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海外投资 > 巴勒斯坦经济与中国助力巴勒斯坦经济复苏

巴勒斯坦经济与中国助力巴勒斯坦经济复苏

2024年9月 文/ 李文垚

文|李文垚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

导读

“一方面,中国通过在基础设施、领域能源、领域教育领域、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援助,开展‘输血’式帮扶;另一方面,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巴勒斯坦各派别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为巴经济复苏创造有利条件,开展了‘造血’式帮扶。”

巴勒斯坦概况与中巴关系概述

● 巴勒斯坦经济状况

● 中国助力巴勒斯坦经济复苏

 

   

巴勒斯坦概况与中巴关系概述

巴勒斯坦国,位于亚洲西部之战略要地。巴勒斯坦的首都为耶路撒冷,但实际政府运作中心位于约旦河西岸的拉马拉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积约为6249平方公里,地理上分为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两大部分,约旦河西岸划分为八省,加沙地带则分为五省。据最新统计数据,巴勒斯坦国人口约为1350万。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居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巴勒斯坦的经济支柱是农业,主要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和橄榄油。

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三大天启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故也被视为共同的圣地。在犹太教中,巴勒斯坦被认为是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被上帝许诺,他的后代将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国家。在基督教中,巴勒斯坦是耶稣基督的出生、传教和受难的地方。耶路撒冷被基督教徒视为“圣城”,每年的朝圣者络绎不绝。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视为第三大圣地,因为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冲突的根源,涉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土地的占领。阿拉伯人自7世纪定居巴勒斯坦,而以色列人以《圣经》为据主张领土所有权。二战后,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不断扩张领土,导致巴勒斯坦人土地被占、生活困境,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历史上,巴勒斯坦饱受殖民与侵略折磨。在罗马帝国时期,巴勒斯坦曾被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并将其纳入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和1922年的英国委任统治条例,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这个地区包括了今天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1921年,英国决定将巴勒斯坦地区东部,即今天的约旦河东岸,从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地中分割出来,成立了以哈希姆家族的阿卜杜拉一世为埃米尔的外约旦酋长国。这一决定实际上是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1946年,外约旦酋长国获得独立,并于1949年改名为约旦哈希姆王国。那时,约旦河西岸地区仍然属于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地。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部分领土分割给犹太人。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国。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下文简称“巴解组织”)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活动增加,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1970年,巴解组织与约旦政府之间的冲突导致了“黑色九月”事件后被驱逐出约旦。1993年,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签署了奥斯陆协议,承认它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并开启了巴勒斯坦自治的进程。这标志着巴勒斯坦开始在国际舞台上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出现。1994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中国与巴勒斯坦的关系源远流长。自中国与巴勒斯坦建交以来,双边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中国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抵抗运动并承认巴解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方都将继续坚定支持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合法权利,尽早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2023年6月,中国和巴勒斯坦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双方的联合声明,双方将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中方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并将始终同巴勒斯坦人民站在一起,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而不懈努力。此外,双方还将在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巴勒斯坦经济状况

巴勒斯坦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他有建筑业、加工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农业是巴勒斯坦经济支柱,水果、蔬菜和橄榄(油)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部分,占出口产品的25%。可耕地面积为16.6万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0%左右。在“英蒂法达(intifada)”事件之后,面对以色列的严格封锁,巴勒斯坦的经济运作和劳动力市场遭遇重创。这一局面促使大量民众重返土地,投身于农业生产,尤其是牲畜养殖,进而也导致了畜牧业的快速扩张。巴勒斯坦的农产品出口主要包括水果和蔬菜,出口市场涉及约旦、埃及、苏丹和欧洲国家等。

巴勒斯坦经济严重依赖外来援助,经济发展受制于以色列,巴以冲突持续对巴勒斯坦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制约。长期以来,巴勒斯坦经济一直备受冲突、政治不稳定和国际干预的影响。2023年,巴勒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人均GDP为3100美元。2024年,巴勒斯坦经济更是陷入严重衰退,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34.9%,经济和财政状况迅速恶化。这种经济衰退与新一轮巴以冲突催生的以对巴经济封锁密切相关。巴勒斯坦经济在各个行业中都受到了影响,其中加沙地区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加沙地带与约旦河西岸的经济面貌呈显著差异。加沙地带经济几乎完全停滞,2024年失业率高达74%。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到限制,服务业和建筑业也因资源匮乏和投资不足而难以发展。相比之下,约旦河西岸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失业率为29%,有更多的商业活动和就业机会。根据2024年3月的数据,西岸各行业GDP情况如下:农业1.37亿美元,建筑业8.44亿美元,制造业2.47亿美元,服务业5.305亿美元。差异可归因于资源禀赋和政治因素。加沙地带自然资源有限,尤其是水资源匮乏。相反,约旦河西岸地形多样,资源相对丰富,包括水资源和土地。政治上,加沙地带自2007年以来由哈马斯控制,与以色列关系紧张,封锁严重。而约旦河西岸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与以色列关系较为复杂。

