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捷克作为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国和深化中国—中东欧“16+1”合作的重要示范国,在能源、交通、金融等各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文|张永军 徐占忱 梅冠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16年3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要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推动两国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我可以把捷克作为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国和深化中国—中东欧“16+1”合作的重要示范国,在能源、交通、金融等各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东欧剧变20多年来,依靠欧美扶持和投资,地区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东欧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之一,时年全球投资于新兴市场的7800亿美元中,有3650亿美元流向了东欧。在这一大环境下,捷克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04年加入欧盟后,经济增速连续几年保持在3%〜7%的高位区间,与西欧发达国家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加入欧盟前的2003年,捷克人均GDP为9744.5美元,相当于德国的32%;2008年,捷克人均GDP达到22769.4美元,相当于德国的49.5%。
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捷克造成了较大冲击,外资大量撤离,实体经济陷入衰退,2009年捷克GDP下降4.8%。捷克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增速下滑主要受外需萎缩影响,由于捷克购买欧美不良债权较少,因此危机基本被控制在实体经济层面。随着德法等主要外需市场的重振,捷克经济迅速恢复,2010年就实现了2.3%的恢复性增长。尽管2013〜2014年捷克经济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出现小幅下滑,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衰退,但得益于欧盟经济恢复、低油价带来企业成本下降,捷克经济再次企稳回升,2014年经济增速达2%,2015年达4.3%。
在经济增长带动下,捷克当前就业状况良好,2015年12月失业率为4.5%,在所有欧盟国家中是最低的,低于欧盟28国总体水平4.5个百分点。捷克价格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大体持平。捷克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经常账户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由于经济增长较快,加上前几年捷克采取了削减赤字的政策,目前捷克财政收支状况也比较好,2015年3季度末政府债务与GDP比率为41.4%,明显低于欧盟28国86%的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欧盟所确定的60%的安全线。据IMF预测,未来5年(2016〜2020)捷克经济增速将保持在略高于2%的水平上,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就业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经济发展势头总体良好。
推动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捷克地理面积小,人口少,内需市场十分有限,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出口。上世纪90年代经济开始转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加入欧盟后,依托高度发达、自由的欧盟大市场,出口开始成为捷克经济的支柱。除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致捷克经济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出口占捷克经济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目前已达到85%左右,未来这一比重还可能继续提高。
从地区来看,捷克出口主要依赖于欧盟。本世纪初,对欧盟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量的90%,后逐渐下降到80%左右。近些年,一方面由于战争原因,捷克失去了叙利亚、伊朗和利比亚等传统中东市场,另一方面,源于乌克兰问题的对俄制裁导致捷克对俄出口大幅下降,致使欧盟在捷克出口中的地位又进一步提升,目前已重新回到85%左右。从国别来看,对德出口占其对外出口的1/3左右,德国经济变动对捷克经济增长会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捷克经济的外向型特点决定了其对外经济战略选择。一方面,欧盟对于捷克出口和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捷克十分重视发展与欧盟国家的经贸关系,目前捷克正在积极推动加入欧元区,其已具备加入欧元区的大部分条件,可以预计,未来加入欧元区将是捷克的不二选择。另一方面,由于捷克经济过于依赖欧盟,欧盟经济的变化将对捷克经济造成剧烈影响,如欧债危机造成了捷克的两次经济衰退,为分散出口市场过度集中的风险,捷克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市场,如其对“一带一路”积极响应,希望与我国等新兴经济体开展合作,对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也较为积极。
致力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
捷克是传统工业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捷克工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达到近40%。尽管随着捷克产业结构的提升,经济服务化、虚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近60%,但由于大部分服务业仍是围绕工业的衍生需求和引致需求,因此工业仍是捷克经济的支柱。
捷克工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主要包括汽车及零配件、机械、电气、飞机制造等,近年在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快进展。金融危机后,为提振经济,捷克积极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明确机械、电子、汽车等主要发展领域和高端设备制造、再生能源、生物技术等优先发展领域,鼓励国内外资金参与。随着外需市场复苏及大量低成本资金进入,捷克制造业快速恢复呈现较好发展势头。
装备制造业支撑了捷克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机械设备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超过50%,成为拉动捷克经济增长的主动引擎。未来捷克仍将把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考虑到捷克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及良好前景,该领域未来可孕育较大的投资空间。
中捷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空间
对外投资方面,捷克是经济转型较为成功的国家,人均吸收外资额在中东欧地区名列前茅。近年来,我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在捷克开展投资,但总规模不大。2014年,我对捷克直接投资仅246万美元,在捷克投资存量2.4亿美元,捷克对我直接投资也仅3371万美元,投资规模相比贸易规模来说显著偏小。捷克拥有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和商贸服务体系,可以找到很多收益高、风险低的好项目,同时其也迫切希望在工业升级过程中,争取到更多来自我国的投资,双方相互投资具有广阔空间。
“一带一路”成为欧洲市场重要战略支点
捷克地处西欧和东欧中心地带,是从中亚、中东、俄罗斯进入西欧的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欧亚陆路通道的重要支点,辐射范围广泛。捷克工业历史悠久,实力较强,有着长期制造传统和熟练的劳动力,是理想的投资场所。捷克可以成为我企业进入欧洲的一个重要跳板,一方面,捷克属于欧盟国家,享受与西欧国家同等的关税政策,另一方面,捷克发展水平相距德法等西欧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企业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尚未攀升至产业链高端,能够给我入欧企业提供适应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成为我在欧洲重要的生产活动基地。目前,捷克对外国资本持开放态度,应与之密切对接,将中捷经贸合作提升到战略高度,成为在中东欧乃至整个欧洲地区落实“一带一路”的有力抓手。
“16+1”合作的突破口和示范国
自2012年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机制以来,双方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机制能够将“一带一路”战略与中东欧国家的发展诉求有机结合起来,为双方合作共赢注入新动力。目前,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还在中欧关系的框架下,务实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合作效果尚未完全显现。捷克作为中东欧地区重要经济体及与我合作意愿较为强烈的国家,可作为“16+1”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示范国,一方面通过与我深入合作,互利共赢,为其他国家所借鉴,进一步凝聚发挥“16+1”作用的战略共识;另一方面也可由一国至多国、由多国至整个中东欧地区的推动“16+1”落地,形成务实机制。
双方可开展多领域重点合作
一是核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领域。近期,捷克政府修订《国家能源战略》,要扩大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未来捷克的能源组成将包括核能(50%)、可再生能源(25%〜30%)以及天然气和煤炭等。我国在核电、光伏等领域技术较为先进,可以对接捷克需求。
二是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捷克地处欧洲中心,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区段和节点,建好跨区域、大范围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有利于我企业开展布局。
三是双方金融合作。捷克意欲成为中东欧地区的金融中心,希望能够成为中国资本进入欧洲的一个重要通道。可以考虑把布拉格建成除伦敦、法兰克福、卢森堡、巴黎、瑞士等之外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四是支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可与捷克共同研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可行性、融资方案、招商方案、优惠政策等,吸引双方企业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