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本应在我国天然气供给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规划目标却难以完成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已成大趋势。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煤层气开发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瓦斯事故,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也带来广阔的投资和市场空间。
天然气供给重要来源
在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情况下,我国天然气供应缺口不断扩大。从2006年进口天然气开始,我国2012年进口量已达到42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29%;201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约1670亿立方米,其中进口量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1.6%。天然气进口主要有管道输送、液化天然气(LNG)船舶运输两种方式,二者各有利弊。管道运输价格相对稳定,但一旦气源国发生变故或管道出现问题时,气源将难以保障;相比而言,供气来源多元化,灵活性较强,但LNG价格波动性较大。从长远来看,全球天然气供给长期偏紧,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据统计,2013年中日韩3国共计进口1.58亿吨LNG,占全球LNG需求的66%,且需求仍在快速增长,未来亚洲地区LNG气源和价格竞争将非常激烈。为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必须多种方式增加天然气供应,其中,煤层气有望在我国天然气供给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陆上煤田埋深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260万亿立方米,是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的两倍多,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波兰、英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南非等国。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的逐年上涨,各国更加重视煤层气勘探开发。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我国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量约36.8万亿立方米,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约占世界储量的15%。埋深小于1000米、1000~1500米、1500~2000米煤层气资源量分别占总量的29.9%、36.9%、33.2%。华北、西北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富集的区域,分别占总储量的57%、28%。2013年底,全国历年累计探明储量5664亿立方米,探明率为1.5%,其中2011~2012年两年新增探明储量2541亿立方米,占总探明储量的47.5%。
当前开发进展未达到规划目标
2013年我国煤层气总产量约138亿立方米,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46%,其中,地面开发约30亿立方米,完成规划的19%;井下抽采108亿立方米,完成规划的77%。受投资下滑影响,产量增幅开始回落,地面采气量由前3年的年均增加5亿多立方米下降为4亿立方米,从现有情况看,规划目标难以完成。从勘探开发历程来看,我国煤层气真正规模化开发集中在近5年,而煤层气抽采过程中需要通过排水降压等工序才能提高产气量。这个时间有长有短,我国目前开发的气井大多数要2~3年才能达产,有的甚至要4年。这与国外高渗储层3~6个月快速达产有很大不同。我国现有气井中,有近一半是在2011~2012年完成钻井,目前大多数处于排水阶段,产能释放还需要一段时间。除上述原因,煤层气产业发展面临矿权重叠、技术推广难、行业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
煤层气产业发展具备较好基础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13年底,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累计钻直井约14042口,水平井约393口,约占目前全世界煤层气钻井数的1/5。中下游管网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管线建设加快,已建煤层气管道管汇年输送能力152亿立方米,管线长2275千米。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初步建立了煤层气地面规模化开发生产基地。
(二)常规技术基本掌握。研发适合本国地质条件的技术装备是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基本掌握煤层气勘探开发常规技术及装备。在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生产中,获得成功应用。地质评价、地球物理勘探、钻井技术、针对性的增产改造技术、排采技术、低成本的集输技术和井型井网优化设计技术等,基本满足规模建产的需要。
(三)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不断完善煤层气的政策体系,并推出多项针对煤层气产业的鼓励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增值税先征后退及进口物资免税等。从政策层面为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打下重要基础,此外,国家级基础研究和科技项目攻关,也大力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四)投资主体多元化。煤层气资金投入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财政投入开始发展到以企业投入为主体。2010年以后,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企业也由中联公司一家,增加到中联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河南省煤层气公司等4家,目前已有50多个本国及外资企业从事煤层气勘探开发。
煤层气发展需要合力
总体来看,煤层气产业发展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煤层气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煤层气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特点是不同地质条件下技术工艺差异性较大。目前我国重点开发的沁水和鄂尔多斯两大基地只是盆地浅部中-高煤阶煤层的煤层气资源,而约占全国资源量70%的构造粉煤、低煤阶煤层、深部煤层中的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目前难以动用。高效、低成本开发这些煤层气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提高煤层气科技项目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已建两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加强共性技术推广应用。
(二)激励和惩罚并举促进产业发展。在煤层气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给予合理的财政支持是必要的,也是国际普遍做法。建议尽快落实扶持政策,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并随着技术进步逐渐降低;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增值税实行等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建议研究实施煤层气排放税制度和标准试点,对向大气排放煤层气的企业,按照超额排放量缴纳罚金,并纳入煤层气基础勘探开发基金。
(三)建立更加高效的市场体系。支持具备资金、技术实力、规范运营的民营企业拥有煤层气矿权,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为民企搭建开放、公平、高效竞争平台。大力培育发展煤层气专业化服务企业。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煤层气风险投资领域,拓宽资金来源。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