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区域城镇 > 建筑碳交易迈出第一步(2011年6月号)

建筑碳交易迈出第一步(2011年6月号)

2011-10-20 13:51:29 文/ 本刊记者 赵沛楠

100万元,16800吨碳排放量。

这是中国第一笔基于“熊猫标准”的碳排放交易,2011年3月30日,北京,方兴地产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成功购买自愿碳减排量。

“‘十二五’期间,政府将努力推进碳排放市场的建立,在这一领域,建筑能与工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是我们希望的”,在2011年4月中国投资协会召开的理事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巡视员孙桢在主题演讲中这样表示。

然而,受制于方法学尚不完善、交易体系不完备、交易成本高及收益有限等因素,建筑领域的碳交易意愿并不强烈。.

其实,早在2010年初,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已经与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建筑业的碳减排标准纳入北交所的“熊猫标准”体系之中。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秘书长聂梅生即表示:“在强制性标准形成之前,我们最大的希望,是能在建筑领域形成自愿碳减排和自愿碳交易,由此打破僵局”。

因此,此次交易不仅是中国碳减排交易领域迈出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更为中国建筑领域打开了一扇通往碳交易市场的大门。

“熊猫标准”首落实处

中国目前还缺少碳交易的制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和交易所进行的探索

负责为方兴地产“地王”项目碳减排交易牵线搭桥的是北京环境交易所。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其他参与方对外发布“熊猫标准”。这是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被认为是中国参与碳交易标准建设的第一步。旨在为中国碳市场提供透明而可靠的碳信用额。它从狭义上确立了减排量检测标准和原则,广义上规定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以完善市场机制。而这一标准首先着眼于关键地区农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行业减排项目的开发。

方兴地产所购买的减排量则是来源于西双版纳竹林碳汇项目,价格为60元/吨,这笔钱将主要交给云南勐象竹业有限公司,通过种植竹林的办法,来中和该地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碳排放。

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告诉《中国投资》,这个价格与其他自愿减排项目相比,要贵一些,主要是因为它带有一定的扶贫性质,这也正是熊猫标准的主要特点。

采访中,记者从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龚俊松处了解到,熊猫标准之所以选择农林项目,主要是因为这两个领域比较具有外部性,除了具有减排效果,同时也能够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在国家还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碳交易的政策体系之前,这样的标准设计,会更能吸引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场交易。

据安永华明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部经理张有为介绍,作为购买方的方兴地产金茂府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建筑业的碳中和项目。金茂府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地源热泵和毛细管网技术,将该项目的能源消耗比普遍建筑降低约1/3。而此次购买的减排量,则是为了抵消项目实施建设期间所产生的碳排放。

在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院长张雪舟眼中,此次交易尚不能算做真正成熟的碳交易。真正成熟的碳交易是产生在两个企业之间,一方有完成不了的碳减排压力和指标,向另一方在碳减排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购买多余的指标,从而完成交易,这是基于强制性的。而在方兴地产看来,他们此次的举动,更多的是一种企业自愿的碳中和交易行为。

尽管如此,在张雪舟看来,当前条件下,这样的企业行为将有利于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中国目前还缺少碳交易的制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和交易所进行的探索。张雪舟对记者表示,一个完善的交易体系,至少要明确由谁来交易、谁来监管以及交易的原则。

据了解,在熊猫标准下的第一笔碳交易完成后,数家企业都已经向北京环境交易所申请参与类似的项目。

熊焰告诉记者,在中国目前碳交易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自愿减排交易已经成为国内碳排放市场的最佳切入点。

碳排放权交易进入建筑领域困难重重

绝大多数单体建筑的节能量较少,导致碳减排交易额度较小,获得收益也较少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是我国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建筑排放已占到一般城市排放的40%左右。其中住宅建筑已占到建筑业碳排放总量的70%左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项目合作处处长张小玲认为,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建筑节能非常必要的手段。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制订发展低碳建筑的政策措施。除了在相关建筑行业政策措施和法律规章中增加低碳的要求,还会通过运用财税手段,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引入碳交易等市场机制,促进建筑业行业的低碳发展”。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

