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区域城镇 > 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

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

文|申秀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安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导读

把石家庄培育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第三极,形成从京津双城带动到京津石三足鼎立的区域格局,对于促进冀中南地区的崛起至关重要

   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是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然要求

石家庄都市圈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重点

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的对策

 


2019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等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2021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以石家庄为中心,邯郸、邢台、衡水以及辛集、定州等周边城市为支撑的现代化省会都市圈。”因此,如何加快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是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然要求

由于京津冀三地之间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方式不同,超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其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内部分化严重(李国平,2020)。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日益严峻。2000~2021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占京津冀的份额从34.06%进一步增至41.79%,而天津和河北分别从16.87%和49.07%下降至16.29%和41.92%。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而言,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2000~2021年,北京与天津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高于河北,且绝对差距持续扩大。2000年,北京和天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河北的3.47倍和2.29倍。到2021年,北京和天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河北的2.17倍和1.40倍,相对差距仍然较大。尤其在2014年之后,河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明显低于全国,且差距越来越大(见图)。这严重制约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不利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在于提升河北的发展水平(安树伟,肖金成,2015),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核心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在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北京与天津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胡苏杭,王兴,2017),京津双城辐射带动冀北和冀东地区效果明显。但是,对于冀中南地区而言,其位于京津冀300km辐射功能圈及以外(安树伟,张晋晋,郁鹏等,2020),较难接收到来自京津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把石家庄培育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第三极,形成从京津双城带动到京津石三足鼎立的区域格局,对于促进冀中南地区的崛起至关重要。但是,作为河北省会城市的石家庄与冀中南地区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薄弱,在经济总量、经济密度、政府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方面对其他城市的领先作用并不明显(韩劲,曹夏晗,2020)。石家庄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无法引领带动衡水、邢台、保定、邯郸等地的发展,进而导致了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明显短板。因此,亟需加快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进一步推动冀中南地区崛起,建设高质量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石家庄都市圈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本文使用反映核心城市规模大小的建成区常住人口(包括城区人口和城区暂住人口)指标,对石家庄都市圈的范围进行识别。2021年石家庄建成区常住人口为366.85万人,属于I型大城市,满足核心城市确定的基本条件(李瑞鹏,2019)。故本文进一步利用公式(1)计算石家庄的经济势能指数确定其圈域半径。

经济势能指数=地区生产总值×资金利税率×(基础设施指数+服务设施指数)/2     (1)

计算结果表明,石家庄都市圈圈域半径为50km。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以县市区为单元进行界定和测算。因此,通过采用Arcgis10.2软件,以石家庄市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得到石家庄都市圈涉及20个县(市、区),包括长安区、裕华区、桥西区、新华区、藁城区、栾城区、鹿泉区、正定县、元氏县、赵县、无极县、井陉矿区、井陉县、行唐县、灵寿县、平山县、赞皇县、高邑县、新乐市、晋州市。

(一)石家庄都市圈的发展现状
资源要素优势凸显。石家庄都市圈核心城市石家庄因铁路交通而兴起,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石家庄都市圈内矿产资源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井陉矿区、元氏县,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晋州市。同时,石家庄都市圈旅游资源也较多,既有中国第一古桥赵州桥、皇家名刹隆兴寺等历史名胜古迹,也有西柏坡等著名红色旅游胜地。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6~2021年,石家庄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由1997.87亿元上升至6407.49亿元。2006~2014年,石家庄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河北的比重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并在2014年达到高峰,比重为19.4%。2015~2020年石家庄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河北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在2020年达到最低水平,比重为14.51%。2021年石家庄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河北省的比重较2020年有所提升。

核心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优势明显。2020年,石家庄都市圈常住人口为983万人,占河北省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3.17%;城镇化率为75.50%,高于河北与全国的水平。2021年,石家庄都市圈建成区人口密度为1.16万人/km2,高于河北省、京津冀与全国的水平。2006~2021年,石家庄都市圈核心城市石家庄建成区人口密度由1.29万人/km2下降至1.09万人/km2,集约化水平有所下降,但是与石家庄都市圈、河北、京津冀以及全国相比,核心城市石家庄建成区人口密度较大,集约化水平较高,人口集聚能力较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6~2021年,石家庄都市圈产业结构由12.0∶47.7∶40.2调整为7.9∶26.7∶65.4,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与此同时,石家庄都市圈加快构建“4+4”的现代产业格局,积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

