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的融合方向
文| 李玉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
导 读
新时期提出的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集中体现了二者关系的新定位
●不同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
●轨道交通的四网合一
●交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运输模式运输业态的融合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的融合
●理解其他国家战略的新视角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在明确指导思想基础上,分202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确定了发展目标。其中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快速网、干线网和基础网三张交通网”以及“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两个交通圈”(表1)。
《纲要》不仅在形式结构上具有了发展目标和形态布局等一般交通规划的关键内容,同时在内涵上“交通强国”也突出体现了转型升级的时代特征要求。这体现在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科技创新、安全保障、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人才队伍和治理体系等方方面面。
不同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
不同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是技术层面的“融合”。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这是传统综合运输的基本要求,从基础设施角度要求枢纽设施“零换乘、无缝衔接”,从运输服务层面涵盖多式联运的“一单制”。如果说交通与产业融合是“跳出交通看交通”,那么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则更需要跨运输方式基础上的“立足交通看交通”。
轨道交通的四网合一
轨道交通的四网合一是一种功能层面的“融合”。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规划中已多次提及,集中体现了城市群时代的运输需求高度复杂化的特征要求。很多时候我们把城市群交通看成是城市扩张条件下传统城市交通的延伸,但又不难发现事实上具有的城际大交通特征。四网合一的“融合”是基于不同运输需求的功能融合,这一点非常有别于传统综合交通枢纽和多式联运技术层面上的衔接换乘。
交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交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则体现了交通发展的大方向和基本逻辑的转变。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则体现了交通发展的大方向和基本逻辑的转变。过去我们常说交通运输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经常针对交通运输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适应度进行研究。这种概念提法是以交通运输需求的派生性为基础的。后来的表述则先后转向了“服务”和“支撑引领”,如交通运输要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发挥交通运输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引领作用。新时期提出的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既是对近年来地方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也是政策理论的完善创新。《纲要》中提出的“交通建设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以及“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集中体现了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新型关系定位。
运输模式运输业态的融合
运输模式运输业态的融合创新往往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从历史上看,技术进步是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现代社会交通运输业的大多新模式新业态同样与新技术密不可分。要讨论交通与技术的融合,首先需要对技术进行适当的分类。交通运输业自身有很多技术创新,如集装箱和喷气式飞机,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很多通讯技术和生产过程技术,应用到交通工具或基础设施上,也同样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今天我们所讲的交通运输+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如共享单车、电动汽车正是后一类型。《纲要》提出的“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无疑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大大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进程。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的融合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的融合需要重点关注。交通运输在空间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空间规划要借助和发挥交通的支轴作用,二者需要深入融合。比如港口城市发展的港产城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两横三纵”。《纲要》除了在“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中要求强化规划协同,实现“多规合一”、“多规融合”,还在“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中就明确提出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事实上,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的融合对于城市群交通等许多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重点关注。
理解其他国家战略的新视角
“融合”为理解《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其他国家战略规划提供了新视角。最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印发并公布首批23个枢纽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融合”为理解近期一系列国家战略和政策规划提供了富有价值的视角。通过“融合”,综合运输通道逐渐拓展演进成了产业和贸易走廊、经济带和发展轴;通过“融合”,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建设转化成了枢纽经济、枢纽城市。如果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聚焦于交通运输能力的“自身强”,那么大多国家战略规划则体现了交通运输“强国家”的价值贡献。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孙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