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如何保障油气安全

如何保障油气安全

如何保障油气安全

文| 刘贵洲  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沈刘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导 读 

在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对油气安全的关注也在加剧。有必要消除认识误区,正确认识油气安全问题

正确认识油气安全

如何保障油气安全

消除认识误区

自1993年中国成为净进口国以来,油气安全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今,油气对外依存度已经分别超过70%和45%、而且这组数据在加速增大的当下,关注油气安全似乎更有了十足的理由。无独有偶,刚刚过去的9月14日,沙特油气生产设施莫名其妙地遭受空袭,产量“腰斩”,向国际市场的油气供应大幅度减少,比“腰斩”更甚,这更加剧了人们对国内油气供应安全的担忧。然而,自事件发生以来,国际市场油气供应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国际油价也没有大幅飙升,布伦特油价由空袭前的60.81美元/桶升至64美元/桶左右,升幅不过5%多一点,令人格外好奇。

那么,油气安全问题究竟如何认识?如何保障油气安全呢?

油气安全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关注点不同,如中美之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李鹏远等学者基于亚太能源研究中心提出的能源安全“4A 模型”,构建了石油的供应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的石油供应风险总体高于美国,在2000-2002年短暂下降后开始上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美国的石油供应风险在2008年之后开始大幅下降。中国的石油供应风险主要集中在可利用性和可获得性方面,而美国则集中在可利用性和可接受性方面 。

在我国,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学者,对于能源安全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这里不妨采用魏一鸣等人的定义:能源安全是指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可靠的、买得起的、持续的能源供应,同时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油气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部分,对其概念的定义顺此类比。

⬆黑龙江黑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CFP)

正确认识油气安全

油气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国家总体安全观概念,认为国家安全工作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经济安全为基础,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并沿此思路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油气安全属于上述“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中的一个比较核心的领域,是典型的资源安全的一部分,与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紧密相连,油气安全的深度发展就会牵涉社会、政治、甚至军事安全。当国内油气供应出现短缺、出现生产安全和环保事故,或从海外热点地区高风险获取油气资源和高风险运输油气资源时,这种安全的关联性就更加明显。

油气安全是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的有机统一。单纯地谈论油气安全恐怕有些笼统,油气安全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首先,油气供应要保证绝对安全,不容许在供应方面出现重大问题而导致社会安全问题,也不应因政治、军事等安全问题导致油气供应出现重大问题,还应杜绝重大油气生产安全或环保事故等。其次,要理解油气安全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和平时期供应的有限波动和油价的有限波动,不应被视为油气安全出现问题,也不应成为过份加大安全成本、构筑油气绝对安全的借口,更不应引起社会恐慌。在油气处于相对性时期,应更多地依靠市场来调节。

油气安全与能源革命的关系。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作为能源安全核心部分的油气安全,能源革命是对其实施有力保障的革命性措施。
如何保障油气安全

保障国家油气安全要做到内外兼修、经贸一体、海陆并进、足量储备、多能并举、强化节能等。

内外兼修。中国目前每年所消费的6.4亿吨石油和2830亿立方米天然气单纯依靠国内生产或依靠国外进口都是不可想象的,必须依靠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满足和调节。问题是,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应保持合适比例。在资源禀赋一定的情况下,这一比例由两种不同的思路所决定。一种是努力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降低对外依存度,降低油气供应安全风险,当今的美国就是这种思路,以致于其即将实现追求多年的“能源独立”。另一种是涵养和保护国内资源,尽可能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美国曾经在低油价时期采取此种思路,将蕴藏于地下的油气资源更多地留给子孙后代。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恐怕不允许其采用后一种思路,而应优先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提升科技实力,发现更多储量,提高油气采收率,大力开发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尽可能提高国内供应比例。同时加大国际贸易力度,加大投资海外油气业务力度,确保国际油源气源稳定供应。
经贸一体。保障海外油气供应,既要做好国际贸易,也要发展海外油气投资业务,两者要较好地融为一体。

补充国内油气供应的不足,终究要靠国际贸易,因此做好国际贸易业务自不待言。但是,不少人认为,有了充足的国际贸易作保障就够了,不一定要发展海外油气投资业务。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发展海外油气投资业务既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也是保障油源供给的根本措施。在和平时期,通过国际市场开展正常贸易来保障国际油气供应,问题不大;海外份额油也能根据效益原则供应国内或在国际市场出售。但一旦国际局势严重动荡,份额油就能成为供应国内的最有力、最根本的保障。同时通过入股海外油气田,无论股比大小,都能一定程度地掌握油气流向信息,关键时刻引导油气资源流向国内。日本常常以此招数保障供给。

