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世界能源展望:科学与偏见(2012年7月号)

世界能源展望:科学与偏见(2012年7月号)

2012-07-04 14:47:23 文/ 杨玉峰

《世界能源展望》(下文简称《展望》)作为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简称IEA)每年发布的旗舰出版物。其主要功能是对中长期(一般为20-25年)世界能源形势做出预测,分析重点主要涉及世界能源供需变化、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多年来,在国际能源署及其成员国的大力支持下,《展望》逐渐被认定为最具权威的全球能源展望,其观点和预测结果对政府、学术界及能源行业形成了长期而深远影响。

从1973年成立至今,保障成员国能源供应安全一直是IEA的根本宗旨,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展望》的核心内容之一。但自2008年以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世界焦点,《展望》的中心议题也从“确保能源供应安全”转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实现低碳能源体系”。由于气候变化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化石能源补贴问题等都是国际社会的中心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度研究和独家观点使《展望》的政治引导性明显加强,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因此,在“能源安全”领域的概念、理论和实践上仍保持相对客观的《展望》一书开始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被国际能源署试图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到来前占据主动、引领全球能源格局的意图所引导,并且受到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影响,做出了诸多不够客观、有失权威的分析和评价。

客观分析能源供需隐忧

可以说,IEA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与时俱进。在20世纪70年代IEA成立时,石油供应安全是其工作的核心,进入21世纪以来,确保天然气供应和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变得与石油安全同等重要。而且,IEA也强调需求侧的能源安全,即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对全球能源构成的威胁问题。

一是《展望》对能源供应存在隐忧的判断是客观的。

在每年发布的《展望》中,IEA都会投入较大精力分析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供应问题。从地区角度看,《展望》先后研究了俄罗斯、中东和北非地区、里海地区等主要石油和天然气产地。从能源品种角度看,又分别讨论了能源供应、能源上游投资(如:石油和天然气投资)、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和产量前景、天然气专题、非常规石油专题、石油投资等内容。

《展望》对能源供应的主要担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展望》认为油气供应垄断局面严重。尽管不同年份的《展望》对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预测有所差异,但它们指出了一个相同的事实——世界市场石油产量的增量主要来自OPEC国家,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增长缓慢。《展望2010》指出,在当前政策情景下,世界石油生产(2009-2035年)增量中OPEC国家占90.4%,而非OPEC国家仅占9.6%。天然气的情况和石油类似。《展望2009》指出,世界天然气超过一半的储量来自3个国家——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IEA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少数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大国,例如中东地区的OPEC成员国和俄罗斯,将增大对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这些国家可以通过控制产量、降低投资等方式迫使石油进口国接受更高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损害进口国利益。

另一方面,《展望》认为油气上游投资长期不足。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看,中东和俄罗斯等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预测结果表明这些国家在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地位将明显上升。IEA担忧,这些国家是否有足够的投资投入到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展望2005》强调,中东与北非地区上游领域投资的严重不足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能源平衡,并认为全球投资、原油生产能力、炼油能力都赶不上需求的增长。《展望2008》进一步强调,能源供应面临的最直接风险不是全球资源的匮缺,而是缺乏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投资。IEA担心,中东地区和俄罗斯油气工业由国有企业主导局面将使外国资本在上述国家面临准入瓶颈,这会导致所需要的投资无法及时投入,对能源供应产生严重影响。

除上述原因,IEA认为非OECD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数据的不确定性也会危害石油和天然气上游投资。在《展望2004》和《展望2005》中,IEA指出,由于储量定义和计算方法不一致且国际社会缺少广泛认可的储量上报制度,很难对各国公布的已探明储量数据质量进行评估。IEA认为,储量数据的可靠性已经引起了严重质疑,可能损害投资者的信心。

二是《展望》认为“油气运输风险增大”符合实际情况。

IEA认为,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供需关系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石油和天然气跨地区贸易规模将明显扩大,OECD国家和中、印等国的油气进口量及依存度将明显提高,中东地区在石油和天然气贸易中的地位会愈发突出。

《展望2010》指出,在新政策情景下,OECD国家石油进口量占一次能源需求的比例将保持在50%-55%,而天然气进口量占一次能源需求的比例将从2008年的25%上升到2035年的32%。从全球角度看,地区间石油贸易量将从2009年的3670万桶/天上升到4810万桶/天,增长31%;而天然气贸易量将从2008年的6700亿立方米上升到2035年的11870亿立方米,增长77%。IEA认为,石油和天然气贸易主要通过海路运输,海路咽喉地区,如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亚丁湾等,均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地缘政治因素极易导致石油供应中断,全球油气供应安全受到威胁。