(二)石家庄都市圈存在的问题
1.都市圈城市体系不完善
在萌芽期都市圈发展为成熟期都市圈的过程中,规模范围逐渐扩大,各类城市功能也在空间转移中得到显著提升,这一过程遵循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空间传导机制。作为萌芽期的石家庄都市圈,没有形成完善的城市结构体系。石家庄都市圈中仅包含1个Ⅰ型大城市和2个Ⅱ型小城市,缺乏中等城市。2020年,按建成区常住人口测算的石家庄都市圈城市首位度高达24. 09。过高的城市首位度和巨大断层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使得石家庄都市圈结构不牢固,经济竞争力低。同时,空间结构的不完善也导致了都市圈功能的不完善。

2.核心城市带动能力较低
都市圈内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对都市圈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石家庄都市圈圈域半径仅为50km,尚为萌芽期的都市圈,2020年核心城市石家庄的经济势能指数为1800.39,量级仅为IV级,在所有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处于落后地位。这表明石家庄都市圈呈“一核集聚”态势,核心城市石家庄目前仍处于极化效应阶段,更多发挥向心力和集聚力的作用,吸附周围地区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同时,石家庄都市圈内周边城市承接能力也较弱,2021年石家庄与其圈内其他城市经济落差 高达87%,两者经济体量差距过大。这使得周边地区并不能有效地承接核心城市石家庄的产业转移,无法形成都市圈产业链分工格局。

3.都市圈内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2019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要以增强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为重点,加快构建都市圈公路和轨道交通网。目前,石家庄都市圈形成了以石家庄为中心的放射状公路骨架。同时,(北)京广(州)、石(家庄)太(原)、石(家庄)德(州)铁路和客运专线汇集在此;石(家庄)雄(安)城际、石(家庄)衡(水)沧(州)(黄骅)港城际铁路也已规划修建。但是,石家庄都市圈并未进行市郊铁路的规划,而且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尚不完备。石家庄地铁仅有三条线路运营,已规划的六条线路可以通向正定、鹿泉、藁城和栾城,但并未建立石家庄与新乐、晋州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联系。同时,晋州与新乐之间没有铁路连接,这使得两者经济联系较弱。根据引力模型 测算,2020年晋州与新乐的经济联系强度仅为1.5。石家庄都市圈与周边地区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4.环境空气质量较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前提,也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虽然石家庄都市圈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但空气质量并不乐观。2021年,石家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9,在河北省所有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位,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倒数第十二名。2021年,石家庄优良天数仅为240天,所占比例66.48%,远低于河北与全国平均优良天数所占比例 。

截屏2023-01-10 下午7.33.57 

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重点 

(一)大力提升石家庄的辐射带动能力
2021年,石家庄全市常住人口为1120.47万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七位。而地区生产总值仅为6490.3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十六位。2021年7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着力增强省会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辐射带动功能,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因此,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关键是提升石家庄的经济规模。这要求集中力量建设核心城市石家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扩大经济规模,强化其作为河北省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要坚持“一河两岸三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扩大石家庄的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提升石家庄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扩大石家庄都市圈范围,逐步把周边的邢台、衡水、保定、邯郸纳入石家庄都市圈范围,最终形成多节点、网络化的都市圈空间结构,以带动冀中南地区的发展。

(二)畅通城市间要素流通渠道
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对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至关重要。要素流通渠道既包括有形通道,也包括无形通道。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一体化分别是各种要素流动的有形和无形载体。由于财税、政绩考核等方面的因素,各城市发展一直类似于“诸侯经济”,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联动发展。就交通基础设施而言,石家庄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但与都市圈内中小城市的铁路交通网络却不是很便捷。石家庄要进行市郊铁路建设,建设园区铁路专用线,满足企业对外运输的需求。同时要加快构建连接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通道,进而促进中小城市规模等级的提升,破除有形障碍。在市场一体化方面,统一、完善和开放的市场体系才能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2020年,石家庄的市场化指数为12.7097,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5位。2021年河北的市场化指数的得分为9.35,在全国排名第14位,处于中游水平 。这种情况在石家庄都市圈主要体现为产品和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要素进入彼此市场难度大。因此,应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消除行政壁垒,建立一体化的要素市场体系,破除要素流通的无形障碍,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城市之间的高效流动。

(三)优化都市圈产业分工格局
石家庄都市圈应优化产业分工格局,强化部门内分工和产业链分工,形成错位竞争、链式发展的整体优势,以增强其竞争力。应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各类公司区域性总部及营销中心进入石家庄,使其由工厂林立变为公司林立,并着重进行研发、设计、培训以及营销、批发零售、商标广告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大城市郊区及其他大中城市应积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而都市圈内周边城市和小城镇则专门发展一般制造业和零部件生产,实现生产制造功能的专业化(安树伟,张晋晋,郁鹏等,2020)。