巴勒斯坦经济的依赖性强,尤其是对以色列的依赖。不发达且失衡的产业结构是这种依赖性的根源。在贸易层面,西岸和加沙成为以色列的重要出口目的地,1983年从以色列商品进口额达6.805亿美元,占巴勒斯坦总进口的绝大多数。巴勒斯坦对以色列的出口依赖明显,其73%的出口产品销往以色列,但这些出口多为以色列商品的再加工。这种贸易模式虽促进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增长,却未能促进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达成一系列“和平协议”后,其约70%的商品和80%的服务来自以色列,每年消费约40亿美元的以色列产品。在就业市场方面,巴勒斯坦面临严峻挑战,巴勒斯坦的经济依附性体现在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和商品的过度进口。加沙地带超过70%的劳动力在以色列工作,90%的贸易活动与以色列相关。巴勒斯坦的高出生率与低就业率迫使居民外出工作,而基本生产要素的缺失导致生产能力不足,生活必需品依赖进口。据世界银行2010年数据,约88.9%巴勒斯坦劳工在海外就业,其中多数在以色列, 侨汇收入对巴勒斯坦国民生产总值贡献显著,但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环境影响。在融资方面,巴勒斯坦政府缺乏国内自主融资途径,不得不依赖国际支持和社会上的侨汇。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资金支持尽管占比最大,但仍有限,一方面限制了巴勒斯坦金融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加深了对以色列的依赖。巴勒斯坦缺乏独立货币,主要使用以色列新谢克尔、约旦第纳尔和美元,其中对以色列货币的依赖尤为显著,外贸和税收大部分依靠以色列。巴勒斯坦银行体系虽由巴央行监管,但以色列的影响无处不在,尤其在巴以冲突时,巴银行业常遭受重创,不良贷款增加,损失惨重。巴证券交易所也深受以色列影响,冲突导致市场信心不足,市值和交易额大幅下降。巴勒斯坦经济的依赖性使其经济体系脆弱,极易受到以色列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以色列的边界封锁措施一旦实施,巴勒斯坦经济将遭受重创。

 

中国助力巴勒斯坦经济复苏

整体而言,中巴经贸往来呈单向性,由巴勒斯坦国内政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所致。巴勒斯坦在中巴贸易中始终保持逆差,这是由于其经济疲软、产业羸弱所致。2022年,中国与巴勒斯坦双边贸易额1.6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6亿美元,进口2万美元。中国对巴出口商品类别前十名为:机电产品;光学仪器、照相器材、计量检测设备;车辆及其零配件;电视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家具;塑料及其制品;铝及其制品;化学产品;药品、陶瓷产品。中国从巴勒斯坦主要进口少量手工业品,如成衣及其配饰等。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对巴勒斯坦无直接投资存量。

因此,中国对巴经济援助构成了独特的中巴经济合作方式。中国坚定支持巴勒斯坦经济发展,不仅不断为巴勒斯坦的经济复苏提供“输血”式援助,更助其激活内在动力,实现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采取了两手并重的策略。

(一)输血式援助
为帮助巴勒斯坦经济社会回稳,中国向巴勒斯坦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双方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投资项目相继落地。

在农业领域,中巴合作主要集中在农业技术的援助交流上。通过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以及战略合作,中国努力帮助巴勒斯坦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农合作协会与巴勒斯坦库尔夫迪克市当地的农民组织及政府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资源条件的农业发展路径。这包括引进中国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无土栽培技术,提升巴勒斯坦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当地农民带来新的生活希望和稳定的生计来源。同时,中方推动在巴勒斯坦用绿色能源代替传统电能,助力巴勒斯坦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旨在帮助巴勒斯坦构建更加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此外,中方推动以开办小型食品加工厂的方式解决当地人民的温饱问题,就地转化农产品,增加附加值,进而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的投资项目包括道路建设和供水卫生设施。中国参与建设的公路项目,连接了巴勒斯坦的主要城市,如中国在拉姆安拉城郊两山之间的卫星新城和村庄之间修建了一条新沥青路,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此外,中国援助的供水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巴勒斯坦的饮用水供应系统,提高了居民的用水安全。
在能源领域,中国企业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为巴勒斯坦提供了清洁能源,帮助巴勒斯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自给率。同时,电网改造项目提升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为巴勒斯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在教育领域,中国的投资包括学校建设和提供奖学金。中国资助的学校建设和修缮项目,为巴勒斯坦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中国援建了一所现代化中学,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艺术室、体育馆等,并特别为残疾学生增添了便利设施。此外,还有巴卡难民小学和加沙中学等。同时,中国提供的奖学金和教师培训项目,提高了巴勒斯坦的教育质量。

在卫生健康领域,中国为巴捐赠了医疗设备和建设医院。尤其在疫情期间,中国医疗专家组赴巴勒斯坦期考察医院、实验室和研究所,进行了36场次的指导和培训。

(二)造血式援助
受以色列限制导致的高交易成本,和巴勒斯坦内部政局不稳是巴经济增长的最直接障碍。因此,以色列若能放松对巴限制,则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巴经济增长。2024年7月23日,在中国的外交斡旋下,巴勒斯坦问题迎来了新的进展。巴勒斯坦各派代表在京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下文简称“北京宣言”)。该宣言呼吁巴勒斯坦各派别结束分裂,明确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加强内部团结,共同为实现巴勒斯坦的独立和自由而努力。“北京宣言”的签署,可看作破解巴勒斯坦经济增长困局的总钥匙。一方面,宣言规定包括法塔赫、哈马斯在内的激进派别团结在相对温和的巴解组织领导下,未来将缓和同以色列关系,进而加速经济封锁解除,经济迎来复苏;另一方面,派别和解将加速消除国内的纷争与动荡局面,促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形成。未来巴勒斯坦经济复苏进程或将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