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卡·拉高速公路的中国速度

卡·拉高速公路的中国速度

卡·拉高速公路的中国速度

文|张一同 庞曙光 中铁二十局党委宣传部

导读:

从项目进场开始,管理团队就将升级管理理念、坚持全球视野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在深入研究合同、全力优化方案的同时,从多个方面对管理实施全面升级

感谢中国政府及中铁二十局等参建方的支持和帮助,这条高速公路将持久地造福巴基斯坦人民。”

当地时间5月28日,在巴基斯坦政府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高速公路——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拉合尔至阿卜杜勒·哈基姆段的通车仪式上,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向提前80天完成这项“超级工程”的中铁二十局表达谢意,并对其一流的管理能力给予高度认可。

400余名中方员工,27个月,完成近百亿元投资,曾在海外创造多项记录的中铁二十局,再次凭借这一“超级工程”的出色表现,在巴基斯坦树立企业品牌。

走进巴基斯坦

“这条公路经过我的家乡,在他的建设过程中,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家住费萨拉巴德市吉拉瓦拉镇的比拉尔,目前在中铁二十局卡·拉高速公路项目土方队担任机械司机。

比拉尔介绍,在建设过程中,他们镇有很多人都投资购买机械设备参加公路建设,还有更多的人参加了项目举办的技能培训,从普工成长为技工。

时间推回到两年多以前。

当中铁二十局和当地建筑企业组成的联合体最终获得卡拉奇至拉合尔高速公路3标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合同时,很多人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毕竟,这是中铁二十局进入巴基斯坦市场的首个项目,而且该项目还不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内,属于巴基斯坦政府投资,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况且,这个全长230公里、总投资近百亿元人民币、合同工期只有30个月的高速公路项目,不仅是当时巴政府投资建设的一项“超级工程”,就算放在国内也属于一个大项目。 

对于这个“超级工程”,中铁二十局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一位集团副总经理、两位副总经济师、一位海归博士和多名具有丰富海外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的领导班子,阵容不可谓不“豪华”;集团主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亲自参与项目策划、施工组织及设计优化,待遇不可谓不“优厚”;五个参建子公司主要选派近一两年毕业、有志于海外发展的优秀青年组建施工团队,谋划不可谓不“超前”……

从项目进场开始,管理团队就将升级管理理念、坚持全球视野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在深入研究合同、全力优化方案的同时,从多个方面对管理实施全面升级。

项目进场后,他们就在当地开展了大规模人才招聘活动。前来应聘的人员中,既有毕业于当地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也有大量技术熟练的机械司机和技术工人等。在经过短期岗前培训后,这些管理和技术人才很快融入团队,成为推动项目高效运转的重要力量。

为尽快帮助当地员工适应中国节奏,项目部还设立了员工学校,由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部牵头,与各部门联合制定培训计划,对巴方员工实施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两年多来,项目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2场次,培训巴基斯坦员工约3000人次。

此外,在物资设备采购方面,他们也坚持放眼全球与立足本国相结合的全新思路。仅路面施工所需的沥青和重油采购一项,通过采用全球采购的新模式,引入属地供应商、国内供应商、境外供应商共同竞标,就节约成本2400余万元。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充分调查属地市场资源情况的前提下,大量使用属地设备车辆资源。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11月份施工高峰期,项目新购设备车辆投入仅为工程需求总数量的23.6%,极大的节约了成本,确保了现场需要。

升级统筹能力,奠定良好开局

“这条运河已经在这里静静流淌100多年了,每年的枯水期只有25天左右。就在这短短的25天之内,中国人就完成了这座大桥的所有主体工程,真是太厉害了!”

这名巴基斯坦员工所说的六跨桥,是全线51座桥梁之一,位于QB·林肯河上。对于国内而言,修建一条跨越人工渠的六跨大桥也许并非难事,但在缺乏专业架桥设备的巴基斯坦,要利用仅有的25天枯水期,完成水中48根水中桩及所有下部结构,对项目组织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依然是严峻考验。

为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在2016年冬季,通过调集精兵强将、最强班组,采用3班倒24小时轮流上阵,最终赶在河水从上游滚滚而来之前,完成了所有水中墩的建设,成就了当地人口口相传的“中国速度”。

