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技术+模式缓解莫桑比克粮荒 ——中非莫桑比克农业合作项目

技术+模式缓解莫桑比克粮荒 ——中非莫桑比克农业合作项目

 导 读 

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方式,既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当地农户更快的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未来争取参与林波波河区域农业产业的规划和实施,打造中非农业产业园

农业合作日渐成熟

实现农业技术落地非洲

创新合作模式  造福当地农民

打造中非农业产业园区

尽管新冠疫情在莫桑比克爆发,但由中非发展基金投资支持、中铁二十局带资管理的——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在莫桑比克加扎省首府赛赛市迎来了第三个丰收季。所有收割任务已于6月底全部完成。

自2017年9月,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与中非基金签署协议带资管理中非莫桑比克赛赛农业合作项目以来,三年时间,项目水稻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种植规模、每亩单产、合作农户方面实现了历史上的“三年三创第一”,并建立了小型农业生态示范园,促进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农业发展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农业合作日渐成熟

莫桑比克属于非洲南部国家,拥有大面积未开发的土地,其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气候环境,让这片土地具有很好的农业开发价值。但由于当地农业技术和开发水平有限,大量的肥沃土地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国内粮食依然大量依赖进口。

自中莫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有广泛的合作和发展,而农业技术合作是中国援建莫桑比克的重点内容。2009年,由湖北省农垦局承建并运营的中-莫农业示范中心开始在莫桑比克发挥作用,试验出水稻、玉米、棉花、大豆等各类农作物,积极培养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影响和改变当地农民的农业种植水平,使两国农业合作发展进展顺利。2011年,位于加扎省的2万公顷良田成为中国在非洲最大的水稻种植项目,是中国企业持续向当地民众传授知识和技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抓手。该项目可开垦农田约1.5万公顷,目标是建设成为集农田开发、粮食生产、仓储、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

经过多年发展,在两国协同发展框架下的农业技术合作越发成熟,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帮助当地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粮食问题。2017年,作为央企的中铁二十局集团加入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为促进两国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实现农业技术落地非洲

中铁二十局自2013年进入莫桑比克,始终秉承“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承建被誉为莫桑比克生命线的纳卡拉走廊铁路时,树立了很好的企业形象,深入人心。

公司现有中方员工近200人,当地员工1800多人,各种机械设备426台(套),设备资产总值3500万美元,目前,公司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修建了永久性办公驻地,在北部楠普拉设立机械加工及铁路服务项目、在马拉维设立公路工程项目,在马达加斯加设立办事处。自2017年9月,中铁二十局加入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的运营管理后,该项目更加持续向好发展。

2017-18种植季,项目完成水稻种植面积3.2万亩,总产量1.35万吨;2018-19年,完成水稻种植面积3.6万亩,总产量1.7万吨;2019-20种植季,完成水稻种植面积3.7万亩,水稻总产量预计1.7万吨。2018-2020年第二季,度累计生产销售大米2万余吨。更重要的是,中非农业项目经营三年多来,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方式,累计为当地培养水稻种植人员上千人次,并通过开展机械设备驾驶培训和与高校共同合作开展的农业技术培训班,为当地培育了大批的农机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极好的发挥了农业技术转移的作用,实现了农业技术在非洲落地。



创新合作模式  造福当地农民

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不断挑战各种困境。首先是我们新组建的管理团队和原有团队的磨合,与当地社区的融合;其次,我们并没有农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经验,项目团队不断摸索,不断改善,最终完成了铁建管理模式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与原有团队和当地社区的一步步融合。为了实现技术落地,我们采用了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方式,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将约一万亩的稻田交给当地农户,再由公司统一进行管理,让他们参与种植,取得收益,这种模式一是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当地农户更快的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这是公司今后要继续努力的方向,我们将逐年扩大合作种植的范围,争取让更多的当地农民从中受益。

我们参与项目的方式是带资经营,一方面是盘活国有资产,一方面,有利于开展生产经营工作。非洲的发展,一缺资本、二缺技术、三缺管理,实践证明,任何单一的投入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只有三者结合,才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式。

今年4月初莫桑比克疫情开始爆发,使本来经济不太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有限的莫桑比克更加雪上加霜。面对这一突发形势,项目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在保证全员身体健康状态下,抢收抢抓,完成项目第三季的水稻收割工作。按照目前仓储量,今年可为当地供应大米2万吨,对于缓解因疫情造成的粮荒,平抑粮价,稳定市场,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参与合作的种植户,在扣除种子化肥等费用后,大部分粮食折价支付给农民,还有一部分我们给大家按照成本价发放了大米,至少在项目所在地区,老百姓对粮食储备,信心很足,这对防疫工作是有很大积极作用的。


打造中非农业产业园区

莫桑比克有很长的海岸线,境内数条河流流域有大量的未开发农田,如果水利等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其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海洋渔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于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是利在千秋的。
对于项目来说,一方面要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水平,另一方面也在探索多种经济作物和一些副产品,酒类酿造,油料作物种植和蚕桑养殖目前也都取得一定的成果。在长期发展规划方面,一是以粮食种植为基础,帮助解决莫桑比克粮食安全问题,二是发展多种经营解决当地经济发展问题和企业生存发展问题。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和基建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实现稳定高产。通过近3年均产分析,产量有所起伏,但仍然稳中有升。农业种植工作受自然环境影响,存在较大的风险,但只要基础设施完善,田间管理技术到位,仍然有可能实现稳产高产。为了达到目标,首先将加大田间土地平整力度,清挖沟渠,畅通水路,整备田间道路,提高农田标准,以降低种植难度,提高产量;其次,推广水稻旱直播技术,大力推广无人植保技术,配合飞防药剂,提高种植科技水平,降低种植成本和田间管理风险;最后,利用莫桑自然条件优势,适当提前水稻开播时间,推广再生稻和双季稻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
继续加大新产业研发力度,多方发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近几年,项目进行了大量旱季作物适应性种植试验,已经找到了一些较好的经济作物品种,本年度将继续进行中等规模试验,同时,继续加大新产业研发力度,设立研发奖励基金,对完成新产业研发和产业链的相关人员进行重奖,尽快拓展新领域,从而依托水稻产业,配合新兴产业创造利润,实现公司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依托万宝项目,深化与当地政府合作,力争打造中非农业产业园区。林波波河走廊一直是莫桑比克的粮仓,有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规划,涉及到水利基建和农业开发等环节,但因为技术、管理和经济原因,无法付诸实施。因万宝的巨大影响力,该国农业部对于依托万宝打造产业园区非常感兴趣,未来将继续推进与莫桑比克政府部门合作,争取参与林波波河区域农业产业的规划和实施,打造中非农业产业园区。

编辑 | 张梅

设计 | 海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