(四)促进石家庄都市圈中小城市尽快成长
提升中小城市的承接能力,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晋州、新乐与石家庄之间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宜居的城市环境,促进其人口集聚,进而提升城市规模等级,更好地承接更高等级城市功能的疏散与转移。其次,晋州和新乐要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精准高效的政策环境以及安全有力的法治环境,在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城市建设,积极提高其承接能力。除此之外,石家庄都市圈要完善交通一体化网络格局,积极进行市郊铁路建设,加快连接石家庄与其辐射的晋州、新乐两市,破除要素流通的有形障碍,促进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尽快成长。


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的对策 

(一)大力提升石家庄都市圈的产业发展功能
产业发展功能是城市功能的核心和根基,也是其他功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安树伟,张晋晋等,2020)。产业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确保公共优质服务的提供,最终实现人口集聚。因此,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应以产业发展功能为重点,提升都市圈整体功能。石家庄都市圈要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北京和天津的创新成果在都市圈内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联动。石家庄还要发挥中心城区高端要素聚集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动能,做强主导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提升石家庄都市圈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四大产业,培育旅游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节能环保四大产业,形成以先进制造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尹稚,叶裕民,卢庆强等,2019),提升都市圈的产业发展功能。

(二)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是石家庄都市圈及周边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石家庄都市圈及周边地区应进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本地市场的保护以及企业进入市场的行政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石家庄都市圈还应当积极提升要素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减少要素进入彼此市场的难度,实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主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张学良,林永然,2019)。石家庄都市圈及周边地区要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积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要素市场化,建立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破除要素流通的无形障碍。2019年3月,石家庄已全面开放城区、城镇落户限制,实现了“零门槛”落户,要积极引导劳动力的畅通有序流动,但它在资本和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应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产权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实现资本和技术要素的自由高效流动。

(三)切实改善石家庄的生态环境状况
对于石家庄都市圈而言,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拒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更要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都市圈核心城市更应该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淘汰低端落后产业,减少无效供给,提高有效供给,压减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积极进行绿色创新,发展能耗少、污染低的产业(王伟燕,殷晓阳,2020),尽早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针对石家庄都市圈核心城市石家庄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政府应制定退出空气质量倒二十位城市的具体方案,减少高污染行业与其他地区的贸易规模,增加该类产品的进口量,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差异化精准治理,禁止“一刀切”。同时采取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为辅的方式推进环境治理,改善石家庄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城市,积极集聚人口。

(四)提升石家庄的承载力与建设管理水平
对于萌芽期的都市圈而言,由于其核心城市能级偏低,首先要促进大城市优先增长(安树伟,孙文迁,2019)。故建设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需集中力量建设石家庄。一方面,自从2014年石家庄撤县设区以来 ,随着建成区面积增多,建成区人口规模有了大幅提升,扩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扩大了城市规模,增强了发展活力。但是,石家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土地闲置与违法违规占地问题仍需引起重视。石家庄应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积极盘活现有土地存量,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以提升石家庄的承载力,集聚更多人口,在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势能,扩大辐射范围,石家庄需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与社区建设力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功能,增强在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综合承载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实现高品质生活。其次,应加快推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积极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石家庄市信息化水平。最后,石家庄需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统一的规划体制,进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注:
① 经济落差=(GDP核心城市-GDP周边城市)/GDP核心城市。
② 引力模型公式为:,式中, Rij为i和j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 P和G分别为市区的常住人口和GDP, Dij为两市的距离。
③ 河北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为74.51%,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为87.5%。
④ 参照杨兴全、张丽平、吴昊旻(2014)和吴娜、于博、王博梓(2017)中的方法推算得出。

参考文献:
1. 安树伟,孙文迁.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及其提升策略[J].改革,2019(5):48-59.
2. 安树伟,肖金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的“困境”与河北的“角色”[J].广东社会科学,2015(4):5-11.
3. 安树伟,张晋晋等.都市圈中小城市功能提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95,53.
4. 安树伟,张晋晋,郁鹏等.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21,265.
5. 韩劲,曹夏晗.石家庄都市圈与京津冀南部崛起[J].前线,2020(7):59-61.
6. 胡苏杭,王兴.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5-7.
7. 李国平.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J].前线,2020(1):59-62.
8. 李瑞鹏.我国都市圈的识别及类型划分[J].城市,2019(2):61-72.
9. 王伟燕,殷晓阳.以“两山”理论指引生态经济发展——以石家庄为例[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22(12):41-44.
10. 尹稚,叶裕民,卢庆强等.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J].区域经济评论,2019(4):103-113.
11. 张学良,林永然.都市圈建设: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J].改革,2019(2):46-55.
12. 杨兴全,张丽平,吴昊旻.市场化进程、管理层权力与公司现金持有[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2):34-45.
13. 吴娜,于博,王博梓.市场化进程、创新投资与营运资本的动态调整[J].会计研究,2017(6):82-8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