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结合 填补巴基斯坦电力缺口
文|李长菁 三峡巴基斯坦风力发电项目总经理 图片提供|三峡国际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导 读
受益于“建管结合”的管理模式和属地化的经营理念,巴基斯坦风电二期项目从建设到运营实现平稳过渡。通过对电力领域投资,解决巴国缺电瓶颈,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 风能资源、申请策略、施工建设缺一不可
● 融资模式创新
● 投资引领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
● 按期回收电费 保障运营安全
● 结论及建议
2018年12月7日,三峡巴基斯坦风电二期项目终于迎来了项目最后一个里程碑——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形成审核意见并签发了验收意见鉴定书,这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质保期。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先行和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重要经济合作项目。根据中巴两国政府在2014年11月签署的能源项目合作协议,三峡集团有2个水电项目、1个风电项目纳入“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清单,巴基斯坦风电二期项目作为积极推进项目位列其中。
该项目分第二风场和第三风场两个独立场区,总装机容量99兆瓦,安装66台风力发电机组,年设计发电量约3亿千瓦时,采用BOO开发模式,运营期20年。两风场同步开发,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分别于2018年6
月9日,6月20日正式进入商业运营,比购电协议规定时间提前近百天,是三峡集团首个投入运行的“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
风能资源、申请策略、施工建设缺一不可
巴基斯坦是三峡集团重要的海外市场,我们从2010年开始就对巴基斯坦的电力市场做了深入的研究,基于对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的政治关系、丰富的电力资源和强劲的市场需求、颇具吸引力的投资政策环境、集团的机遇和比较优势的综合分析,决定将巴基斯坦作为绿地投资的战略市场,并注册成立了中国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平台公司,为项目前期开发、过程建设、长期运营搭建平台。在此基础上,我们吸引了世行旗下国际金融公司(IFC),丝路基金入股三峡南亚,共同开展对巴投资业务,实现合作共赢,有效分担风险。
由于地形特点和地处印度洋季风带的区位优势,巴基斯坦风能资源蕴藏极其丰富。其中,信德省南部风场面积达9700平方公里,风能资源蕴藏量约4300万千瓦,可利用的风能发电资源达1100万千瓦,是巴基斯坦的“风电走廊”,巴基斯坦风电二期项目正是位于这一区域,有着独天得厚的资源条件。此外,早在2014年11月就已投产发电的巴基斯坦风电一期项目也位于此,也具备较好的现场条件。
一个好的电价对项目可行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是能源投资领域的共识。巴基斯坦风电开发政策虽然比较稳定,但由于风电在巴是个新兴行业,巴基斯坦电力电价制定部门电监会一直在反复试探风电市场价格。此外,受电网接入难等原因影响,巴基斯坦电价以及电价模式变动较为频繁,很难拿到电价批复。尽管如此,考虑到风电行业的发展潜力以及政府的导向,我们分析认为仍有投资机遇。自从2011年8月拿到巴基斯坦风电二期项目开发权以来,通过合理的电价申请策略,把握好电价窗口期,我们最终在2016年4月在风电预设电价失效之前获得电价批复,至此项目具备了开工建设的基础。
有了好的电价,还需要有一个好的总承包商来进行施工建设,以便早日完成发电目标。由于是预设电价,成本控制摆在优先地位,我们通过国际公开招标,采用EPC总包模式,在满足技术条件情况下,价格最低者中标,建设风险通过合同形式转移。考虑到中国投资,我们充分发挥投资引领,优先选择中国EPC总承包商。对于风电场最重要的风机机组,我们要求必须采用国内品牌,确保国产设备走出去。这样,投资方、建设方、供货方三方形成了项目共同体,大家行动一致,在面临困难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实现了合作共赢。
融资模式创新
融资工作是项目的核心工作,项目投资开发均围绕融资关闭为最终目标开展。考虑到项目出资方三峡南亚是个多元化的股东结构,既有三峡集团作为大股东,也有IFC、丝路基金参股,融资方案需要跟国际市场接轨,并得到所有股东的认可。然而,项目所在国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波动较大,市场波动风险更难控制,电费支付问题由来已久,中资银行对巴基斯坦国别的贷款风险管控能力有限。以往在巴能源项目中,通常会要求项目发起人提供完工担保,甚至项目期全程连带责任担保,项目融资的担保模式未能与国际接轨,时常使项目开发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为了突破困局,我们通过对国际、国内和巴基斯坦当地银行的比选,综合考虑融资时间、融资模式和沟通成本等方面因素,结合风电项目建设周期较短、项目风险可控的优势,最终确定由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融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独家为本项目提供贷款,采取较为创新的“超时超支”完工担保信用担保结构,实质上是“有限追索”的担保模式,即在保证贷款人自身风险的可控的前提下,项目发起人只承担了有限的担保义务,限定了母公司的担保范围,更多地依靠项目公司自盈能力。