但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看来,建筑领域推广碳交易仍然困难重重。

首先,从物质激励角度来看,相对工业领域,绝大多数单体建筑的节能量较少,导致碳减排交易额度较小,获得收益也较少。以一个20万平方米的北方集中采暖住宅小区为例,按每年每平方米节约5公斤标煤计算,其年收益约为12万元人民币。

其次,交易成本较高。在交易过程中,不仅需要项目业主及时密切地与中介、指定经营实体等机构沟通,并且申报周期也较长,一般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如此周折也令很多开发商望而却步。据记者了解,此前,招商地产曾经希望项目的碳减排量可以进行交易,但经过咨询得知其碳交易后的所得还不够支付相关的咨询费用,而且企业还要承担大量的工作,不得不放弃。

再次,建筑节能与碳交易体系缺乏融合度。节能建筑是由多项技术和产品组合、多部门多领域协调的产物。在碳交易体系中,缺乏对整体建筑物节能效果的认定。建筑节能量的基准线受到气候条件、行为节能等因素影响,较难确定。

聂梅生也指出,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是首次接触碳管理,数据不全成为一个问题,煤炭等燃料消耗的数据往往统计不足。“碳管理的起点是碳核算。摸清家底,对公司碳排放做出比较精确的分析和量化是第一步,其次,才可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正因为如此,着力于推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房地产企业中,只有零星的几家企业在尝试做碳交易。

城市试水PCDM

PCDM颇具“政府参与性”的特点,更适用于建筑领域减排措施项目多元、减排措施多样的情况

国际上,将碳交易应用到建筑行业的代表主要是日本东京都,于2010年4月启动,减排主要对象为年耗燃量、电力至少为1500千升的大型设施、建筑、工厂,几乎所有东京都的摩天大楼都在这个碳交易体系的范围内。其中包括许多中央政府行政和立法机构,如首相官邸、环境省、商务省。碳交易体系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刺激东京建筑物和设施进行节能减排的投入,完成碳减排目标。

作为全国首个建设领域碳交易试点城市的厦门,正通过规划方案下清洁发展机制(以下简称PCDM)的方式试图在建筑碳交易领域取得突破。

CDM项目对建筑领域来说有着“天生”的尴尬。因为建筑领域单个建筑减排量小,减排项目各有特点,且缺乏可直接应用的方法学。

而PCDM正是对CDM的发展和完善,它将在CDM情景下作为单个CDM项目开发经济效益低、市场开发潜力小的清洁技术以规划实施的形式,把实施主体由点(实施个体)扩展到面(规划实施的若干个体),形成规模效益。这一颇具“政府参与性”的特点,更适用于建筑领域减排措施项目多元、减排措施多样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建筑领域PCDM项目会选择冬季需要供暖的北方城市,因为这里的建筑减排量较大,具体数值容易收集。而这一次落户厦门,则是因为“厦门拥有近3年来最详尽的建筑减排数据,且厦门有完整的低碳城市规划。这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杨榕告诉记者此次厦门把建筑分为宾馆、大型公共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商住楼等6大类,对共计3000多个项目建筑能耗做了采集工作,基本确定了基准能耗参考值。

厦门主要是对建筑的电能耗、煤气等能耗进行测算,然后换算成碳排放量。据了解,通常3千瓦时电需要消耗1吨标煤,而节约1吨标煤就等于减排了2.5吨二氧化碳,照此换算,节约3千瓦时电可以减排2.5吨二氧化碳。

据介绍,由于建筑碳减指标及其交易,可供借鉴的做法较少,目前厦门也将科学测算碳减排量,为碳交易平台建设提供有效基础,并将拟定相关的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

“目前对于厦门来说最现实和困难的工作就是将多余的碳算出来,让指标落地”,杨榕告诉记者,尽管具体指标怎么分配还没有确定,但肯定的是,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建筑会要求比较高,住宅的要求会放宽。

但是,对于由企业开发的房产,成本算在谁头上就成了问题。按照清洁发展机制的规则,超出国家标准节能的碳才能卖出去。但对如何激励开发商,厦门市目前并没有来自政府的经济激励措施。

除上述问题外,最后的利益分配肯定也是难点。记者了解到,厦门方面已经表态:最后签发的CER,肯定全部用于节能减排。不过,具体CER中政府分多少,参与的开发商分多少,似乎都还悬而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