,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建立起与美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沟通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中关村上市企业协会发起的、由美国洛克律师事务所代理的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申诉活动已经展开。洛克律师事务所拥有多位曾经是美国证监会的资深委员的合伙人,也曾代理过多起中国公司在美国的相关案件。中国公司正在形成一个整体合作方式,联手承担聘请律师的费用和申诉成本,建立起中国上市公司群体与美国证监会等美国相关机构的有效沟通机制,使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建立起坚实的利益保护屏障。
2014年6月,美国洛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罗尔·坎波兹(Roel Campos)和斯考特·巴特尔(ScottBartel)访问了中国,在北京与百度、新东方、奇虎360、搜狐等知名中国概念股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并接受了《中国投资》的专访。
《中国投资》:中国正在进行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到美国拓展他们的业务,他们中有的会借助美国股票市场进行融资,也有的在做直接投资。您怎样评判中国投资和中国企业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美国将怎样开放自己的市场?
斯考特·巴特尔:一份由美国商务部和总统委员会经济顾问于2013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06年开始,美国就一直是世界上接收外来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基于美国拥有世界最大消费市场、高效而高质的劳动力市场、发达的创新环境、增长的能源领域等其他众多因素,这一投资趋势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长期保持。外来投资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表现在众多的受惠领域,包括保持高薪工作机会、增加出口、重要科研项目投资、创新科技的发展等。从2006年以来,美国境内的外来投资已经累计达1.5万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制造工厂、研发基地、办公楼、仓储和服务中心等,从多个角度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在过去数年中,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一直保持迅猛增长,并还将长期保持这一态势。根据Rhodium集团(专门研究中国在美国投资的机构)的数据显示,2013中国在美投资比2012年翻了一番,达到140亿美元,投资重点产业包括食品、能源和房地产。仅有在极少的部分领域,考虑到美国国家安全限制外来投资以外,我想美国的市场会对中国更加开放。跟其他国家的投资者相比,中国在美投资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对美国商业惯例不熟悉,同时也有货币政策和政府机制的影响。我最近也看到中国政府在减少海外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这将极大激励中小投资者。同时,中美两国政府正在就双边投资条约进行协商,在不远的将来中美投资将进一步深化发展。
《中国投资》:是什么原因造成美国投资者和证监会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不信任和负面印象?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斯考特·巴特尔:从2003年开始,一些中国公司使用一种通常被称作“反向收购空壳公司”的做法来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些“空壳公司”就是指他们虽然已经在美国证交会注册,但事实上并没有资产和实际商业运作。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实际是中国投资者,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身份转换,通常采用控制并注资“空壳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事实上,一些美国本土公司也采用这种方式进入股票交易市场,这种做法并不违法。但“反向收购”的一些问题也会显现,中国公司并不了解也无法通过这种模式来保持与美国审计标准的一致性,也就存在触犯美国联邦股票交易法的风险。
于是,一些美国独立分析师就开始关注部分中国公司,尤其是在欺诈和违法的行为上提出了一些负面报告,并引起了股价的波动。当然,确实有一些借壳上市公司存在“负面”调查报告中描述的问题,造成对中国合法的借壳上市公司以及通过正常IPO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负面影响。这也直接造成美国证监会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多重审查和评估,以确保股票进入市场前,所有的财务和审计程序符合美国标准。
很多中国企业通过“反向收购”来减少在美国上市的成本,但是这种做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具备丰富的资源来保持与美国相关法律的一致性。内部控制、审核程序、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等方面的欠缺,将使得这些公司遭受数百万美元的损失,这些本可以避免的。当然,这不是只针对中国企业来说,但是这种肆无忌惮的反向收购行为严重损害了大部分正当的在美上市中资企业以及那些优质企业。如果都是从正当的IPO渠道来美上市,相信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
此外,我认为中国证监会和美国证监会应该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在美国和中国资本市场共同来规范企业的资本运作行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中国和美国相关法律并不一样,尤其在审计和财务领域,这需要两国政府和商业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协商,创建一种联动模式,让那些真正有能力和需求的中国企业顺利到美国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中国投资》:中美两国确实在很多角度存在着差异,如何去寻找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呢?
罗尔·坎波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安全和商业法规,从宏观角度来讲,国家安全是基础问题,重点问题是美国需要理解中国的国家战略层面的需求,这也涉及到国家隐私的平衡问题。挑战存在于美国宏观的经济利益与中国企业信息保障之间,存在于政府安全法规和资本市场之间,存在于两国政府的理解之间,这有文化问题,也有政治问题。主要是中国公司应该了解美国证券法要求目的是什么,审计制度和报表披露的目的是什么,需要相互理解才能找到平衡。
一个很好的建议,是从宏观角度,从长期国家战略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中美之间,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会日趋紧密,中美两国不应该出现严重的问题。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很多经济智库,他们会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他们也会很乐于去促进这种思想上的合作。
《中国投资》:从法律专业角度来看,对即将和已经在美国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公司有哪些建议?
斯考特·巴特尔:我所能给出的最好建议还是那句老话“收获和付出成正比”。美国股票审计法律规定上市企业必须提供足够的审计和财务信息来确保与美国证监会审计条例和报告法规相一致。上市公司并不需要为这种“一致性”付出很大的财务成本,这种符合常理的支出将有助于与美国相关法律保持一致。我建议改变要从中国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人员开始,寻找并雇用那些有经验的、了解美国证监会报表披露法则和财务制度的财务高层,这将事半功倍地帮助公司顺利通过美国证监会的评估和审查。其次,要从财务人员那里拿到专业的计划书,保持合理的预算,不要大量削减这方面的支出,想想“收获和付出成正比”这句话吧,过低的财务成本并不能确保公司的财务报告与美国法律相一致。
《中国投资》:从2014年开始,以互联网企业为首的中国公司开始陆续在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上市,对于这些科技公司,美国投资市场是否会重新关注中国企业的IPO业务?
罗尔·坎波兹:总体来说,互联网公司和其他公司所受的待遇没有多大区别,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公司只是中国公司重返美国股票交易市场的“先锋”。中国日益兴起的对高科技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和庞大的国内市场,将有助于美国IPO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目前,IPO投资者还是依赖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来审视中国的上市企业程序,所以,随着对中国企业的财务审计风波渐渐平息以及中美两国在财务法规上进一步理解和合作,资本市场会很快地关注中国IPO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