有人说,万事开头难。

也有人说,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

项目总工程师李洁勇介绍,在前期策划中,他们就提前把脉,找到制约全局的“七寸”,并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攻克。经过综合分析与研判,他们认为,卡·拉高速公路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快速解决土方和砂石料来源问题。

土源问题集中体现在位于拉合尔附近的二工区。由于施工区域位于巴基斯坦土地最为肥沃的印度河冲击平原,路基两侧沃野千里,能用于路基填筑的土源却十分匮乏。

“表层土仅有80公分厚,下面全是粉砂,无法直接用于路基填筑。”二工区经理时飞清晰地记得,受制于这一拦路虎,整个工区的土方施工进度始终上不去,可把他和工区领导给急坏了。

为了除掉这一“拦路虎”,项目技术团队创造性的提出“土包金”方案,即路基内部采用粉砂填筑,利用水浸法使其密实,外部用表层土包裹,经过层层压实后达到规范要求。在经过充分的技术论证,并成功实施试验段后,业主最终同意这一方案变更,现场进度明显加快。

“做梦都在找石头。”回想起当初找地材资源的经历,时任西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的何学义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沉重的压力。

根据图纸复核,卡·拉高速公路项目所需地材数量约700万方,而当地供应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难题,项目部在派人四处考察资源的同时,还寻求中国驻巴大使馆和驻拉合尔总领事馆帮助,积极联系当地矿产资源开发管理部门。

2017年1月27日,中铁二十局卡·拉高速公路项目部与旁遮普省矿产局签订萨格达矿山开发合同,成为驻巴中资企业中首家具有矿产资源开发资质的公司。源源不断的碎石供应,不仅确保了公路建设的地材供应,更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两大“拦路虎”相继被攻克后,项目施工势如破竹,2016年完成产值超过20亿元,2017年更是达到43亿元,一举创造巴基斯坦新纪录,为项目最终实现创誉创效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升级管理能力,确保全程受控

管理团队始终将精细管理贯穿于建设全过程,有效控制无谓支出,确保效益“颗粒归仓”。在成本管理方面,项目明确了“一级管理、两级核算”的核算模式,并在计划合同部门配置专职人员负责对上计量工作,通过严格预算管理,及时对工区计价,实行按时核算、严格兑现,成本管理一直受控。

与此同时,项目部还推行“大局指、小工区、多工班”的管理模式,将管理资源向作业一线倾斜,全面加强现场管理力量。为确保质量受控,他们在加强施工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强化过程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三工”制度的同时,还大力推行质量管理第三方监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100%旁站见证监督。

“这是巴基斯坦目前质量最好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之前,巴基斯坦国家公路局相关负责人专门提前“试跑”,当车辆以时速120公里行驶时,放在车前的一杯水竟然没有漏掉一点,技术专家对公路质量发出由衷赞叹。

“可以流汗流泪,绝对不能流血。”曾先后四次前往巴基斯坦卡·拉高速公路项目现场看望一线职工的中铁二十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邓勇不仅对现场履约高度重视,对于前方所有参建员工的安全,更将其看作势关成败的关键。

项目部不仅成立了安保联防领导委员会,聘请巴方退伍军官担任安保专员,还强力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全线14个驻地一律实行“早点名、晚查铺”制度,所有中方人员外出都按照规定严格审批,执行请销假制度,坚持“无事不外出,私自不外出,外出必配警”的原则。与此同时,项目部还制定了《巴基斯坦上场人员行为指南》《项目安保规划》《中国人安全保护专项方案》等系列制度措施,建立健全警察、专业保安、内部防恐三层安保体系,所有驻地均明确了安防责任人,并不定期开展防恐演练。在全力加强内部安保的同时,项目部还建立了与巴基斯坦警方及中国使领馆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位于沿线的14处员工驻地,全部实行统一规划,严格按照安保要求设置围墙,每60米设双层瞭望岗楼,围墙内外设专用检查通道,挖设壕沟,围墙四周安设摄像头,专人负责视频监控系统,由800余名警察和近300名专业保安组成的安保队伍,为中国员工提供全天候保护,进场两年多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在卡·拉高速公路这个“超级工程”建设渐入收官之际,中铁二十局党委于2018年初作出决定,以卡拉高速公路管理团队为班底,组建成立巴基斯坦国际公司,全面负责巴基斯坦国别市场经营工作。这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国别市场正日渐成熟,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中铁二十局大海外梦想早日实现贡献新的力量。(编辑: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