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数据中心投资新热潮

数据中心投资新热潮

文/ 刘新

 

伴随行业数据大集中、机构业务快速扩张以及新兴应用不断深化,各地的数据中心建设进入了又一轮投资热

 

自2011年至今,地方政府开始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由此,数据中心进入了新一轮的投资高峰期。

政府机构、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是我国数据中心建设的中坚力量。国家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 “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则为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支撑,而“信息消费”将成为数据中心市场发展的助推器。

市场需求方面,当前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服务商正加速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金融、政府灾备数据中心建设步伐也在明显加快,资源共享需求和大数据应用都将驱动数据中心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伴随行业数据大集中趋势,机构业务的快速扩张以及新兴应用不断深化,我国数据中心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数据中心布局趋势

市场需求大,促进北上广地区成为中小规模云服务数据中心首选。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城市,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科技创新型产业发展领先全国,主要通过创新驱动进行云计算产业发展,有较好的高端人才环境、较高的产业集聚度、较为完善成熟的产学研生态以及较广的产业辐射覆盖范围,中小创新创业企业众多,对数据中心等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因此,上述地区在过去几年率先开展了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在国内数据中心中也相对完善,集聚效应明显。

另一方面,完善的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也为上述地区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和产业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虽然北上广地区数据中心数量较大,但是由于受到用地用电限制以及成本高昂等原因,使得在中心城市新建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难以实现,因此北上广地区将逐渐成为中小规模云服务数据中心集聚地。

高纬度富能源地区成为大规模云存储数据中心建设的新选择。以鄂尔多斯、哈尔滨、重庆等为代表的次经济发达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云计算产业,选址上述地区建设数据中心也是出于高海拔或富能源的成本优势考虑。

近年来发达地区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支撑产业规模扩张的低成本优势明显减弱,同时,社会资源的配给开始倾向投向资源节约型产业。在这一背景下,大规模云存储数据中心的空间布局也不得不考虑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转移过程中发挥了较强的推动作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通过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在土地成本、水电成本、税收等方面给予补贴等优惠政策,并且在招商引资方面执行一事一议,极大地吸引沿海及东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向高纬度富能源地区转移。

应用引导促进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应用示范地区拓展。以杭州、无锡和成都等为代表的副省级城市,以应用引导型进行云计算产业发展,通过政府投资或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来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巨大的行业应用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云计算应用服务的发展,引导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快速向上述地区拓展。

同时数据中心的建设又带动当地云计算应用向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新药研制、气象分析、地质灾害预测、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以及仿真模拟等领域全面发展。

灾备中心部署向二、三线城市扩散。云计算模式下企业数据中心承载着大量关键应用系统和企业运营数据,数据和业务、应用系统集中化管理趋势导致安全管理更为艰难。但目前除了金融、电信、航空行业,其他大部分行业在灾难恢复建设上都很薄弱。即便已经建设灾难恢复的企业,很多企业也都只做到同城的灾难备份,缺乏预防、应对大规模、大范围灾难的能力。

同时,随着中国电子政务的全面建设,信息系统灾难备份问题也引起了各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已经开始把灾备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去。“两地三中心”建设模式,将促使灾备中心从一线城市加快向交通便利、环境安全、电力供应充足、网络资源丰富的二、三线城市扩散。

绿色节能、规模经济成为数据中心建设新共识。我国数据中心数量接近46.3万个,但其中超过80%以上是小于500平方米的微型数据中心。超过500个机架和5000台服务器的大型数据中心不足100个,集中在电信、金融、政府、制造、能源等几个领域。从长远看,在资源共享需求和绿色节能的驱动下,各个中小型数据中心将逐渐被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数据中心所取代。

 

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我国数据中心发展同时面临多重挑战:一是数量多,规模小,等级低,能耗高;二是自建自用多,共建共享与公共服务数量少;三是缺乏全局统筹,建设存在盲目性。

我国数据中心数量接近46.3万个,80%以上是小于500平方米的微型数据中心,超过2000平米的大型数据中心仅有230个左右。在能效控制方面,普遍耗能较高,平均能效PUE值大约在2.5 ~ 3左右。

我国数据中心46.3万个,绝大部分仍是以企业自建自用为主,行业共建共享少,公共服务IDC数量少,目前能提供公共服务的IDC机房全国大约有630多个,其中,80%以上为3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所有。

目前已有三十余个地方展开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数据中心建设成为主要内容。从已经公布的地区云计算产业规划中,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挑战:1.数据中心规模设计巨大,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2.多地提出离岸数据中心概念,能否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存在较大的政策性风险;3.典型应用较少,无法支撑可持续运营;4.区域网络基础建设滞后,电力供给与规模化数据中心建设不匹配。同时,由于缺乏全局统筹,不可避免会出现同业务类型的数据中心重复建设现象。

 

数据中心布局策略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与失败的方方面面,结合我国的基础国情和地理特性才是我国政府和企业发展、建设和布局数据中心的最佳途径。统筹我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布局可从以下4个方面考虑。

重视规划咨询,审慎评估数据中心的运营经济成本。数据中心建设不仅是一个大型工程,而且其运营也将是一个高难度和高成本的过程,前期规划咨询甚至可行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统筹我国气候和能源条件来看,西部、北部和东北一些地区电力资源丰富,气候较冷,电价较低,具备部署数据中心的诸多有利因素。选址这些地区,有利于缓解因数据中心快速发展给东部地区带来的供电压力,有利于提高数据中心的PUE,有利于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安全,并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行成本,同时作为国家战略层面也将促进优化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从能源供应、气候条件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看,贵州、青海、黑龙江、甘肃等地区不仅适宜重点发展数据中心产业,而且有利于形成全国互联网业务量进一步均衡发展,平衡东西部经济差距。

强化信息安全,建立健全数据中心规划运营准入机制。大力发展数据中心,更应该重视数据中心的安全保障能力,核心数据安全传输和备份,并能在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安全设立准入许可,将数据中心准入许可机制作为国家重要的引导手段,与扶持政策相配合,引导数据中心在西部、北部、东北部符合条件的地区健康发展。

企业在选址和建设数据中心时,应加强研究,理清思路,重视建设和运营环节方面的安全措施,依照准入许可要求选取获得准入许可的企业所提供有保障的基础架构和相关设备,而政府在用地、电力、税收等方面也可给予特殊优惠政策。这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将促进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的良好布局,也将促进数据中心的运营更加安全可靠,不受制于其他方面的约束。

夯实布局基础,积极协调数据中心数量和规模发展。从长远来看,应适当考虑一些富能源、土地成本较低的三线及以下城市,有效夯实我国数据中心布局基础,改善数据中心布局过于集中的现状。我国政府在建设和发展数据中心方面可提前介入,通过数量和规模的合理布局,可最大化数据中心的投资效益并能起到更为可观的规模经济效益水平。

以应用为引领,鼓励政府带头使用数据中心云服务。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鼓励行政机关带头使用专业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中心云服务,逐步减少政府自建数据中心的数量,并引导企事业单位逐步将相关应用向专业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云服务上迁移。从而推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数据中心集中化,避免出现遍地开花式的新建大量小型数据中心,不但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总能耗,还能够通过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服务提升数据中心运营效率与稳定性。

(作者单位: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