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仍将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产业逐步向“政策+市场驱动”转变
文|简良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
200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示范推广、财政补贴两个政策驱动阶段。在政策的驱动下,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37.9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2016年先后出台骗补调查、电池规范、电池回收、技术标准、产品准入等一系列政策,新能源汽车迎来了行业规范整合阶段。2017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补贴将逐步退出,而针对行业内技术创新的奖励政策将逐步推出。“以奖代补”等多样化的扶持政策将继续引导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未来政策将围绕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技术创新等方面,逐步向“政策+市场”双重驱动转变,以绿色信贷、碳配额、油耗积分交易等“政策+市场”支持手段也将逐步增多。预计到2020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逐步成熟、动力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不段完善,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将完全退出,产业发展的动力逐步转换为市场驱动,届时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突破500万辆,私人领域将成为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市场。
由公共领域市场转向私人领域市场
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69.19万辆,同比增长98%,2015年中国市场销量达到33.11万辆,跃居全球第一。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年汽车销量比例突破1%,达到1.35%,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导入期迈入快速发展期。
十二五期间,在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背景下,公共领域用车、特别是新能源客车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动力。截至2015年12月底新能源汽车用于公共领域的比例为65%,从细分领域来看,租赁用车占20%,公交车占17%,通勤车占8%,物流车占8%,公务车占4%,出租车占3%,旅游客车占3%,其他占2%。
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转变。一方面核查骗补、三元电池暂停、补贴调整等政策对新能源客车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客车中新能源占比已达较高比例,大中客新能源化40%,接近峰值。2016年上半年乘用车销量占比达到71%,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比例上升到48%,约占整体产量一半,乘用车领域已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和个人需求双向驱动转变,私人领域市场逐渐升温。
技术与资本优势企业独占鳌头
传统车企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分化越来越明显,领头企业的优势逐步凸显。从2014〜2016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市场份额来看,比亚迪、北汽、上汽、江淮、长安等企业市场份额逐渐上升,众泰、康迪等微型电动车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下降。
据工信部统计,国内现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260多家,但年产不足100台的企业47家,客车企业67家,存在着厂商散、规模小、技术弱等问题,工信部必然将这一行业规范化和提高准入要求,淘汰一批不合格企业。
新政下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的企业将独占鳌头。一是比亚迪、北汽、江淮、上汽、吉利等为代表的优势企业;二是借助外力通过大量招聘国内外技术人才的乐视网、蔚来汽车等互联网汽车;三是拥有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的企业,特斯拉、宝马等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企业。
新政下技术升级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必经途径
纯正向开发将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主流技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对相关申请企业提出了要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等提出了要求。
目前国内畅销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受政府补贴推动,车型主要以传统汽车的电动化改造为主,比亚迪、吉利、众泰、北汽等,主销车型的底盘、车身等都依然基于传统燃油车型设计。比如江淮的IEV系列车型,其对单块车型进行了六代的升级,却没有推出一块全新系列的车型,其IEV系列车型依然是采用传统的底盘及车身结构,所以其合理的可装载电池容量局限在30度电左右,续航里程维持在200KM左右的水平,整车质量较传统燃油汽车没有明显的轻量化提升,绅宝等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整备质量较传统车不降反升。
经典的纯正向开发电动汽车,以雷诺Zoe、特斯拉Model S、宝马i8、长城华冠前途等为代表,其基于传统汽车的底盘,进行全新的布局设计,对车身、结构件、动力总成等都进行了革新,实现整车轻量化、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结合,尽管短期内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尚不成熟,但是其产品的综合性能较传统汽车有了大幅提升,根据配置不同,其续航里程可实现300KM以上,同时可以实现部分智能化功能,综合性价比与传统内燃机车型接近,在高端车、跑车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市场空间,该技术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技术方向。
智能化、轻量化将是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从车辆控制系统看,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向智能化发展,国际高端整车厂推出的纯电动车型日趋智能化,均采用了全球定位、车载娱乐、手机互联等技术。未来,智能车联网、V2G、无线充电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将逐步应用到纯电动汽车上。从车身结构看,纯电动汽车将呈现“轻量化”特点,车辆结构设计轻量化、轻量化材料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纯电动汽车减重和节能。
商业运营模式创新
随着补贴政策更新,补贴趋势缩紧的市场现状,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由“以量取胜”发展到依赖技术升级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全新阶段。《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对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要求,涵盖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
分时租赁、众筹建桩等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借助“互联网+”,从整车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商业运营模式雏形初现。互联网企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充电设备及运营企业等共同打造绿色出行、娱乐共享、智能宜驾的新能源汽车生态,比如充电运营公司北京电庄科技有限公司与众泰汽车合作,联合开发微型电动汽车众泰芝麻E30,借助手机APP实现智能导航与充电,与乐视合作计划导入影视、音乐等资源,通过电咖平台实现车辆销售与后期维护,该商业模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买车&维修保养模式,其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依托电动汽车这个智能终端为消费者提供各项智能化增值服务。
动力电池及材料仍将是投资热点
2016年上半年锂电池及材料板块增速都高于新能源汽车整车增速,投资扩张不断上演,并购事件频发:有54家动力电池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发布了投资扩产计划,投资总额近 1160 亿元。
十三五期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突破300wh/kg。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方向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投资重点将主要围绕锂离子电池进行技术改进和新型电池产业化项目,一是锂电池改进:( NCM(811)/石墨体系、NCA/石墨体系)、硅碳电池体系(NCM/硅碳体系、NCA/硅碳体系)及固溶体电池体系(固溶体/石墨体系、固溶体/硅碳体系)等;二是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