三是《展望》肯定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未来的作用。

几乎在每年发布的《展望》中,IEA都会评价某一种能源品种的未来发展趋势或跟踪某种能源技术的最新发展。2006年以来,《展望》每年以一个能源品种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石油、天然气、煤炭、核电、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等主要能源品种的未来走势,内容覆盖了每种能源品种的技术特点、成本走势、投资需求和政策措施。

《展望2010》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需政府大力支持。在不同情景下,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不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也不同。

随着化石燃料价格的上涨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熟,可再生能源会越来越有竞争力。随着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重要性的增强,政府支持的规模也会加大。

四是《展望》鼓励各国政府采取政策支持新型能源技术发展。

IEA对能源技术的关注和分析促进了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有益于世界各国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政策支持。《展望》中指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实现低碳能源转型的关键,也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保护地球环境的基础。目前,中国、欧盟、美国等世界主要大国都把可再生能源列为本国能源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在政策上给予优先支持,取得了明显效果。在IEA的推动下,各国政府将会更有力地支持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未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将持续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观意图引导预测结果

2008年以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世界焦点,《展望》的中心议题也从“确保能源供应安全”转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实现低碳能源体系”。由于气候变化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化石能源补贴问题等都是国际社会的中心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度研究和独家观点使《展望》的政治引导性明显加强,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一阶段也是世界能源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展望》在分析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主动求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国际能源署试图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到来前占据主动,引领全球的意图。但是,《展望》在许多方面的分析不够客观,有失权威。主要体现在:

一是《展望》的部分基础数据不权威。

长期以来,IEA以其数据发布速度快、质量高的特点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广泛声誉。然而,《展望》涉及和包含的部分基础数据却并不权威。《展望》所使用的部分数据主要来自IEA经济分析部(目前该机构已更名为“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的估算,而不是IEA统计分析部的权威发布(在IEA内部,这两个部门的统计数据信息有时沟通很少,IEA内部数据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IEA是OECD的下属组织,《展望》中OECD国家的历史数据源于OECD各成员国提交的数据信息,而非OECD国家的数据是依据IEA与非OECD成员国统计部门数据交换协议得到。但是,《展望》的数据依据有时与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展望2010》得到了“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的结论,其依据不是IEA统计分析部的权威数据,而是其“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估算值。《展望》以不扎实的数据基础对世界能源前景做中长期预测时,预测误差只会越来越大,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在阅读和使用《展望》时,要对其数据和观点倍加甄别,客观看待。

二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着《展望》结果的准确性。

《展望》将经济增长视为能源需求最重要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方式均对全球能源需求产生影响。《展望》对世界GDP增长率的假设以OECD、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发布的预测报告为主要依据。2003年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日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非OECD国家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低迷,OECD国家增长缓慢。

对比不同年份的《展望》发现,《展望》当期世界经济形势显著影响GDP增长率预测。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欧盟、日本经济下滑,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展望2001》对未来GDP增长率的预测随之降低。2002年后,在中、印等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和发达国家消费扩张的刺激下,世界经济迅速复苏,出现繁荣。与此相对应,2002-2007年发布的《展望》不断将GDP增长率预测值调高,当时IEA对世界经济走势持乐观看法。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再次跌入低谷,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有所回暖,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二次探底的风险仍然很大。相应地,2008-2010年发布的《展望》对未来经济增长并不乐观。而刚刚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1》预测值有所提高,因为IEA认为“短期不确定性并不影响长期预测”,而且,《世界能源展望2011》的定稿日期是在2011年8月之前,那时的全球经济形势比2011年11月《展望》发布时要好些。

石油价格是世界能源市场最重要的风向标,一方面通过能源比价关系影响其他能源价格,另一方面通过成本传导和金融杠杆影响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反过来说,石油价格受到石油供需、经济走势、金融市场等多方面影响。《展望》以平衡石油供需为出发点预测石油价格,并考虑了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状况(如:汇率、其他大宗商品等)、地缘政治事件及突发事件等因素。《展望》认为,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石油生产边际成本在不断上升,石油价格呈现长期上升走势。然而,不同年份发表的《展望》对石油价格的预测(详见图1)存在显著差别!

