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后欧佩克时代企业何去何从?

后欧佩克时代企业何去何从?

后欧佩克时代企业何去何从?

文|王海滨  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经济师

  导 读 

今后国际油价会越来越多地由供求关系决定,供求双方会根据价格信号,遵循正常的商业逻辑而行动

● 减产会议具有划时代意义

● 世界石油市场格局转变

● 新格局下中国企业发展之道

12月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举行了第175届部长级会议。次日,俄罗斯等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加入其中,举行了第五届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即“超级欧佩克”)联合会议。表面上,这两天的会议基本平常:参会各国最后承诺共减产120万桶/日,减产将持续六个月,这与两年前减产会议的结果相似。然而,仔细分析会议期间及前后的各种现象,可以发现此次“超级欧佩克”会议意义重大,它预示着全球石油供应格局和行业走向将发生重大变化。石油新格局、新业态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说,既潜藏新挑战,也预示新机遇。

减产会议具有划时代意义

此次参会各国在艰苦磋商后,实际上只是达成了一份象征性减产协议。说它只具象征性,主要是指和历史上的成功减产明显不同,这次协议没有分解减产目标,从而极易造成“囚徒困境”,最终出现较低的履约率。

历史上,产油国曾多次成功减产,2016年11月30日,在第171届部长级会议上,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13个成员国达成减产协议:减产总量达到120万桶/日;除了伊朗、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因情况特殊而获得豁免外,其余10个欧佩克成员国都认领了本国的减产任务,其中沙特阿拉伯承诺减产48.6万桶/日。12月10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墨西哥、阿曼等11个非欧佩克产油国加入,与欧佩克召开了第一届联合会议,这标志着“超级欧佩克”的形成。非欧佩克产油国在会上共承诺减产55.8万桶/日,其中俄罗斯认领30万桶/日。加起来,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共承诺减产175.8万桶/日。

然而,本次“超级欧佩克”却开了倒车。表面上,欧佩克14国承诺减产80万桶/日,非欧佩克产油国答应减产40万桶/日。但是,尽管参与各国极力掩饰,还是不能掩盖一个事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明确承诺它会减产多少。这样一来,今后“超级欧佩克”自然将无法考核任一国家是否减到位了。最接近明确承诺的国家是俄罗斯。虽然在会议之前,俄罗斯特别不愿意大幅减产,但是它最后还是表示,它将在“几个月之内”逐渐减产,直到减产22.8万桶/日。这比会前俄罗斯政府提出的15万桶/日多了50%以上,对欧佩克来说,这貌似是一个惊喜。但是,由于俄罗斯对要多长时间抵达22.8万桶/日的目标,故意地含糊其辞,因此它其实对任何一个月的减产量都没有做出坚定的承诺。

约束太软,预示了此次减产协议将以失败告终。那么,明知软约束的弊端,为什么这次“超级欧佩克”仍然推出一份从一诞生就几乎注定会失败的减产协议呢?答案是:不得已而为之。

世界石油市场格局转变

欧佩克是一个国际卡特尔组织,“超级欧佩克”是增强版的国际石油卡特尔组织。可是,近年来卡特尔之外的力量在增强,“超级欧佩克”在全球石油供应格局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这制约了其影响油市的能力。在过去,由于其他产油国没有增产的能力,“超级欧佩克”减产的顾虑较少,它们不用担心在减产期间其他产油国会“偷走”它们的客户。然而,现在减产联盟已不敢贸然减产,因为一旦它们真的大幅减产,油价可能会在短期内上涨,而其他产油国会乘机扩大石油生产和出口,并抢夺减产联盟各国的出口市场;随着其他产油国产量的增加,国际石油供求关系又会恢复平衡,油价将回落。结果,“超级欧佩克”国家没有享受到长期的高油价,反而失去了部分石油客户,显然会得不偿失。

对“超级欧佩克”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美国页岩油。21世纪初,美国页岩革命在经过长期酝酿之后终于爆发。之后至今,美国页岩油产量已经从可以忽略不计,到增至700万桶/日以上。页岩油的增产推动美国原油产量持续创造历史新高。

