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其他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相关发展思路已经较早明确。
5月初,工信部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表示,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要从2010年的约1.6万亿元增长到6万亿元以上。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从8%提高到15%。“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头戏。
目前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但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关键支撑技术及核心基础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健康发展。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举措。“仅从国内看,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未来5-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说。
因此,这一目标的达成,唯有创新是根本途径。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在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必须要着力解决好3方面问题,一是要强化和提升工业基础能力;二是要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3个创新的有机结合;三是必须重视市场培育,加强与用户行业的结合”。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规划》对于高端装备制造的表述再次印证了智能化将是未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这一趋势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来说是次契机,如果把握得当,有望实现“弯道超车”,从装备制造业大国跻身为装备制造业强国。
智能化突破
作为“十二五”重点规划的项目,我国当前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厚积薄发,已到了加速释放成长潜能的周期。
目前下游需求的旺盛也将推动装备制造业类企业加速成长。这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机械化的趋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无论是纺织机械设备还是煤炭等矿产开采设备,都将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需求旺盛周期。二是我国大规模的政府或央企的投资。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加大高铁、海洋石油、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特高压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这就意味着随着政府以及大型央企投资力度的加大,这些行业也将面临着旺盛的需求,尤其是海洋石油等产业,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更为明显。
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蔡惟慈认为,缺乏自主设计能力、缺乏关键核心技术是制约我国成为装备制造强国的瓶颈。
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许多机械基础件的寿命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2/3,如产业竞争力已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需要的优质铸锻件的绝大部分、占核电设备投资额1/4的泵阀等仍主要依靠进口,此外,高档数控系统的绝大部分也依靠进口,国产装备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在由“大”到“强”的过程中,智能化不仅仅是高端装备的组成部分之一,更是贯穿整个高端装备领域的主线,是高端装备的发展趋势和突破口。
记者了解到,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主要内容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等。
蔡惟慈表示,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可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例如,在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领域,要针对节能环保、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材料、力学性能等精密仪器仪表和科学仪器。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领域,要重点发展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等。
作为一个正在培育和成长的新兴产业,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仍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市场份额不到5%。
发力首台套
5月21日,苏波在上海表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尤其是在研发和产业化阶段,必须完善首台套的政策。首台套政策是鼓励和支持高端制造业和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的重要政策,通过补贴和税收等多种措施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化。为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拓展市场,国家将划拨首台套补贴资金。其中补贴资金高达产品销售价格的25%-50%。
苏波进一步表示,我国的传统比较优势已趋于减弱,产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依靠高强度资源和要素投入实现规模扩张已难以为继。我国“三基”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最大短板。
“三基”产业指液压、密封、轴承、齿轮、模具等机械基础件,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切削等基础制造工艺以及基础材料。
在蔡惟慈看来,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需要国家在科研经费、融资以及首台首套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政策,而企业也应侧重创新研究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
全面创新升级“数控一代”
5月27日,在湖北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启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指出,未来8-10年,我国将实现机械产品的全面创新,使机械产品总体升级为“数控一代”;到2030年,我国机械产品将初步升级为“智能一代”。
全球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机械产品升级的历程表明,蒸汽机技术使机械工业由人力制作时代进入机械化时代,电气技术使机械工业由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数控技术正在使机械工业由电气化时代跃升为数字化时代。周济认为,将来,机械工业将由数字化时代进入智能化时代。
记者了解到,根据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测控装置的发展水平,立足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选择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标准化、知识产权的应用平台,加快推进产业、技术与应用协同发展。
根据《规划》,到2015年,智能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智能制造装备可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求并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
有专家表示,现在迫切要做的是,建立完善依托工程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的机制,优先鼓励由用户企业和制造企业组成的产业联盟参与工程招投标,共同开发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首台套保险业务。同时,积极落实首台套政策,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推广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