2004年以前,《展望》预测2030年石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为便于对比,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为单位,本段内同),这一预测与2000年前石油价格的低迷表现密切相关。IEA认为,石油供应在中长期内是充足的,石油价格略有上升但总体低廉,石油供应和需求将延续历史增长趋势。从2003年开始,世界经济强劲增长,世界石油需求快速增加,而伊拉克战争、北美飓风等事件影响了石油供应,加之美元汇率不断贬值,石油价格一路走高,并最终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值。在这一过程中,《展望》对石油前景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低廉、充足”变为了“昂贵、有限、不清洁”。《展望》在2006和2007年将2030年石油价格上调到55-65美元/桶,在2008年进一步将石油价格上调到120-130美元/桶。2008年以后,尽管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石油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展望》对中长期石油价格的预测却没有明显变化,始终保持在115美元/桶以上。这一看法不但反映了石油供求基本面的变化,也反映出IEA倡导建立低碳能源体系的意图。

三是《展望》结果是否权威也受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

基于上述关键假设,《展望》分不同情景对中长期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给出了具体预测,主要指标包括一次能源需求和各种能源品种(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和需求。主要问题如下:

(1)不同年份的一次能源需求预测结果差异明显。不同年份《展望》的世界一次能源需求预测存在明显差异(见图2),2002年预测值最小,2004-2011年预测值呈现波动性,2007年预测值最大。

(2)各类能源品种需求预测结果在不同年份《展望》中也有差别。从能源品种角度看,石油、煤炭、天然气在中长期内仍将主导世界能源供应(《展望》对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供应结构的预测结果,见图3)。但比较2008年以后和2004年以前出版的《展望》不难发现,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反映出气候变化问题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IEA建立低碳能源体系的迫切意愿。

在所有展望中,石油被视为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但油价的攀升及替代能源的发展使石油在一次能源需求中的比例下降。从供应看,非传统石油日益重要。中国、印度及中东地区是世界石油需求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大加快了中、印成为石油需求增长最快国家的步伐,中东地区石油需求增长快主要源于低廉石油价格的刺激。从2000-2010年,不同年份《展望》对2030年OECD国家石油需求预测值不断降低(见图4)。2008年后出版的《展望》更是将2030年OECD国家石油需求调整为负增长。

《展望》对天然气一直持乐观态度,原因是《展望》认为天然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低排放的特征,在发电领域替代煤炭的潜力使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2005年前出版的《展望》预测,天然气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并有望在2030年取代煤炭成为第二大一次能源,《展望2002》甚至预期2010年就能实现对煤炭的超越。但从2008年起,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气候变暖、OECD国家经济疲软等因素,《展望》降低了天然气需求增速,在预测期内消费量始终低于煤炭。

《展望》认为,煤炭需求的增长主要受中国和印度驱动,而其他地区(如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煤炭需求将保持稳定或下降。然而,煤炭需求增长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新政策情景和450情景对煤炭需求的预测大幅降低。例如,《展望2011》预测,2035年当前政策情景下世界煤炭需求为76.5亿吨标煤,而新政策情景仅为57.1亿吨,较基准情景降低25.3%,强调气候变化问题的450情景更进一步降低为33.2亿吨,较基准情景降低56.6%。IEA自己也承认,3种情景对煤炭需求的预测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2006年以前,《展望》认为,受制于高资本投入、核安全及核废料处理等问题,核能在预测期内几乎不会增长。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要,核能凭借其二氧化碳零排放特征,重新受到重视。《展望2010》新政策情景预测,核能在一次能源总需求的比例将从2008年的6%上涨为2035年的8%。《展望》对核能的预测,如图5所示。

《展望》认为,现代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现代生物质能)和水能既可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能提高能源安全。因此,现代可再生能源在预测期内具有最高的增长速度(各年度《展望》对可再生能源的预测,如图6所示),《展望2011》新政策情景预测年均增长速度为7.8%,2035年在发电业的比例将达到15%。然而,可再生能源面临着生产和运营成本较高、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需要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来解决。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展望》建议各国政府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

从以上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份《展望》对中长期能源前景(如2030年)的预测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IEA在不同时间对世界能源前景的不同看法。在过去10年中,《展望》的基本观点发生了如下变化: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能源需求接近饱和(图7表明,在过去10年间,《展望》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2030年能源需求的预测发生了明显变化);二是石油价格预测区间不断提高,中长期石油需求下降;三是世界煤炭需求上升;四是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加快,重要性增强。

《展望》的预测结果折射出过去十多年国际能源市场的两大根本变化:一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此消彼长,二是温室气体减排对传统化石能源体系形成变革压力。(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