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产业企业 > 自主创新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自主创新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文|申海燕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研究中心副主任

导读


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需明确自主创新战略方向;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推动创新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

当前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突出问题

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建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迈向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就在于以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实现经济更加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

科技自立自强是通过立足自身,强化自主创新,增强科技源头供给,实现经济内生增长。其中,“自立”是基础,是立足自身、立足国内,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发展。“自强”是目标,是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坚强保障。

迈向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主要大国力量根本性变化,以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成为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从国内看,我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素投入驱动正在向创新驱动跃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主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通过强化创新驱动,释放创新原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可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此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世界科技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历史经验表明,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原始创新,再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世界各国创新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市场换技术”路线,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提升了我国的科技水平。但应当看到,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一味奉行“拿来主义”只能导致被锁定在国际分工体系低端,丧失发展的主动性。近年来,全球单边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加紧实施科技脱钩,全方位遏制我国发展,我国先后有296家高技术企业被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只有走科技自立自强道路,才能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前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突出问题

基础研究能力比较薄弱。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和总开关。当前,我国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缺乏从0到1的重大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我国数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研究滞后,非线性科学、生物化学、地球科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空间科学等新兴领域差距大。此外,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1336亿元,占全部研发投入的比重仅为6%,而发达国家基本都在15%-25%。

共性技术供给存在缺位。共性技术是处于创新链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旨在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通用性问题,战略性强、应用范围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一类技术。由于其具有准公共产品特点,存在市场失灵问题,通常由科研院所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担。1999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后,原先隶属于部委的两百多家科研院所陆续改制成为企业,在保值增值的压力下,业务架构逐步从“科”向“商”、从公益性向盈利性倾斜。转制打破了原来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的平衡,导致我国共性技术供给出现结构性缺失。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当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据统计,我国核心零部件、基础元器件、高端材料自给率不足三分之一,重要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关键新材料自给率只有20%。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3000亿美元,为第一大进口商品。光刻机、EUV等集成电路装备,EDA软件等设计工具,四氟化碳等离子蚀刻气体等国内基本处于空白。航空机载系统和设备高度依赖美法等国,大型涡轮发动机市场被GE、罗罗和普惠垄断,五轴以上高端数控机床严重依赖进口,高端医疗器械进口率超过90%。

重大前沿技术跟踪不够。前沿技术是对引领产业变革、赢得先导优势起关键性作用的技术。总体来看,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智能机器人、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基因编辑、再生医学、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我国战略储备还比较缺乏。如,量子领域,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并初步实现产业化,但量子计算起步较晚,产业化、市场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差距更为显著;脑机接口技术方面,美欧日等国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我国于2018年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项目,处于追赶态势。

重大工程难题亟待突破。2019年中国科协发布了我国面临的关键工程难题,包括:废弃物资源生态安全利用技术集成、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可再生合成燃料技术、千米级深竖井全断面掘进技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关键技术等。此外,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我国还有不少重大工程技术亟待突破,如新能源领域的10MW级及以上大型风电机组关键技术、300Wh/kg以上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大规模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关键技术;新材料领域的大直径硅及硅基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技术、石墨烯等碳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新一代存储材料制备技术等。

应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在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载人深潜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但应用价值尚未充分发挥,产业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技术创新聚焦产业不够,科技研发和生产需求相脱节,创新链中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渠道不畅。目前,我国科技产出转化比例低、效率低。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取得近800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60%以上。科技转化率低导致我国创新资源出现浪费,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

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建议

回顾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数次技术封锁,但都依靠自力更生,实现了自主发展。1960年中苏交恶后,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图纸,致使两国核弹合作陷入瘫痪。我国科研人员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自主研制出“两弹一星”。1980年,面对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和武器出口管制,我国自力更生研制出了国产化武器装备。当前,面对中美技术脱钩,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明确自主创新战略方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紧密围绕基础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重大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技术等开展攻关,提升原创能力、攻克关键技术、破解工程难题、抢占科技前沿。要重视原始创新,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原创成果突破,夯实自主发展根基。

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明确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加强协同创新,增强体系化供给能力。鼓励高校回归源头创新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国家创新平台在产业共性技术、重大工程技术研究中的作用,引导企业聚焦关键核心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培育科技龙头企业,打造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大中小、上中下游优势资源,提高创新体系化能力和整体效能。

推动创新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深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针对不同创新链环节,制定差别化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资本市场支持政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完善投入机制,创新组织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成果转化服务。此外,科技无国界。科技创新既要自力更生,也要开放合作。要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纳全球科技资源为我所用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同时通过开放合作也让我国的科技成果为世界共享共用,从而为世界科技进步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编辑 | 张梅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