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海外矿投资本寻机(2013年2月号)

海外矿投资本寻机(2013年2月号)

2013-10-16 13:27:16 文/ 关秀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与世界互动加深,经济发展已融入地区或全球生产网络体系,成为“世界工厂”,生产供全世界消费的多种产品,能源资源消费快速增长。支持能源资源类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全球配置主要矿产资源,既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供给全球所需产品,也是构建新型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战略需要。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大规模利用国外资源。但由于国家总体经济实力不强,财力有限,在其后相当长时期内,利用国外资源方式主要依靠贸易进口。8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开始到国外开展矿产风险勘探和开发,探讨合资合作,组织力量开展有关信息和投资环境调查。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企业到国外勘探开发矿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有3种途径:从国际市场买矿,买断国外矿山或购买股本矿(独资或合资开矿),到国外进行风险勘查和开发。其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铁矿行业由于走出去较早,步伐较大,取得了明显效果,其他行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中国仍未摆脱以贸易为主实现主要矿产全球配置的现状,对外投资参与矿业全球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根据国内矿产资源的具体情况,支持矿业公司增加境外风险勘查开发投资,在资源国建立矿物原料供应基地,掌握或控制矿产勘查和开发主动权,或合股开矿获得份额产品分成,以获得价格便宜、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使我全球配置主要矿产从简单的贸易交易走向资本交易和产业优化,或是下一步中国参与全球主要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考虑方向。

发力“走出去”

由于受资源禀赋制约与“压缩式”工业化发展路径的推动,加上仍未摆脱现货交易为主的现实,中国一些对国民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从石油产销情况看,过去10年来,中国石油生产与消费快速增长。2001年,我国原油产量1.61亿吨,石油消费量达到2.28亿吨。2011年,原油产量2.01亿吨,但石油消费量为4.45亿吨;

从矿产资源总体消费情况看,大宗矿产品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分别为:石油54.8%、铁矿石53.6%、精炼铝52.9%、精炼铜69%、钾盐52.4%。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氧化铝、铜、水泥、铅、锌等大宗矿产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其中,石油和铁矿的对外依存度最为严重,2011年,石油对外依存度56.7%,铁矿石对外依存度56.4%。

从矿产品对外贸易看,进出口总额2011年为9571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其中,进口额同比增长34.5%;出口额同比增长33.9%。中国2001年以来矿产品贸易情况。原油、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锰矿、铬铁矿、镍矿等矿产品进口量较2010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特别是煤炭,继2009年净进口后,2011年进口量达22228万吨,较2010年增长20.3%。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后,中国矿业界先后组团到有关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探讨海外勘探开采矿产资源的可能性,并先后在几十个国家进行矿产勘察开发投资。2005-2012年上半年,中国能源、金属等资源类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约240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1%。

从投资地区看,非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2011年中国非洲矿业投资总额为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倍左右。其中,投资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7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为147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在非洲矿业投资总额的97%。

从投资主体看,近年来民营企业占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流量的比重不断上升,2011年已达到约44%,在“走出去”的数量方面,民营企业实际上占了绝对多数,目前已经占到总量的近9成。

从整体项目数和目标矿种看,境外投资最热门的目标矿种主要是铜、铁和黄金,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20%左右。其次是铅锌矿、铝矿和镍矿,占总项目数的5%左右。铀矿21例,占2%左右,煤炭占6%,钾盐占2%。

从投资资金向目标矿种的流向看,则以铁矿石为主,涉及金额200多亿美元,占全部资金的近50%。流向铜矿的资金大约为100多亿美元,占总金额的近20%。流向金矿的投资约47亿美元,占总金额的近8%。流向铝矿和铅锌矿的金额约为20多亿美元,分别占总金额的3%。流向放射性金属的金额无法精确统计,就已知情况看,主要目标矿种是铀矿,金额在7.8亿美元以上。

从投资方式看,企业走出去的途径主要通过矿权市场运作、矿产品市场运作、矿业资本市场运作来实现。如收购或租赁已有的国外铜矿企业,这种“短平快”模式非常成功,最典型案例是中色集团收购、复产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收购国外已探明但尚未开发的铜矿;自行开发建设经营的,如中冶科工集团和江西铜业公司组成投资联合体拥有阿富汗政府艾娜克铜矿100%的矿权,收购和参股国外矿业公司,间接控股铜矿的模式。

危机仍存

尽管“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使中国利用境外资源的格局有所改善,但是,隐忧并未消除。

