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金融资本 > “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我国内陆节点城市的功能响应优化

“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我国内陆节点城市的功能响应优化

2024年7月

文|文瑞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导读

内陆节点城市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特征,功能响应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异质性。综合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节点城市之间的合作开放更加重要

内陆节点城市功能响应的异质性

● 内陆节点城市功能响应的新方向

 


交通技术的变革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缩短了空间距离,弱化了地理阻隔,重塑了中国地处内陆腹地的城市的比较优势,为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内陆节点城市的功能响应迎来新的使命,提升内陆节点城市功能面临新的路径选择。


内陆节点城市功能响应的异质性

在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每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发展特征等,进而对其功能响应重点进行新的思考和谋划。

(一)交通区位优势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0个内陆节点城市中,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地处中部地区,是传统的中部六省中的其中五省。西安、兰州和西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成都和重庆则位于西南地区。从空间区位来看,中部地区5个城市因为地处我国中部,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具有十分优良的枢纽优势。交通便利性和综合型交通运输网络的可达性日益凸显,且显著优于西部地区。

结合节点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看,郑州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南向和联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位置,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交通网络体系十分完善,以郑州为中心,600公里范围内可达北京、武汉、西安、太原、济南、武汉、合肥、南京、徐州等大城市;1500公里内,可通达国内70%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借力于郑州航空港、自贸区建设,郑州新郑机场的航空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形成了郑州—卢森堡双枢纽货运模式,航空货运更是长期位于中部第一位,2021年完成70.5万吨货运量规模,在10个内陆节点城市中高居榜首。

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中,公路交通是基础,航空交通是支撑,水运交通侧重大宗物流。因此,综合来看,武汉是我国最具备建设全覆盖、综合性、立体式交通网络的内陆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交通区位优势最突出的大城市,现已实现“铁、水、公、空”各种交通方式的全覆盖。尤其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格外明显,万吨级货轮可常年直达武汉,是中部地区名副其实的“新沿海”,也是区别于其他内陆城市的独特优势。

长沙的交通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顶端综合交通资源的富集性。水运方面,长沙新港是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功能齐全的区域性枢纽港口;铁路方面,长沙国际铁路港是中南地区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公路方面,长沙传化公路港是湖南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全的现代化城市物流中心;航空运输方面,黄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中部第一。而且无论何种交通方式,距离主城区都在20公里范围内,这种综合交通资源的聚集性十分罕见,为实现多式联运、综合交通,建设自贸区、物流口岸等创造了优越条件。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部,是全国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国际航空港的开通,南北与东西铁路动脉的交汇,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运营,高速公路网的结点,构建起了南昌通畅快捷的立体交通网,使南昌1小时航程、6小时里程即可通达周边8个省会城市的“经济圈”变为现实。

合肥地处长江三角洲西翼,属于长三角城市群,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安徽是国家交通网络最密集的省份,2008年,安徽高铁运营里程仅为112公里;2021年,安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432公里,居全国首位。2008年,安徽高速公路运营里程为2508公里,而2021年增加至5146公里。此外,机场、水运等也同样在快速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合肥市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得以确立,由此带来了人员、资源、产业、创新要素的快速聚集,使得合肥飞速发展成为全国的创新之都。

西北片区以西安的交通区位优势最为优良。西安公路枢纽是全国公路六大枢纽之一,目前已基本形成“米”字行高速公路网和“一环十二辐射”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具备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汇聚地的基础和优势。西宁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重要支撑,具有稳藏固疆的重要战略功能。西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也是重要的西北陆海大通道和贸易大通道。从西宁的铁路网络来看,西成铁路的建设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有效联通;依托西宁机场,西宁已成为中国西北重要国际航空口岸,未来可形成通向南亚、西亚、中亚的国际航空大通道。

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重要节点和咽喉枢纽,是全国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之一,在全国大物流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铁路、公路主要交通干线的汇聚点。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兰州市西固区“西大门”,是甘肃省扩大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门户和平台,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和国际贸易物资集散中心,西向开放的交通枢纽功能十分重要。

西南片区中,重庆是交通强国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成为全国唯一兼有陆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路网密度居西部地区第一。“米”字型高铁网、“两环十干线多联线”普速铁路网加快形成。初步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能力大幅提升。重庆西站作为全国首发高铁特等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门户要塞”。重庆果园港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港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与海上丝绸之路遥相呼应,共同构建起全线贯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成都作为古代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向西开放上,成都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2020年,双流国际机场航线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客货运量分列全国第四位和第六位。中欧班列线路数量、运输时效、综合重载率、集装箱吞吐量等运行指标持续在全国同类型陆港中保持领跑水平。“十三五”期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78公里,路网密度位居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第一。成都对外通道建设不断在高峰中再攀新高,城市的开放之门越开越大,航空枢纽能级持续巩固。

(二)综合竞争实力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10个内陆节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从体现经济体量的GDP指标来看,第一梯队为2021年GDP总量超过15000亿元城市,主要有西南片区的重庆、成都以及中部片区的武汉3个城市,分别为27894、19916和17716亿元。这三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均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头部。再看三者的产业结构,其中,重庆市的服务业占比最高,达到53%。


第二梯队为2021年GDP处于10000-15000亿元区间的城市,主要有中部地区的郑州、长沙、合肥以及西北片区的西安4个城市,分别为12691、13271、11413、10688亿元,多数城市GDP刚刚突破万亿元大关。4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均呈现出不断优化的发展特征,服务业占比均超过50%,其中长沙的服务业在GDP中比重最高,达到57.2%,接近国际上60%的服务经济水平。

