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正式出版以来,《展望》不断更新视角,在情景设计和研究方法上不断完善,内容全面而深入,观点鲜明而有据,是中长期能源分析与预测领域的领军出版物,在世界经济和能源界形成了非凡的影响力。
然而,未来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展望》虽然努力做到准确可信,但毕竟只是IEA的一家之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发达国家的利益,部分内容不客观,甚至不公正。纵观已经出版的这十几份《展望》,《展望》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在对这两大问题的分析讨论中,《展望》的关注视角与情景设计并不全面,反映了其鲜明的发达国家特殊利益偏导性。不顾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把世界能源安全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更多地压到发展中国家身上。这不能不使我们强烈感觉到,在发达国家手中,全球能源安全和温室气体减排已更大程度上成为了发达国家抑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济与外交武器。《展望》貌似科学公允的分析也愈益使人感到其中夹杂了更多的发达国家利益取向。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警惕。一份学术上公允的研究报告应对其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全面客观分析,而不能避重就轻或有所偏向。
经过近30年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能源大国,是世界经济舞台、能源市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参与者。由于我国发展速度较快,体制和国情又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异,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存在误解,“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负面论调层出不穷。由于缺乏类似于《展望》的权威研究,我国在国际能源界缺乏话语权,很难改变疲于应对国际指责的被动局面。然而,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是有多种可能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也不是只有450情景这一种方案。唯有给出我们自己的客观分析,才能让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才能通过不同观点的百花齐放与交流碰撞,找到解决人类共同挑战的真正途径!
为此,我国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际化能源数据分析系统。我国首先应该与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建立基本的数据交换协议。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国际能源数据系统,形成并自主发布某些重要的统计指标,逐渐增强本国在能源数据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因为像中国、美国这样的大国,对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全方位、权威的数据分析系统不但是我国需要的,也是世界需要的,可以与目前发达国家和组织主导的权威数据发布体系形成互补,并能平等沟通,相互监督。
(2)应自主开发和使用自己的能源预测模型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界严重依赖国外模型,尤其是某些中长期优化类模型,大都属于“黑箱系统”,这些模型无论对政府,还是对社会各界,实用性比较差,模型操作人员往往对自己的计算结果无法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主要原因是其并不知道模型机理(因为模型不是其自己建立和开发的),往往许多逻辑关系已经不适合我国快速变化的能源、经济、环境背景,但仍然套用,用其进行预测、分析和计算。这种做法得到的结果不可能合理,更谈不上准确。我国知识分子需要以实事求是、负责任的态度,建立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统计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报告;而不应老是借助国外现成的模型。应该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模型方法学和建模经验,而不是直接拿来使用。应该针对具体问题,从具体小的建模工作开始,逐步向复杂的模型发展。而且,要切记,模型决不是越复杂就越科学,越准确。往往模型越复杂,准确率越低。
(3)应研究、编写、出版我国自己的“能源展望”。目前国际上已有的各类“展望”均对世界能源市场起到了不同的引导作用。有些“展望”在涉及和论述有关中国内容时,往往因为不能全面了解、理解我国能源经济现状而得出不准确、不客观的结论,对我国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为此,我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必须编写和发布自己相对权威的“能源展望”。以此为重要媒介,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积极与能源大国(如: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和主要国际组织(如: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际能源论坛(IEF)、亚太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G8峰会、上合组织等)展开有效对话和合作。使全球能源市场和全球能源治理更加透明,客观,公正。
(4)应将形势跟踪与数据平台建设结合作为工作的核心。跟踪最新的数据信息、最新的政策变化、最新的能源与经济形势,对做好能源数据信息平台、能源预测预警、能源展望工作非常重要。要将“平台建设、形势跟踪、展望编写”3者结合起来。应鼓励和保障有基础的科研机构专门做好这项工作。但工作的展开必须遵循“从底层做起”“从小做起”,切不能“大而空”不切合实际;因为能源系统非常复杂,非常专业,需要优秀的专家团队,对能源、经济系统做出非常详细的解析,需要来自经济、能源、统计、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环境、法律、政治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多学科交叉,共同努力。
(5)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组织、主要国家同类工作的经验。研究和编写自主产权的“数据指标”“模型”“展望”等,并不意味着我们关起门来搞自己的东西,不去学习、不去交流。相反,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学习国际上同类工作开展的经验,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取各家之所长,做好自己的事情。目前,从国际机构的工作角度看,国际能源署的工作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最大;从国别角度讲,美国、英国的能源经济信息管理、使用、服务体系非常完善,而且通过网站服务于全世界,相关工作内容值得我国学习,但我们绝不要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应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新,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需要的能源信息服务体系。(完)(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