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区域城镇 >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破局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破局

2024年12月

文|张文韬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徐志峰   李琪    云南中岑咨询

导读

通过推动区域间产业链协同、打造重点城市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深化资源要素共享、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优势和劣势

●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发展思路

● 加快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包括云南曲靖市、文山州,贵州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广西百色市,共五个州市。总面积12.34万平方公里,占三省区面积的15.27%。2023年,常住人口1860.89万人,占三省区的13.72%;GDP为10470.92亿元,占三省区13.40%;人均GDP为56268元/人,为三省区平均水平的97.69%;地均GDP实现848.53万元/平方公里,为三省区平均水平的87.73%。总体来看,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发展略低于三省区平均水平(见表1)。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其中曲靖市经济实力较强,在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中经济占比较高,各州市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并部分超过所在省平均水平,但人口增长相对较慢,整体呈现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增长滞后的特点。

(一)综合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其中曲靖经济实力较强
2000~2023年,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升。2023年,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GDP总量达到10470.92亿元,占三省区生产总值的13.4%。2023年,曲靖实现GDP4048.91亿元,在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GDP总量中占比高达38.7%。2023年,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五州市中GDP排名末位的为文山州,GDP为1462.32亿元,在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GDP总量中占比14.0%。

(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区域高出所在省平均水平
2000~ 2023年,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2023年,云南曲靖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达到45051元,较2000年增长了7.2倍,年均增速达到9.0%。2023年,曲靖市、六盘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了所在省平均水平。其中,曲靖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96元,比云南省平均值高2535元;六盘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97元,比贵州省平均值高580元。

(三)人口数量增长较慢,明显低于三省区增速
2000~2023年,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常住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速较慢,由2000年的1798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1860.89万人,年均增长3.5%,比滇黔桂三省区人口增幅低2.9个百分点。其中,曲靖市是云南省第二人口大市,常住人口568.8万人,在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中人口总量排名第一位;百色市常住人口350.9万人,在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中排名第二位,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排名第六位;文山州常住人口339.7万人,在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中排名第三位,在云南省1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五位;六盘水市常住人口302.85万人,在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中排名第四位,在贵州省9个州市中排名第七位;黔西南州常住人口298.64万人,在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中排名末位,在贵州省9个州市中排名第八位。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条件
1.区位特色明显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位于珠江上游的南盘江、黄泥河和红水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和珠江三角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区。该区域是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重要连接地带,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也是西南地区通向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走廊和南贵昆经济区的腹地。南昆铁路等交通干线贯穿其中,多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不断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其交通走廊的地位。

2.自然资源丰富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部分资源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曲靖市位于哀牢山的东北部,以煤炭、磷矿、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著称,还拥有高原湖泊、河流与亚热带森林,展现出独特的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特色;文山州以三七为代表的名贵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链基础牢固,喀斯特地貌与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较为充沛;黔西南州煤炭、金矿等矿产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也较为丰富;六盘水市是“江南煤海”核心区域,煤炭资源在整个西南地区较为突出,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基地;百色市铝土矿、锰矿等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且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种植甘蔗、芒果等热带经济作物,同时喀斯特地貌、跨国瀑布等自然景观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交界区域五州市自然资源同质性和互补性兼具,为滇黔桂地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3.要素成本较低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在矿产资源、电力、土地、劳动力、税收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要素成本优势。曲靖市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电力供应,工业用电成本较低,为高耗能产业提供了成本竞争优势;文山州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成本及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黔西南州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由于起步较晚,部分景区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六盘水市作为传统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优势明显,同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成本优势;百色市铝土矿资源丰富,原材料成本较低,且地处边境,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税费负担。

4.产业互补性强
以资源为依托,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在产业上展现出极为强劲的互补性。曲靖市工业体系相对完善,其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能为区域产业集群提供核心部件与高端装备支持。文山州在以三七为主的农业领域优势显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实现区域内流动,延伸产业链。黔西南州旅游资源独特,发展旅游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区域服务业联动。六盘水市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区域产业运转的动力保障。百色市铝产业资源丰富、技术成熟,能够与曲靖市的制造业形成紧密配合,与六盘水市的能源产业在电解铝生产环节实现深度对接。

(二)劣势条件
1.地理环境制约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制约。长期以来,三省区交界区域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导致了对外交通连接和内部交通连接均受限。曲靖市靠近省际交界的县地形复杂,交通建设难度大,影响物资流通与对外联通;文山州与广西接壤,但深居山区,地形崎岖,地貌复杂,交通通行条件在交通本就滞后的云南省都属于下游,制约了资源要素流动与区域开放;黔西南州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导致地质复杂、易发灾害,且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影响农业发展与生活供水;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煤炭产业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且面临资源枯竭风险;百色市部分县区位于石漠化严重的山区,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恶劣,水资源分布不均亦制约产业发展。