2016年末“超级欧佩克”决定减产时,美国原油产量尚低。当年11月,美国原油产量仅为888.8万桶/日。同月沙特阿拉伯的产量为1,062.5万桶/日,俄罗斯的产量更高,达到约1,123万桶/日。但是,两年后,三国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2018年8月,美国原油日产量达到1,134.6万桶,超越俄罗斯(1,121.5万桶)成为世界第一,更把沙特阿拉伯(1,040.4万桶)远远甩在后面。9月,美国原油产量继续增长,达到1,147.5万桶/日的惊人水平。
美国石油增产对“超级欧佩克”国家的压力将不是短期现象。

地跨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的二叠纪(Permian)盆地是美国最大的页岩油产区。该盆地增产很快,预计将从2017年的290万桶/日增长至2023年的540万桶/日。这意味着当地产量很快就将超过除沙特外任何一个欧佩克成员国的产量。2018年前几个月,二叠纪盆地的石油增产受困于管道运输瓶颈,但是最近外运能力不足的问题正在缓解,而2019年下半年该盆地的石油外运难题将被彻底解决,这将使该盆地乃至美国的石油产量加快增产。据估计2019年美国原油产量很可能会再增长100万桶/日以上。

美国对“超级欧佩克”的压力不只是在其石油增产上,还反映在政治上。
沙特阿拉伯是欧佩克中的领头羊,也是减产行动中最关键的国家,它的石油政策正受到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巨大压力。自1945年沙特开国君主伊本·沙特会晤美国总统罗斯福之后,沙特的国家安全、其王室的平稳统治就一直依赖于美国的庇护。沙特对美国的严重依赖,决定了一旦美国在能源等方面对沙特提出要求,沙特会难以拒绝。2018年4月之后,特朗普总统从美国国内选举政治考虑出发,多次通过发推特、派特使、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公开指责等方式,要求沙特和欧佩克增产或不要减产,沙特王室如果罔顾特朗普的要求,政治风险会很大。

不减产的国家影响力的增强,意味着减产联盟影响力的相对下降。既然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博弈结果不可能不变化。2017至2018年上半年“超级欧佩克”的成功减产都已成为历史。目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的世界石油市场将由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三巨头”共同主宰,其中,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包括其左右沙特政府决策的能力,会在全球石油市场中获得远远超过沙、俄两国的话语权。欧佩克和“超级欧佩克”会逐渐被边缘化。除非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的血腥大洗牌再次发生,否则这种格局会非常稳固。

长期以来,石油有三大属性:普通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地缘政治属性。前两种属性现在没有发生变化,今后估计也不会变。但是石油的地缘政治属性将渐渐弱化。而每当石油的地缘政治属性开始展现时,世界石油市场会趋于紧张,油价波动会加剧。

因其规模大、价值高,今后石油无疑将继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但是随着美国、巴西、加拿大等美洲国家成为世界石油生产的又一个重心,未来国际油价将越来越多地与波斯湾地区脱敏。波斯湾地区政治和安全局势波谲云诡,国与国之间以及各国内部的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恐怖主义势力经常兴风作浪。世界石油供应与波斯湾联系得太紧,是历史上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世界原油价格上蹿下跳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随着这联系的逐渐松弛,国际油价波动幅度预计将总体下降。

新格局下中国企业发展之道

针对世界石油市场新形势,中国能源企业既需要“知”,更需要“行”。

首先,中国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石油和能源业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供求关系、价格波动都会出现新变化。今后国际油价会越来越多地由供求关系决定,供应方和需求方会根据价格信号,遵循正常的商业逻辑而行动,从而共同让石油市场成为一种更正常的商品市场。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能源企业来说,这其实是好事。过去,油市的癫狂、油价的剧烈波动对于投机者来说,也许意味着机遇;但是对于立志长期发展的油气企业而言,则弊大于利。比如,因为无法预见波斯湾地区会否发生剧烈冲突并引发油价异动,油气企业在制订预算计划时,总感到几分迷茫、几分无力。今后,随着石油地缘政治属性的淡化,企业的这种无力感有望缓解。

“行胜于言”。当市场逐渐转型时,中国能源企业要适应新变化,及时转变做事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国内有实力的能源企业尤其是能源民企应该把增加对美国能源业的投资作为一个战略方向。中国国有和民营能源企业虽然已经有所布局,但重视程度和投资规模都远远不够。为了更加充分地分享美国油气、石化工业中涌现的新机遇,中国能源企业应该充分深入地了解、研究美国的土地管理、法律、财税、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政策,并“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握住投资良机。


文  | 王海滨  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经济师

编辑 | 张   梅

设计 | 姜灵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