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西港特区:如何成为发展样板
周蜜 郑雨晴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
导 读
如西哈努克省省长润明所说,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就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和人民的“饭碗”
● 西港特区让当地彻底变了样
● “民心相通”缩影
“以前全家人都务农,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好了,家里8口人,除了上学的小孩,7人都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工作,收入是以前的许多倍,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家里还盖了新房,又买了2辆新摩托。”26岁的柬籍员工索提拉开心地说道。
而他口中所说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便是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赞誉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柬埔寨首相洪森亲切称为“亲儿子”的地方,是唯一一个签订中柬双边政府协定,建立双边副部级协调机制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也是“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项目。自2008年2月奠基以来,经过十年多的辛勤耕耘,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从曾经无路、无水、无电、无网的丘陵荒地,成为了享誉国际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国际化工业园区,与153家企业实现了共赢发展,使2万多名柬籍员工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西港特区让当地彻底变了样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距离西哈努克港12公里,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实行产业规划与当地国情的深度融合,把企业走出去实现跨国发展的意愿,与柬埔寨工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有效对接,确保特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前期以纺织服装、箱包皮具、木业制品等为主要发展产业,后期将发挥临港优势,重点引入五金机械、建材家居、精细化工等产业。
该项目也得到了中柬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及肯定。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柬埔寨前夕,在署名文章中特别指出“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2018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柬前夕又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高度肯定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实实在在造福民众的方式续写着中柬友谊的时代新篇章”。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先后四次亲临特区,多次把特区称作他的“亲儿子”。
然而,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特区原始地块是一片最大落差70米的荒芜之地,面对艰苦条件,西港特区公司全体员工以开山劈地之勇砥砺前行,不断加快发展步伐,硬是将一片荒地打造成了一块投资热土。
如今,这里已形成了首期5平方公里国际工业园区的建设规模。区内建有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和178栋厂房,并配套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和员工公寓、邻里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为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运营环境,特区内还引入了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海关、商检、商业部、劳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代表入区办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定期在区内举办人力资源劳工招聘会;联合无锡商院共同开展培训工作,为区内员工提供语言及技能培训;成立法律服务中心,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
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及“一条龙”服务,使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包括工业、服务业在内的153家企业实现了共赢发展,其中工业企业139家。据统计,2007年西哈努克省全省只有18家工厂企业(不算手工类小型企业),2018年达到160家,其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内的企业占比超过80%,工业产值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已超过50%。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对当地带来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依托特区的发展,周边村庄及人民的生活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距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最近的布腾村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十年前,布腾村大部分被树丛覆盖,村民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和打猎为生,基本没有其他收入。而最近几年,村民开始到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工作,极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时,特区的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村子,人口不断增加。现在,村民要么到区内工厂上班,要么在村里开设店铺,做起了生意。
钱索廷,区内一名柬籍员工。在进入工厂之前,钱索廷的工作很不稳定,在工地做过建筑工人,随渔船出海打过渔,更多的时候是没有活干,失业在家。后来到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工作后,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车。
这些都只是见证特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发展使一大批“靠天吃饭”的农民转变成了产业工人,使一大批家庭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018年,西哈努克省年人均收入3358美元,跃居柬埔寨全国前茅。用西哈努克省省长润明的话说: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就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和人民的“饭碗”。
⬆西港特区现状鸟瞰
“民心相通”缩影
作为中柬两国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自成立伊始就始终坚持与股东、员工、顾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会(社区)等八方建立共赢关系的“八方共赢”理念,以实实在在的方式惠及当地民众,续写中柬友谊。如今,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成为中柬两国“民心相通”的缩影和中柬友好的象征。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创业初期,因为条件简陋,师资缺乏,西港特区公司主动组织公司的青年大学生到附近的学校教当地人学中文。“老师”们都是下班后自带照明设备、茶水,轮流到学校里义务教授中文。
之后,为了给当地学生及村民提供更好的培训,2012年,西港特区公司又联合无锡商院共同开展培训工作。至目前,一共开展了十四期培训,累计培训人次4万。如今在特区内克里尔沃特皮革供应柬埔寨有限公司担任翻译工作的陈秀丽便是在培训班从零基础开始学起的,如今的她已是一个人人羡慕的“白领”,获得了较高的收入,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当地人才建设,中国政府还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内援建了一所培训中心——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谊理工学院,如今已招收在校学生700多人。同时,西港特区公司还与无锡商院共同申办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并已正式获准成立办学,将为当地提供学历教育。
在开发建设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两国、两省、两地之间的友好往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2009年,无锡市与西哈努克市缔结为友好城市,2018年,江苏省与西哈努克省结为友好省(州)。在此基础上,两国、两省、两地以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为平台,推开了在互联互通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务实交流和合作。
在医疗卫生方面,西港特区公司自2015年起先后五次配合江苏省政府派出的援外医疗队在西哈努克省开展免费医疗巡诊活动,使7900多名西哈努克省当地患者得到了诊治。2017年,与无锡市人民政府、西哈努克省卫生局在特区内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区内员工及周边村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在教育方面,配合江苏省政府向西哈努克省政府捐赠了40台电脑,用于改善当地的教学条件;承建江苏省政府捐建的江苏-西哈努克默德朗友好学校电教室、教学用房、篮球场及供水平台,配合江苏省体育局捐赠体育器材,配合无锡市教育局捐赠1200套衣服。另外,无锡与西哈努克省还开通了直飞航班,架起了“空中桥梁”,两地交流日益紧密。
如今,西港特区公司正全力打造特区2.0升级版建设,最终要把特区建成300家企业入驻,8—10万产业工人就业的配套功能齐全的生态化样板园区,不仅为国际产能合作搭建平台,更要为深化中柬友谊架桥铺路,贡献力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共赢工程、友谊工程。
⬆高高兴兴下班的柬籍员工
文 | 周蜜 郑雨晴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孙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