海陆并进。国际贸易油气保障,要么通过陆上管道运输,要么通过海上油轮和LNG船运输。为此,保障油气安全要海陆并进。但是从运输安全和稳定供应看,海运的风险都明显高于陆上管道运输。因此在经济可行前提下,尽可能发展陆上跨境管道业务,不足部分由海运来保障。目前我国的跨境石油管道包括中俄原油管道(年运输能力3000万吨)、中哈原油管道(年运输能力2000万吨)、中缅原油管道(年运输能力2000万吨),跨境天然气管道包括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年运输能力380亿立方米)、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年运输能力550亿立方米)、中缅天然气管道(年运输能力120亿立方米)。与进口油气量比,这些管道运输能力占比不大。为安全计,还需要建设更多的跨境油气管道。

足量储备。搞好油气战略储备是保障油气安全供应的必要措施。石油战略储备的国际标准天数是90天,日本、美国均高于此标准,我国战略储备只有区区35天左右,离此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应相应完善战略储备设施,增加战略储备天数。另一方面,目前仅作调峰用的天然气储备库也应加大力度,更多地建设,非常时期也能发挥一定的供气保障功能。

多能并举。能源的替代性较强,出于安全和环保考虑,要努力减少对油气能源的依赖,为此,要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清洁能源。也要大力发展清洁煤炭利用。

尤其要指出的是,一旦油气供应出现重大危机,真正起担纲作用的终极保障,仍将是国内储量丰富的煤炭。

强化节能。节能是保障油气安全的重要环节,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与日本、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或经济体比,我国单位GDP能耗要高出很多,节能有较大空间。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建筑业、家电业、可再生能源等行业是节能的重点。

消除认识误区

人们对油气安全争论的话题不少,认识也存在不少误区,笔者不妨列举一些进行辨析。

第一个争论的话题是,“油气安全是伪命题”。不少人认为,油气安全不存在问题。持此观点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针对社会舆论过份炒作“油气安全”议题、对油气对外依存度过度敏感、甚至将其“妖魔化”、上升到能源安全危机的程度而提出的,如《中国石油企业》杂志2019年第4期刊登评论员文章,就开宗明义地点明:“我国能源安全危机是个伪命题”。另一种是确实不信能源安全会存在多大的问题,认为一味地强调油气安全是杞人忧天。笔者认为,油气安全问题当然存在,只是在和平时期表现出其相对性,在非和平时期其绝对性会表露无遗。和平时期对油气安全不未雨绸缪,非和平时期真正面临油气安全时,必然手足无措,甚至导致颠覆性危机。当然,任何安全的保障都需要付出成本,和平时期过份强调油气安全,过分付出安全成本可能也不客观、不科学,应该在不过于影响经济效益、不过于浪费经济资源的前提下,未雨绸缪,绷紧油气安全保障的弦,筑牢油气安全保障的堤。

第二个争论的话题是,“对外依存度不可超安全临界值”。对外依存度有没有安全临界值,就象人们经常预测石油峰值一样不靠谱。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油气储量被发现,原来的不可动用储量现在变得可动用了,同时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开发,以及开发利用可燃冰技术的进步等,都无限推高了石油峰值,使得石油峰值至今望不到顶。油气对外依存度也一样,自1993年我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对外依存度就不断攀升。近几年来油气对外依存度更是快速飙升,引得人们连连惊呼,油气安全备受关注。然而,油气安全供应始终也没有出现大的波折。笔者认为,和平时期油气对外依存度从来不存在安全临界值,日本、韩国油气几乎全部靠进口,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国民惊呼什么。但是,和平时期并不永恒,一旦出现非和平时期,或国际形势出现大的动荡,油气过度依赖国外意味着安全问题握在别人的手心里,这对国民经济、对国计民生,当然是重大威胁。因此努力控制、甚至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当然应成为石油人努力的目标。

第三个争论的话题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替代油气能源”。与油气能源比,新能源固然好,具有许多优点,如清洁环保、无限量可再生(或者说不会枯竭)、不受地域限制、运行维护量小等。但发展新能源同样有不少约束条件,既有经济的,也有技术的,以致于世界各国如此努力发展,其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仍然有限,中、美两个能源消费大国,其新能源消费所占的比例虽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1%,但也均不超过5%。发展新能源最好的英国和德国,这一比例也分别只有12.4%和14.6%。由此可见,与化石能源比,新能源仍然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如此,我们当然仍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此一定程度地替代化石能源。但切不可指望,一旦油气能源出现重大危机,新能源立马能够起消除危机的担纲角色。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孙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