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航空需求启动钛业盛宴(2012年十一月号)

航空需求启动钛业盛宴(2012年十一月号)

2013-10-15 14:40:46 文/ 郑利鹏

10月中旬,温州市交通运输工作汇报会发布消息称,温州机场规划新建长2600米的第三跑道,占地4000亩,1期建设总投资估算10亿元,目前已启动项目前期工作,预计10月底完成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内完成飞行程序。

而此前,落户平谷区金海湖畔的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已在9月中旬启幕,预计该基地建成后,将可支持北京开展包括通航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维修及飞行员培训等大部分的通用航空活动。

《中国投资》记者梳理各地资料发现,自去年10月至今,已经有包含石家庄、唐山、郑州等多家城市在内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步入实质阶段。

“接下来肯定是机队的大规模投入,而目前国内飞机数量明显不足,所以应该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市场,尤其是相关装备制造行业市场,其中材料市场将优先获益”,华融证券分析师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在航空和军用领域具有不可或缺地位的钛金属将迎来投资机会。

与上述一系列布局暗合的是国家发改委8月下旬出台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简称《规划》),至此,一场钛业盛宴呼之欲出。

“飞天”需求

国内通用航空业具有巨大的投资市场。

据介绍,目前民用航空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通用航空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全国有13个省市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然而,目前国内通用飞机数量却远远不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通用飞机34万架,占所有民用飞机的90%以上。仅美国就拥有通用飞机22.9万架,使用19000个通用机场,而目前我国通用飞机数量仅是美国的1/480、巴西的1/6,预计未来10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面临爆发式增长。

中国民航局相关人士也曾透露称,争取到2015年全国低空全面开放。

“世界钛市场中最大的用户始终属于航空,2010年世界商用飞机的订单积压足够飞机制造商生产6年,这些积压的订单钛材需求接近30万吨”,中投证券分析师分析称,这些确定的需求给全球钛材行业确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生产的钛材目前只有8%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远低于世界平均38%的水平”,国金证券分析人士分析,当前我国钛金属材料55%应用于化工设备制造,8%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其他部分用于核电、体育休闲、医疗、海水淡化等领域。导致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首先,我国的民用干线飞机都是从国外购买;其次,一些新型军用飞机尚未批量生产;再次,已批量生产的军用飞机的钛用量不高,一般情况下,机体钛材质量占比不超过5%,发动机钛材质量占比不超过20%。

上述分析人士同时也指出,虽然我国航空工业整体水平较低,但是我国政府提高航空工业整体水平的决心很强。“大量使用钛材的第四代战斗机歼-20实现了多次试飞,大型飞机C919还未试飞便已经获得了280架次的订单,仅这些订单的生产就需要钛材186万吨,而且随着钛行业技术调整,此消彼长之下,航空业将带来源源不断的钛材需求”。

钛业困局

当前国内钛产业链是由上游金红石钛精矿,中游的海绵钛、钛白粉到成品钛材的应用组成。

调查显示,根据钛行业主要14家企业的统计:海绵钛的产能达到了10.35万吨,实际产量5.777万吨,产能过剩79%。根据钛行业23家企业的统计:钛锭的产能达到了8.92万吨,实际产量4.6262万吨,产能过剩92.8%。根据钛行业33家企业的统计,2010年我国共生产钛加工材 3.8323万吨。根据钛行业11家企业的统计:中国主要钛设备生产企业的产值达148992.7万元,用钛量4738.9吨,制造设备台数为1991台。

从统计结果来看我国钛产业链上、中游企业居多,产能过剩;下游企业少,应用不足,产值低。

从上游来看,我国钛原料供给增长速度严重赶不上需求增长速度,使我国产生了钛原料缺口,44%钛精矿依赖进口,并有比例升高趋势。根据主要进口国越南已经出台在今年7月之后不再出口未经深加工的矿石的政策,虽然可以寻求别国替代,但仍会加剧我国原料缺口状况。

“受高钙镁的资源禀赋特征以及尚未完全掌握氯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钛白粉生产以硫酸法工艺为主,其产能占钛白粉总产能的98%以上。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产品档次不高,质量不稳定,现有生产线中存在大量的落后装置,很多没有配套废酸处理装置,废渣利用困难,环境污染严重。国内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家采用的是氯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但是目前国内不掌握这种技术”。卓创资讯钛行业编辑郭莹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还指出,目前国内钛产业链中游的海绵钛和钛白粉行业还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钛白粉表观消费量164.2万吨,其中国产181.2万吨,进口22.8万吨,出口39.8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钛白粉表观消费量为210万吨。根据统计,我国现已形成钛白粉产能262万吨/年,在建产能200万吨/年,合计超过460万吨/年,未来一段时间内钛白粉产能将呈严重过剩局面。

“由于设备水平较低,我国在钛带、焊管、大型锻件、挤压型材等高端钛材产品上生产不足,依赖进口”,上述国金证券分析师指出,从下游来看,钛行业形式也不容乐观。

规划正当时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权威人士指出,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钛产业规模已基本位居世界前两位,但产品质量偏于中、低档,并有若干品种规格存在空白,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需要。因此,要把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优化技术经济指标,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

8月下旬,《规划》应时而生。随后,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钒钛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下简称“解读”)。

“解读”中指出,《规划》是钒钛资源产业发展首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规划,注重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发布的一些重大规划相衔接,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现状。着重强调综合利用,明确提出了资源回收率等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指标;重点突出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明确提出准入门槛,包括技术经济、工艺装备、节能环保等标准和要求;着力加强资源保护,严格控制资源开发总量及多伴生资源的封存保护。

“尽管目前国内钛行业产业链面临多重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层面各种规划出台比较及时,钛行业未来将被持续看好”,华融证券分析人士认为,从长期看,钛的需求前景光明。

他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逐渐推进,钛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未来十几年内钛材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