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科普还是科学——评BP集团《BP2030世界能源展望》之二(2012年十二月号)

科普还是科学——评BP集团《BP2030世界能源展望》之二(2012年十二月号)

2013-10-15 14:53:14 文/ 杨玉峰

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是能源需求不确定的主要决定因素。为了评估不同经济增长水平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展望分析了基准情景、高经济增长和低经济增长3个情景。高经济增长情景对全球化持乐观看法:2030年全球GDP增长将比基准情景高18%,由此导致能源需求总量较基准情景增加11%。在低经济增长情景中,各国保护主义政策和其他干预措施降低了全球GDP增长速度(较基准情景降低18%),而能源需求则比基准情景减少13%。

政策情景下碳排放量降在2020年后达到峰值。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控制碳排放水平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关键任务。为了分析各国抑制碳排放政策的影响,展望设置了政策情景(Policy case)。该情景假设各国采取了包括碳税在内的广泛政策工具,发达国家大幅度削减碳排放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则减少经济活动中的碳排放强度。在政策情景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20年之后不久达到峰值,2030年时比基准情景降低14%(但仍比2005年水平高21%)。具体来看,温室气体减排主要来自能效水平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在政策情景中,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OPEC应对低需求和管理价格的能力,而其他能源品种的发展趋势受到当地供求状况的影响。相比于基准情景,由于能效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煤炭和天然气消费量都将受到抑制。短期来看,天然气将在发电业替代煤炭,特别是在北美和中国。长期来看,可再生能源将在发电业替代天然气,从而抑制天然气消费的增长。

能源消费发展路径探究

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将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以及能源消费国,两国的人口、GDP和能源需求总和将占全球总量的35%。快速的经济发展意味着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未来20年,全球煤炭需求净增长将全部来自中国和印度,全球94%的石油需求净增长、30%的天然气需求净增长以及48%的非化石燃料需求净增长都将来自中印两国。

中国和印度的发展路径对任何全球能源展望而言都是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问题: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是否会保持过去10年的速度,抑或会放缓?印度是否会复制中国的模式,即能源消费随着GDP发展而快速增长,抑或印度能够找到不同的发展模式?

展望预测,2020年以后中国的单位GDP强度将明显降低。在预测期内,中国的年均能源需求增幅预计将降至3.0%(1990-2010年期间为6.6%)。首先,中国会遵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水平的典型轨迹——随着收入增长,中国的工业占GDP的比重将先上升,后下降。其次,中国推进节能减排的长期措施能够取得成功。有限的能源供应增长速度以及高涨的能源价格将抑制中国的能源需求。

展望认为,印度并未遵循中国的路径,印度的能源需求并不会随着工业化而暴涨。印度能效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工业化和基础设施扩建产生的新增能源需求,从而使能源需求的增幅控制在年均4.5%(1990-2010年期间为年均5.5%)。印度将保持较低能源强度的发展轨迹,其2030年能源消费量仅为中国目前消费量的一半左右,而人均收入将与中国目前水平持平。因为尽管城市化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将提高印度能源强度,但印度的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较高,所以印度的能源强度将远低于中国。

展望预测中东地区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其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在全球供应的份额将分别从现在的29%和14%增长到34%和18%。相比之下,中东地区的能源消费涨幅更为惊人。1970年,中东地区的能源强度不到其他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一半;到2010年,中东的能源强度比后者高出了50%。随着其他经合组织国家能源强度持续降低,2030年,中东地区的能源强度可能是其他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两倍以上。

由于中东地区具备获取低价能源的比较优势,因此仍将保持能源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依赖石油和天然气来满足几乎全部的能源需求。然而,他们也可能会进行适度的调整,以扭转能源强度长期上扬的趋势。展望预测中东的能源强度在2020年前开始降低,原因包括能源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石化业)发展减速,补贴逐步减少,其他提高能效的政策措施付诸实施以及天然气对石油的替代。

目前,石油在中东地区能源生产中占74%的比重,但随着天然气产量的增加,石油生产的比重到2030年会降至67%。尽管如此,2010-2030年期间,石油供应量预计增加1000万桶/日,天然气供应量增长410亿立方英尺/日,增速均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值。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燃料供应量的增加对其能源出口的影响迥然不同。中东的石油出口目前满足了全球(除中东地区)22%的需求,该比例到2030年将上升至25%。天然气出口目前仅满足了全球(除中东地区)2%的需求,而在2030年仅上升至3%,因为新增天然气供应多用于满足中东本地的需求。

能源安全新变化

总地来看,全球能源贸易将持续增长,然而由于生产和消费在地域分布上的错位,不同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水平差别显著——亚洲和欧洲的进口依存度将上升,而美国的进口依存度会下降。

由于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和生物质燃料(例如乙醇)开发迅猛增加,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能源供需失衡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到2030年能源供应将略大于需求。然而,除美国,其他能源进口国将会更加依赖能源进口。随着本地区产量下降和天然气消费增加,欧洲地区化石能源的净进口量将显著增长,且所有的净进口增长都来自天然气。巨大的能源需求规模、稳定的能源供应增速和有限的国内资源储量,意味着中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将大幅上升,煤炭进口小幅增长。2030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75%,而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也将接近40%。另一大新兴经济体印度也将更加依赖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进口。

猜想而非预测

《BP2030世界能源展望》观点突出,内容精炼,很适合政府决策者、商务人士和普通大众快速了解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然而,深入阅读并与其他“展望”仔细对比后,发现《BP2030世界能源展望》缺乏对方法学的介绍,在预测的科学依据方面明显不足,作为读者,只能被动阅读和接受其中观点,想要知道更多的理由和原因以及其中逻辑关系,却非常困难。

例如,尽管BP公司在报告前言中强调“它(展望)是‘穷尽我们所知’对当前状况下世界的可能发展轨迹所进行的评估”,在正文部分却没有详细介绍“我们所知”的具体内容——模型的假设是模糊的,情景设定也没有具体描述——这和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美国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展望》等报告详细列出情景参数和政策依据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差别。从严格意义上讲,《BP2030世界能源展望》只能算做BP公司的猜想而非预测。

另一方面,《BP2030世界能源展望》以“演示文档”的形式发布,内容精炼又大多以图为主,预测数据并没有完全公开。换句话说,读者只能被动接受报告呈现的分析结果和观点,却无法利用预测数据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与其他预测进行比较。相比之下,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美国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展望》等报告提供了预测期内所有国家所有能源品种在各种情景下的完整预测结果。从方法学角度看,仅呈现部分结果令人怀疑,缺乏严谨性和可信度。整体以“演示文档”的形式发布,科普性更为浓烈,科学性明显不足。

在2012年发布的展望中,BP公司将《BP2030世界能源展望》与其他报告作了简单比较,如图所示。对于预测结果的差别,BP公司给出了如下描述:“我们的展望报告数据处于可公开获得的各种预测范围内,最初几年的预测数据位于预测范围的高线,但接近2030年时转向预测范围的中线。许多预测机构对于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需求增长预期高于我们的数字,而我们对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需求增长的预测却高于多数预测机构。”但对于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并未做详细解释。而且由于该报告中没有介绍预测方法,预测依据也很少谈及,所以很难真正与其他机构比较。

由此可见,展望背后的预测方法以及模型细节对预测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尽管没有完全准确的预测,然而降低不确定性是可以追求的。预测方法、模型细节是控制不确定性的关键,也是理解能源发展趋势的重要环节。在这些方面,《BP2030世界能源展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唯有提高展望的透明度和严谨性,这一报告才能真正实现“为全球能源大讨论建言献策”的目标。(完)(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