2.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均承受着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曲靖市在资源开发与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着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增加等问题;文山州在药材种植与森林开发中,需警惕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森林破坏风险;黔西南州喀斯特地貌区的石漠化防治、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六盘水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需加强矿山复绿与污染治理;百色市铝工业发展带来的重金属污染、森林砍伐与水源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3.财政支撑能力薄弱
近几年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五个州市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但无论自身还是所在省区,均属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地区,要依靠自身的财力或本省财力发展,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农业地区,财政支出项目庞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历史欠账较多,进一步限制了政府的扶持空间。在五个州市中,2023年,仅有曲靖市、六盘水市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30%(见表2),政府的支出相当大部分要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4.城市发育不良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10个城市,建成区的规模普遍偏小。2022年,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10个城市建成区总人口304.6万人,较上年仅增长1.2%,人口规模均在80万以下,建成区人口占各州市的比重均未超过16%。建成区总面积为514.86平方公里,较上年仅增长2.9%(见表3)。较小的城市规模不但难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造成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内部经济联系弱,难以开展有效的区域分工与协作。该现象主要源于区域内资源整合程度比较低,没有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有机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发展思路

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破局,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推动区域间产业链协同、打造重点城市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深化资源要素共享、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一)找准产业互补点,推动区域间产业链协同
产业分工是区域合作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课题组,2020)。梳理各地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找准产业链上下游衔接点,引导企业开展跨区域产业链合作,推动区域间产业链协同,共同提升区域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利用曲靖市的煤电铝资源优势,与百色市的铝土矿资源、黔西南州的电力资源形成产业链互补,共建铝产业循环经济园区。鼓励文山州中药材种植与曲靖、六盘水等地的中药加工、研发企业合作,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重点城市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区位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跨区域合作经验,结合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的实际,建立省际产业园区、飞地经济、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通过共建共享、利益共享的方式,推动产业转移和集聚,形成区域产业链集群。依托曲靖、六盘水的能源资源,打造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利用黔西南、百色的喀斯特地貌和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发挥文山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三)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深化资源要素共享
成立省际合作联盟,通过联盟形式开展项目合作、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和交流等。建设省际合作信息平台,发布合作政策、项目信息、招商资讯等,为各方提供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咨询等服务。共建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共性技术难题。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检测平台等科技资源,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联合举办产业技术交流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鼓励区域内企业优先采购、应用区域内研发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深化人才培养合作,联合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践项目,建立共享实验室、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平台。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建立跨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

(四)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
制定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统筹考虑三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工程,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根据三省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通过多要素综合分区管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构建统一的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定期组织开展跨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

 

加快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强化财政政策支持。滇黔桂省际交界区域应积极联合向中央争取更多财政支持,将区域协同发展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扶持范畴。重点申请设立专门针对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等重大项目的专项财政资金。三省区同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协同发展项目的资金配套。

优化税收与金融政策支持。在税收政策方面,制定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措施。金融政策上,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建立跨区域的融资担保体系,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因支持区域协同发展项目而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区域建设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
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机制,设立省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执行会议为国内区域合作中唯一的一种机制(杨龙,聂际慈,2017),由三省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轮流主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大合作项目。省际交界区域应探索政府、居民、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多主体、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通过谈判、协商和伙伴关系实现由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变(安树伟,黄艳,王慧英,2022)。完善利益协调与监督考核机制,在利益协调机制上,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规则。对于因区域协同发展而产生的经济利益,按照资源投入、项目贡献等因素进行公平分配。在监督考核方面,设立专门的区域协同发展监督考核机构,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以构筑内畅外联交通体系为目标,以地区间通道畅通为重点,打通省界、市界的“断头路”,不断提升区域路网密度和等级(马燕坤,王喆,2021)。公路方面,加大对高速公路的投资与规划和普通国道、省道的升级改造,使得主要城市之间形成高效的高速网络。铁路方面,积极规划和修建连接三省区重要城市和节点的铁路干线,推进铁路的电气化改造,提升运输能力和效率。提升交通枢纽功能与推进跨境交通建设。对主要的客运站、货运站进行现代化改造,配备先进的安检、调度和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协作,依据国际标准,配合国家建设通往越南、老挝、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铁路和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