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金融资本 > 人民币跨境案例分析

人民币跨境案例分析

文|王文华 吕佳伟  海峡能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必要性及可能性

产业转移的形式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且依托于企业间的实际项目展开。然而,从以往经验来看,无论是在项目初期的投融资阶段、原材料设备采购及建设阶段,还是项目中期的运营阶段及后期投资收益阶段,采用的计价结算货币均以美元为主,本币使用量仍相对较小(见图1)。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间经济活动遭受汇率风险冲击的可能性,使企业活动受制于美元价格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项目每个阶段都需要参与货币与美元进行兑换(即使对企业来说更乐于接受人民币以节省不必要的汇兑成本,还有时间成本、银行收取的佣金费用等),大大阻碍了交易的便利性;不仅如此,根据国际收支分析,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也会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一定压力——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制为以外汇储备为基础货币的货币发行,若外汇储备增加,在中央银行收购外汇形成外汇占款的条件下,必然会带来货币增发、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联系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与我国货币发行机制有必要增加人民币在跨境结算及投融资活动中的使用比例,同时减少第三方货币的使用。

采用人民币交易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主要凭借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国公司和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几种渠道展开,然而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的背景下,利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相较其他方式更加安全可靠,能有效降低我国金融货币体系受到外来风险冲击(热钱、投机性货币攻击)的可能性,因此以“跨境人民币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引领举措在当前看来最为适宜。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了绝佳契机。在与“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合作过程中,我国可以凭借主导身份在合适时机提出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要求,提升人民币在双边合作中的参与度,从而改变以美元为单一计价结算货币的被动局面,并促使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与接受度提高,以此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考虑到我国当前经济体量巨大、国际领导力卓越的现实情况,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其货币地位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已刻不容缓,这为资本输出采用人民币结算方式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必要性。同时,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一些有利条件也逐步显现,为资本输出采用人民币作为主要货币形式提供了可能性。

这些有利条件包括:相对稳定的货币供给、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规模、汇率稳定程度的提高以及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提高。其中,相对稳定的货币供给和汇率水平使得人民币的对内和对外价值能够始终维持在一个较平稳的范围内,保证了选择其作为结算货币后双方交易币值的稳定性,从而使其在双边支付和结算货币的选择中占优;而不断扩大的贸易规模、市场份额以及出口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大幅提升,从而为人民币的输出形成强大后盾和有力支撑,因此上述条件的出现和优化为人民币作为资本输出货币奠定了可能。

 

案例分析

为进一步阐释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交易货币的重要性,我将结合某一实际工程项目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况

P项目是一个由中阿合资建立的石油化工项目,项目地位于阿塞拜疆。该项目以某天然气为原料加工生产相关化工产品,计划投资10亿美元(因涉及项目保密问题,所有数字均进行了同比例调整,非真实数字),建设工期4年,建成投产后,产品主要面向中亚和欧洲市场,少量销往中国。

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由项目所在国的国有公司(以下简称“S公司”)出资控股,其它中方投资者以参股和债权人的方式为项目提供资金。项目资本结构为70%:30%,即10亿总投资由7亿债务资本和3亿股本构成;股权比例为7:3,即3亿的股本中,S公司出资2.1亿占有70%,中方投资者出资0.9亿持有剩余30%。然而,阿塞拜疆国内产业结构单一,国民经济高度依赖油气开发和出口,经济增长模式属于典型的资源依赖型,而S公司作为阿塞拜疆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营业务也为油气生产、炼制与出口,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据垄断地位,但受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影响,S公司无力承担全部股本出资,只可提供约占总股本3亿美元25%的资金。在坚持拥有70%总股本的前提下,为解决资本短缺问题,S公司提出希望通过向中国投资人借贷美元来补足股本缺口、以及美元贷款来筹措其余全部的资金,而还款资金将全部由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净现金流偿还,S公司不提供其他任何形式担保。可行性研究报告还显示,根据设计方案,项目大约60%的大型配套设备都将自中国采购,这也意味着项目筹得的中方资金未来将有相当大的部分会以采购资金的方式回流至中国。

(二)案例反映问题

上述对项目的介绍较为简短,然而已突出反映了三点问题:

1.中方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资本输出时,很可能遭遇合作方资金不足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体量普遍较小,且外汇储备有限,在筹建规模较大项目,尤其是跨国合作项目时,很可能因资金短缺而不得不举借外债,在新兴经济体普遍出现结构性增速放缓情形下,这种可能性将表现的更为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面临庞大的资金需求。然而中方若选择施以援手,向合作企业融出资金,则一方面需考虑外汇管制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着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出口贸易容易遭受全球商品价格波动影响等风险因素的考虑,往往会因担忧项目未来收益的确定性而降低投资意愿,尤其是在借款方无担保、担保不足或投资回收期较长情形下,投资者更可能因担心风险而放弃投资,使项目合作受到影响。

2.即使中方同意该融资方案,项目的融资成本也势必会大大提高,因为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必然要求以更高的收益率来覆盖投资风险,而过高的融资成本一方面会加重合作方的经营和还款压力,另一方面还会使中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矛盾——作为股权投资者,其希望融资成本低以提高内部收益率,但作为债权投资者,其又希望融资成本即债权收益率高以抵消风险。因此,即使中方同意出资借贷,其要求的收益率如何确定仍是待解决的难题。

3.虽然无论是项目筹建初期的资金投入、设备采购还是投运后的股利、债息偿付,被投资企业交易对手方均为中国企业,但是双方交易使用货币却全部要求为美元,这无疑会增加资金融通成本,因为项目生命周期内,企业要经历多次货币兑换,因外汇买卖价差客观存在,企业必然会折损一定的汇兑差额,不仅如此,频繁的汇兑还意味着企业需向金融机构支付更高的佣金,面临汇率风险的可能性也大幅提高。

(三)问题解决方式——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合理的方式既能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又能降低中方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同时避免繁复的货币兑换行为呢?答案是—有,可以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因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政府拥有对其的铸币权,可依据经济发展目标调节发行量,因此不必担心出现资金储备不足问题。更重要的是采用人民币结算方式还可帮助企业节省汇兑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汇兑损失。

以上通过某真实项目案例分析可知,采用人民币作为“一带一路”项目计价结算货币已水到渠成。(编辑:张艺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