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中英非三方农业合作
文、图|吴瑞成 张利利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导 读
中英非农业合作项目在技术示范方面并没有选择全面铺开,而是在一个国别只选择一种产品纵向深度开发,力图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实现产品增值、农户增收。
● 中英非合作成效远超预期
●全产业链介入实现产品升值
●英国与中国受益良多
继传统的北南合作、南南合作之后,中国和英国在农业领域探索了一种新的农业合作模式,且称之为北南南合作模式,即一个发达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目标国的模式。中英非农业合作项目(AgriTT)是这种模式下落地实施的第一个三方农业合作项目。
项目始于2013年,并于2017年结束,由英国提供总额1千万英镑的资金,中国提供专家和农业技术,帮助乌干达和马拉维两个非洲国家提升农业生产力,改善粮食安全水平。项目分别帮助马拉维和乌干达实现了罗非鱼养殖技术、木薯技术方面的提高,而且促进了中国、英国与马、乌两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并通过知识共享将项目成果推广到了更多的区域。
中英非合作成效远超预期
在世界粮食安全状况持续恶化的背景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快速脱贫的同时给予非洲等低收入国家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援助,奠定了三方合作的基础。自2009年以来,认识到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和农业技术可能可以帮助非洲摆脱贫困,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与中国合作帮助非洲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农业。英国最早提出与中国开展这方面合作,也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了在非洲开展农业援助三方合作协议的国家。
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英非农业合作项目作为技术转移的示范项目完成了项目目标,大部分量化指标远远超出了预期,成效显著,得到了目标国的高度认可。
乌干达木薯机械化种植示范产量达到每公顷36-46吨,比示范点周边的普通农户产量(每公顷12吨)高出2倍;项目采购了一套高品质木薯粉生产线,可以实现木薯产地加工,解决木薯长途运输和仓储腐烂变质问题;木薯增值方面,开发了4种木薯食品,找到两家有意向投资的企业,将给予其技术和市场的创业扶持。
马拉维项目在两年时间内示范生产了两百多万鱼苗,较过去产量增加了一倍,鱼苗成活率从70%提高到95%;成鱼养殖单产从每公顷1吨提高到6吨;项目采购了2套饲料设备并向马拉维提供了4个基础饲料配方,以此为基础又开发了13种有商业化前景的饲料配方。合作研究与知识共享方面,有11项课题均达成了预期目标,85%的课题被技术顾问组评定为好或优秀,8项课题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举办了10多场成果宣传活动,制作了18期简报和1部宣传片,出版了2本研究书籍,举办了2次研讨会。
在社会影响方面,项目被英国精英国际奖(The British Expertise International Awards)评为2017年最佳国际合作项目。英国国际发展部对该项目绩效的考核评定结果为A级。项目在马拉维示范的大塘养鱼技术因为可以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减少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而得到世界银行的认可,世界银行已出资支持马拉维项目实施单位邦达学院作为区域中心将大塘养鱼技术进行扩散转移。
实践证明,北南南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优势和中国的适用技术,得到当地政府和农户的高度赞赏,有效提升了两国政府在目标国的声誉和影响力。
全产业链介入实现产品升值
以中英非农业合作为例,北南南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三方合作尝试,与传统的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南南合作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三方合作,都是通过派遣中国技术专家的方式赴非开展技术示范,都以改善目标国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作为出发点,但其又有许多区别传统模式的特点或是好的做法。
专业公司运作。中英非农业合作项目并没有由主管部门直接指定执行机构,而是采取了全球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取专业的国际咨询公司负责项目的管理与实施。最终中标的公司是英国的Landell Mills,该公司曾承担过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以及欧盟的多个农业项目。其管理优势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拥有全球化的专家库资源,能够调配最优秀的专业人才为项目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具备国际化的项目管理经验;三是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除少数根据需要聘请的外部专家外,Landell Mills公司实际投入仅两名长期管理人员,其中一位是外部聘请的项目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另一位是公司内部的协调员,侧重财务管理。这种一位项目经理加一位协调员的模式也是英国国际发展部普遍采用的项目管理配置。其好处在于,既提高项目运转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能保证事权与财权的各自独立与相互监督。
全产业链介入。中英非农业合作项目在技术示范方面并没有选择全面铺开,而是在一个国别只选择一种产品纵向深度开发,力图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实现产品增值、农户增收。换言之,项目采取的是综合的方法,不仅仅关注生产,更重视关系价值链和食物供给的方方面面,包括与之相关的合作研究和知识共享,实现了项目内部产、学、研的融合发展,最大限度提高项目资源利用效率。从价值链的视角着手,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关注生产的模式,促进农业转向食物生产、加工、流通与消费的全面发展,上述各个环节的活动都可以实现产品增值。
英国与中国受益良多
从中英非农业合作项目实施的结果来看,北南南模式比双边合作能够调配更多资源且整合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优势资源、技术与管理经验,比多边合作(4国及以上)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不仅得到了英国国际发展部的认可,而且得到受援国的高度评价(乌干达和马拉维两个技术试点国家均提出书面申请项目延期)。英国和中国在北南南三方合作过程中也受益良多:
一是北南相互借力共同帮助低收入国家改善粮食安全水平。中国利用英国提供的资金向试点国家选派专家实现技术转移的同时还带动了相关农业机械、设备与农资的出口(项目从中国采购了木薯整地、播种、收获等大型机械,切片、烘干、膨化、饼干制作等实用加工设备,以及罗非鱼生产资料和饲料生产线)。英国国际发展部以购买第三方农业技术服务的方式,弥补了英国在农业援助领域的欠缺(英国对外援助集中在卫生、教育、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而农业技术转移投资小见效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最脆弱人口的生计问题,是授之以渔,事半功倍。
二是北南南合作不仅是专业技术的转移更是发展理念与先进管理经验的转移。早期开展的中国对外双边农业合作多以双方协商为主,对目标国提出的要求也主要从“人性化”、“利于合作”等角度出发予以积极响应,注重项目的实际效果轻视建立特定规则;而在中英非农业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自然地输入了英国在发展援助领域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三是北南南合作培养了国际化的技术与管理人才。通过技术示范与合作研究的形式,三方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目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积累了宝贵的北南南三方国际合作经验。对于中方来说,参与项目的人员是北南南合作模式下培养出的新型人才,也是未来农业国际合作项目的储备人才,构成新时期农业对外援助与合作的有力支撑。
⬆乌干达农民展示刚通过机械收获的木薯
文 | 吴瑞成 张利利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编辑 | 侯洁如
设计 | 李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