本项目在融资担保模式上的创新,是三峡集团与国开行共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突破固有经验模式,丰富彼此投资经验,实现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开放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积极实践,也得到了IFC和丝路基金的认可。
根据巴基斯坦风电电价政策要求,项目公司必须在电价授予的一年内完成融资关闭,否则电价将被收回。而由于项目融资担保结构的创新,其前期工作过程已经花费了较长时间,留给融资关闭的时间不到半年。为了确保电价成果,我们采用了“两步走”策略:第一步尽快实现巴方要求的项目融资关闭,降低预设电价被收回的风险;第二步项目公司继续完成剩下的提款先决条件。做到“内外有别”,既满足巴基斯坦风电政策要求,消除了电价收回的风险,又满足国内银行对实质性提款的要求。
由于在短时间内选择了最优的融资方案,融资工作历时不到半年时间,从合同签订到实现首笔提款不到一年时间,这在中巴经济走廊能源类项目中极为少见,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
投资引领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
为了有效把控建设风险,确保项目早日并网发电,对外符合股东监督要求,对内满足国内对施工建设的监管要求,我们采用了“双线”管理模式:对外依托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接轨国际工程管理经验,对内依托EPC
总承包商推行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科学规划、取长补短,并根据属地化经营需要,结合三峡集团国内水电建设的成功经验,将“建管结合”的理念融入到项目管理模式中。通过合理组织管理架构,科学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参建各方的优势,最终项目比购电协议规定时间提前近百天并网发电,投产仅2个月,两个风场发电量就突破1亿千瓦时,全风场66台机组各项数据指标安全可靠,运行状态良好,全风场可利用率超过99%,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通过投资引领,我们实现了中资企业全产业链“走出去”。在项目的带动下,分包商在当地建立了塔筒生产加工厂,供货商在巴基斯坦设立区域管理中心,一批国内承包商开始在巴开拓市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全面推行中国标准,使国际咨询公司及巴基斯坦电力行业逐步了解、适应和认可中国标准。项目建设期,带动了上亿美元的国内风机及相关新能源设备出口,同时给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培养了大量工程建设管理人才。我们还将优秀人才纳入到工程管理团队,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电站运行管理的无缝对接与经验传递。
按期回收电费 保障运营安全
受益于“建管结合”的管理模式和属地化的经营理念,巴基斯坦风电二期项目从建设期到运营期实现了平稳过渡。作为一个本地化经营的电力企业,除了确保风电场满足设计的发电指标之外,更多的是考虑公司正常经营,也就是电费按期回收。虽然巴基斯坦政府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出台了优惠的电力投资政策,覆盖了大部分投资人所关心的风险,但电力系统循环债务问题一直为外界所诟病,根据2019年1月的数据显示,该债务已增长至1.4万亿卢比,并且电费优先向燃料发电厂支付,进一步延长了风电项目电费回收期。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是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日常跟踪巴基斯坦电费支付部门CPPA-G的电费到账情况外,还需积极跟踪其他IPP发电商电费回收情况,主动研究当地IPP发电商与购电方关于电费延迟支付导致的仲裁和诉讼情况,加深对已签订协议的解读与理解;若有长期拖欠电费导致违约的情况及时向中信保报损。同时,积极推进巴方落实对走廊项目的电费循环账户实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协调机制,“多管齐下”,促成电费及时回收。此外,由于电费采用的是“美元计价,卢比结算”模式,而卢比处于长期贬值的趋势,需要及时将电费卢比收入转成美元保值。
结论及建议
作为海外绿地投资项目,风险大,周期长,项目公司作为开发主体,要做系统筹划,对投资、建设、运营进行全过程控制,把控项目风险,化解项目难点,有效推动项目稳步向前推进。
要做好资金账户筹划工作。根据不同项目融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资金账户安排,确保项目资金在建设阶段花得出去,在运营阶段收得回来,实现资金的合理安排、高效利用,确保项目在20、30年乃至更长的特许经营期内的资金安全和回收。
要通过项目投资,推进融资方案的创新。根据中巴货币互换协议,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已制定相关法规,以促进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中巴经济走廊”下一步建设将向产业园区、社会民生等领域拓展,工行、中行在巴均设有分支机构,可以在后续项目中尝试人民币融资的可行性。
巴基斯坦风电二期项目的成功,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的“中巴经济走廊”这个重要合作平台,得益于中巴两国牢不可破的友谊。我们遵循国际通行准则,通过国际融资实施项目,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于项目运营后的电费收入。我们通过对电力能源领域投资,解决巴国缺电瓶颈,更好地促进巴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建设中的三峡巴基斯坦风力发电项目
⬆三峡巴基斯坦风力发电项目
文 | 李长菁 三峡巴基斯坦风力发电项目总经理
编辑 | 张 梅
设计 | 姜灵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