首先,资源贸易与资本投资、现货与长期合同供给比例失衡。中国境外矿产投资开发相对滞后,份额产品对现货进口贸易的替代性有限,导致现货贸易一直都是中国利用境外资源的主要途径。中国新增需求量,绝大部分通过进口解决,其中又主要通过现货市场采购的。权益产品量不大。我国约70%的石油、80%的铁矿及铜矿、90%以上的铅锌矿及钾盐等大宗境外资源产品,都是以现货贸易方式直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的,个别矿产品进口规模甚至已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50%。发达国家虽然也有现货进口贸易,但是他们拥有贸易定价话语权,并且实践中倾向于境外投资,能够通过权益矿分享高价所带来的各种矿业收益。日本、西欧国家通过勘查开发获得份额产品(一般与资源国合作开发,实行产品分成)占矿产品进口量的20%以上。

而且,过分依赖现货市场具有巨大的风险。一旦现货市场供应不稳,其结果要么我方采购成本加大,要么供应不能保证,资源经济安全受到挑战。例如铁矿砂进口,仅因涨价,2011年我国比2010年多支付了340亿美元,不仅资源经济代价很大,还导致下游关联产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中国在现货市场上缺乏贸易定价话语权,给下游关联产业发展及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等方面带来了系列问题。

再就是,融资需求与金融服务不协调。资源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日益密切,而中国金融服务滞后,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制约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二是给海外矿业并购融资在渠道和融资工具的选择上形成了一些约束。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商业银行占比很低,主要是合资注入业务资产或以现金支付,资金来源多为自有资金或银团贷款,因缺乏对外投资实力使矿业企业难以向产业链上游投资,难以深度参与全球矿业生产网络中,这给世界大宗资源霸主提供了控制资源源头的空间。

总结来看,从贸易角度,主要是进口方式单一,以短期合同为主,且大宗矿产品缺乏贸易定价话语权。从投资角度,由于缺少风险勘探资本支持机制,矿业企业融资能力受限,制约矿业企业向产业链上游投资,长期将影响大宗商品国际交易规则制定权和影响力。

并购有机会,民资可入

上述危机的解决在于未来中国海外矿投资本操作模式的改变。

全球配置矿产资源是经济全球化和矿产资源的产业特性所决定。而利用全球资源水平和能力则更多取决于资源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程度。如何更好地让资源产业和金融资本融合将是中国海外矿投的重点所在。

根据调查,在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往往产能过剩,如果中国企业还去当地建类似的新厂,容易与当地企业发生冲突。鉴于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处于低谷时期,各类企业价值容易被低估。而参与并购的优势则十分明显,中国主要能源资源缺乏,决定了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并购此类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购领域多元化。由传统的以资源能源为主,向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拓展,不但有助于弥补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也容易为海外各方认可。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参与,将逐步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的市场化。

目前中国海外矿产资源并购主要以中国铝业、中国五矿、湖南华菱、武钢、鞍钢、中钢、中国神华、云南锡业、中金岭南、金川集团、紫金集团、中国黄金、山东鲁能等有实力的上市公司为主。由紫金集团等私营企业主导的境外矿业投资近年来虽然也很活跃,但总体投资金额还无法和大型矿业企业相比。虽然目前占比不大,但较几年前已有很大进步,并呈现出更为活跃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随着矿业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海外矿产资源投资主体必将从国有控股公司到私营企业都会参与,有矿业企业,也有行业外的投资集团、社会私募投资公司等。其融资渠道也会从A股募集→银行贷款→私募基金等多元化形式转变。海外矿产资源并购方式将会更加成熟多样。目前中国矿业企业海外并购方式以参股为主,并购的股权不超过50%。控股乃至完全收购的情况只占涉案总数的不足12%。还有少数企业选择合资在当地开设矿业子公司,购买权益矿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缓和、国际矿业的回暖及中国矿业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经验的不断丰富,中国矿业企业境外投资矿产资源的方式将会更加多元,从购买国外矿业公司→中小额参股→与国外企业合作在海外建立子公司等,在行业的上下游都有参与,逐渐融入全球矿业生产网络体系中。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由于运作灵活,执行力强,国家在政策以及资源上给予支持,对外投资日趋活跃,潜力巨大。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民企对外并购的增量超过35%,其中万达收购美国的AMC等收购总额达45亿美元。尽管全球经济放缓、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对矿产品消费快速增长的预期减弱导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减速,但进入矿业的资本渠道并没有减少。矿业以外的资本,如国际贸易、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资本正竞相进入矿业海外投资,多元化组团对外投资提高了境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民营企业与地勘单位携手凸显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民企进入国企跟进的协作方式、借力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如加拿大证券市场、借力当地技术支撑和法律服务等实现民企借外力发展,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将逐步释放出更大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方式上,应更加重视贸易与勘查、开发、投资并举,增加境外资源基地建设;在矿种选择上,应以中国资源短缺的战略矿产和大宗支柱性矿产石油、铁矿石、铜、钾盐等作为重点,更加重视页岩气发展趋势,关注全球天然气供应格局;在地区选择上,应以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拉美和非洲国家为重点,兼顾矿产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在运作机制上,则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投资主体,实行多元化发展,积极开展覆盖全市场的产业综合服务,逐步获得综合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