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光伏产业投融资机制分析(2011年11月)

光伏产业投融资机制分析(2011年11月)

2011-11-11 10:40:32 文/ 吴憾地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作为新能源开发利用行业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光伏市场的推动下得到飞速发展。开发利用太阳能是应对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将成为解决国计民生的重要途径。

而光伏产业在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爆,更是引发了国内空前的投资热潮。大量的民营企业、国有控股集团从传统行业中转型,以及私人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种投资主体,不顾自身的行业背景和经验等条件约束,纷纷向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

一、投资风险分析

本文从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市场特点、产业链特点和产业集群分布上看,总结其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技术风险

目前,由于国内没有掌握提纯技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上游原料主要依赖国际供应。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都采用闭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这种技术基本上可满足环保要求,但是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了技术封锁,这个技术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领域。

2.市场风险

国内外市场容量限制也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以产业链上游原料多晶硅为例,多晶硅作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工业原料,在我国市场上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也从最初的20美元/公斤一度飙升到了400美元/公斤。受暴利诱惑,国内企业对多晶硅的投资猛增。倘若当前新建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虽然国内新能源的供给很大,但国内市场需求量却相对较小,目前大部分产能依赖出口。

国际上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多晶硅生产国都对多晶硅生产实行了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国内上马的众多多晶硅项目,实际上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由此导致国内市场无序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不可避免。

3.管理风险

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产业链较长,而多晶硅的生产位于产业链的上游,由于技术限制,其产量供应控制在国外少数几个厂家手中。话语权的缺失增加了管理者决策的主观臆测性和管理风险。

4.政策环境风险

目前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在鼓励利用新能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中也并没有明确国家具体推行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具体时间、要求和优惠条款。2009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这是多年来中央首次就一贯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发出产能过剩的警示信号。

二、融资途径和渠道分析

盘点近期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融资案例,各路资金正八仙过海,通过不同渠道涌向这一投资热点。具体的融资途径和渠道主要包括:

1.IPO融资:远赴海外上市

我国光伏集团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登陆欧交所创业板,成为我国第三家在欧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企业。

2.信托:提振地方经济

光伏产业在一些地区如火如荼,融资渠道也逐渐摆脱了对银行的高度依赖。甚至有地方政府直接出面,为光伏产业发展争取金融机构支持。江西省新余市政府牵手江西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光伏产业信托融资计划。根据协议,当期信托融资规模为2亿元,期限3年,资金全部用于新余光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新余市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半年时间,全市光伏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光伏信托投资计划”是新余市与江信国际的第四次合作,作为新余市落实省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新余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新余经济开辟了新的直接融资渠道。

3.可转债融资:引进国际投行

作为国际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完成了4亿美元可转换高级债券发售。此次债券发行主要是用来回购公司美国存托股、投资公司多晶硅建设以及硅片产能的扩张,而赛维LDK正在兴建16000吨的多晶硅项目。赛维LDK只用了5天时间就成功售罄4亿美元债券,在挂牌地纽约被投行界传为佳话,该笔债券的认购方之一是JP摩根。JP摩根已经安排专人跟踪国内的光伏产业发展,并且根据不同的产业环节进行细化分工,以期及时把握与国内企业合作机会。

三、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参考国外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建议:

1.政府应切实加大对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发展的引导和调控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速度过快与政策配套、技术进步和内部需求的矛盾正日益凸显和激化。从根本上来讲,多晶硅价格的“过山车式”波动源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从长期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泡沫被挤压有助于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将逐步激活内需市场。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需求能否启动取决于成本。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依然在2元/度以上,大大高于常规火电、水电的成本,也无法和风电、核电竞争。近期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将中等以上规模的太阳能光伏项目纳入补贴范围,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产品装机容量应不小于50kWp;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为30-40元/Wp,计划补贴20元/Wp,相当于成本的50%以上,发电单位成本可有效降至1元/度电左右。可以预见,受相关政策刺激,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将逐步启动。

低成本仍是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要策略。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各国政府支持与补贴, 也得益于光伏产品成本的下降及转换技术的提升。我国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比重仍相对偏低,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策略应该由产能扩充转移至各项技术的成本竞争,资金实力足、整合度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才有机会存活。在次世代的光伏技术威胁下,晶体硅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强化。另外,根据我国国情与消费习惯,各类低成本的光伏技术都将有其应用市场。

从长远看,核心技术仍然是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企业成本不断降低,核心技术的掌握还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定价权。过去几年,我国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和某些行业的经历一样,也在充当着代工的角色:一方面,国内太阳能企业高价进口多晶硅等原材料;另一方面,生产出的太阳能电池大部分平价销往国外。这使得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薄,耗费国内能源和人力只能换取到微薄的代工费。长远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是未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投资角度看,应该密切关注创新能力强、有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企业。

2. 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法律制定方面,建议我国借鉴德国等太阳能光伏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明确可行的《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尽快明确新能源发电项目管理和价格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新能源发电企业并网及全额收购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尽快建立新能源发电费用的具体分摊办法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制定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设立相关基金,从电力消费者那里收取费用,再将基金分配给光伏发电企业,给光伏发电企业提供补助,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商的利润,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太阳能光伏产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虽然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已明确指出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列入新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项目(太阳能项目已被列入)给予税收优惠和有财政贴息的优惠贷款,但是这些优惠政策的细则还没有出台。为了有助于光伏企业降低成本,开创国内市场,建议:(1)应加大对相关研发的扶持力度。(2)鼓励收购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差别电价收购政策;或者实行“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即国家电网按固定的、鼓励性的价格全额收购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的电量,高于常规电价的部分则由国家财政补贴或由终端的电力消费者均摊。(3)向屋顶发电计划家庭提供贷款,降低光伏产品滞销的风险。未来光伏产业的趋势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目前我国在上海、江苏等开始试点。向屋顶发电计划家庭提供贷款,使大多数家庭有能力购买光伏组件,使光伏产品在国内有市场。(4)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建议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销售和安装企业,对其光伏系统安装和售后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用于科研、实验和生产等进口设备给予进口税收减免优惠。

3.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攻克技术难题

建议国家与企业密切合作,组成专门的科研小组,由国家和企业共同提供科研费用,并和发达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引进国外技术再吸收消化并进行创新。重点攻克高纯度多晶硅提取技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设备制造技术,同时薄膜电池技术的研发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弥补科技投入不足,有关主管部门可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基金,发行相关债券,专门用于相关技术的研发。另外,企业可实行股份制,广泛吸收社会闲置资金转化为建设资金。

4. 广开投资渠道,保证资金到位

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要资本来源是民间资本,我国太阳能光伏的上市企业有天威英利、无锡尚德、新疆新能源、上海新能源、力诺集团等几家公司。建议我国加大财政预算拨款力度,并设立专门部门管理这些资金,简化申请专项资金的程序,及时为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建议政策性银行向相关企业或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政府在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投入的基础上,还需要拉动和引导全社会增加投资,形成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条的持续发展态势。应鼓励新能源技术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设立专项新能源技术转化的风险基金,健全风险投资体制。

5.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建议我国尽快建立光伏市场的监管机构,并发挥其在市场的监督管理作用:对光伏生产企业进行考察,对其资产状况进行跟踪检查,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及时关闭不合格厂家,撤销其营业资格,对优秀企业给予支持和帮助。避免投资商对光伏产业尤其是硅材料产业的过热投资。(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机制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