第三梯队为2021年GDP总额低于10000亿元的城市,也即尚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城市,主要有中部地区的南昌、西北地区的兰州和西宁3个城市,分别为6651、3231、1548亿元,3个城市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尤其是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兰州和西宁,其二者经济总和尚不足5000亿元。从产业机构来看,南昌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十分均衡,在GDP中所占比重几乎相当,兰州和西宁则是明显的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二者的服务业占比均超过了60%,产业结构呈现出服务化、轻型化特征。

综合来看,10个内陆节点城市中,西南片区最为发达,城市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更高,中部片区城市发展比较均衡,且随着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实施,中部地区节点城市迎来新的重要发展机遇。相比之下,西北片区是发展水平最低的区域,整体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体量都亟待提升。

(三)城市影响力
城市影响力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人居署合作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全球城市价值链——穿透人类文明的时空》研究发现,武汉市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进入全球前100强,位列第87名,是10个内陆节点城市中表现最好的一个,和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无锡一起成为全国经济竞争力的前10强,武汉位列第9位。位列经济竞争力排名200名以内的有成都、长沙、郑州、合肥、西安和重庆,分别为第107、128、154、156、196名。南昌、兰州、西宁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分别为第238、369、454名,相对而言,经济实力排名十分靠后。从可持续竞争力排名来看,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其保持了高度的协调和一致性。根据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的构成来看,信贷市场融资便利度、资本市场融资便利度、学术论文指数、专利申请指数、青年人才比例指数、劳动力总数指数作为当地要素,是影响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综合实力强劲的城市往往具有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高的投融资便利度、更高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更优的人才资源。


内陆节点城市功能响应的新方向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10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各节点城市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因此,重新思考内陆节点城市的城市功能新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中部地区的节点城市普遍以构建“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为共同站位,着力搭建支撑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外向通道。除郑州外,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均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共同覆盖区域,城市功能更加丰富,城市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西北地区的节点城市更加强调自身的西向开放功能和连接中亚地区的地缘优势以及独特的生态屏障功能作用。西南地区的节点城市更加突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叠加支撑作用。同时,随着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质载体,各个节点城市由于所在城市群的不同等,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一)中部地区节点城市要更加重视对外开放
具体来看,在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中部地区的三个节点城市郑州、武汉、长沙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联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际大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实力担当和重要支点。具体来看,郑州的功能定位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门户、“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物流中心、现代化国际商都、丝路文化交流中心。郑州要着重突出自身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空中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后、海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等四条丝绸之路的协同发展,尤其要依托郑州航空港建设突出空中丝绸之路核心区站位,突出自身链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中部担当作用。充分发挥陆上“丝绸之路”沿线最大城市的规模优势,以及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优势,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势能,拓宽合作空间。

武汉要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型交通枢纽的独特优势,打造内陆“新沿海”。作为中部地区发展的领头羊,武汉市可定位为三大发展通道,从而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在产业转移问题上,要实施产业升级、拉动外商引资等措施;在贸易往来的发展问题上,将武汉自贸区实验片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二者协同联动发展;在物流运输问题上,要实现陆运、航运、水运的有效结合,构筑现代化、信息化多式联运体系,把武汉交通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中部地区的长沙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自身定位相比之下不甚清晰,其提出的“一带一部”建设的连接交会支点,并未彰显“一带一路”特色和自身比较优势,可重点以装备制造核心区和科技创新核心区服务“一带一路”发展,与郑州、武汉两个中部枢纽城市错位发展。南昌市则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泛珠合作区交汇节点的重要区位和功能,提升区域影响力,实现自身三个战略节点交会点的核心功能和作用,突出特色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合肥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同时,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创新特色,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中部地区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尤其要注意弥补城市国际影响力较低这一普遍短板。

(二)西北片区节点城市要重点关注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
西北片区的的三个节点城市以西安发展水平最高,兰州和西宁均为欠发达地区,因此,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上,西北片区要积极构建一体化联动发展机制,率先提升该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建设以西安为引领,兰州、西宁为补充,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协同提升交通枢纽功能,共同占领服务“一带一路”的文化、枢纽和生态三个发展制高点,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面向中西亚的对外开放高地和人文交流中心。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我国“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契机,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城市外部形象改造,提升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同时,要突出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钢筋水泥森林,更加凸显城市的人文历史特色和风土人情,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共同举办文化展、旅游展、特色展,提升城市的全球联系度。

(三)西南片区节点城市要重点构建联动发展机制
西南片区的成都和重庆交通区位优势相似、地缘相近,具有强竞争性,因此在实践中,要重点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合力培育建设成渝城市圈,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提供战略合力,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打好合作牌、联动发展牌。成都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要充分发挥其在向西方向的交通枢纽的作用。同时,成都还可以依托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与京津冀、长三角、中原、华中经济区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同时,向南与粤港澳、北部湾等南向重点区域加强合作,参与国家布局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完善成都向西、向东、向南的交通通道。重庆要依托自身交通区位优势提升对于西部开发开放战略的支撑能力,加速建成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要切实担起“上游责任”,建设绿色家园、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机制、培育绿色文化,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要素集聚视角下河南枢纽经济优势重塑和功能提升研究”(2023BJJ047)、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基本科研费重大项目“中部崛起20年之河南实践:进展、问题及对策”(24E00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