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区域城镇 > 旧州特色小镇发展新路径

旧州特色小镇发展新路径

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成立镇级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逐步把旧州打造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服务农村的重要平台、带动周边的重要辐射点。

 

文|刘可立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党委书记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旧州地处黔中腹地,始建于1351年,距省会贵阳80公里,距安顺市区37公里,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8.1%,平均海拔1356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旧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化丰富,是中国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是全国第一批建制镇示范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小镇,被誉为“梦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

近年来,旧州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有关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抢抓安顺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的战略机遇,借势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发展之力,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山地特色小城镇发展之路,取得了积极成效。

 

探索路径  创新模式

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建设绿色旅游小镇。过去,旧州是以种植、养殖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乡镇,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我们依托丰富的屯堡文化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按照“镇在山中、山在绿中、山环水绕、人行景中”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先后完成土司衙门、古民居、古街道、古驿道等修缮修复工程,培育了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4A级国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2个特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

在抓好镇区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从空间、产业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在镇区与浪溏之间增设山里江南、屯堡古寨、观光小火车、慢行系统、农耕文化园等项目,成功引进昆明金控集团投资7亿元在旧州镇进行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建设,镇政府在五翠田坝流转土地1520亩开发现代观光农业园,达到转变单一的种植模式,提高有效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有序转移劳动力就业。在全力打造浪塘乡村旅游业的同时,争取上级扶贫资金鼓励和引导村民经营农家乐和农家旅馆,现该村已经营农家乐17家,农家旅馆5家,还引导村委会注册成立了旅游协会,引导农户成立了龙腾蔬菜种植协会和劳务公司,不但为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破解了城乡二元结构。达到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目的,镇村共同发展的镇村联动模式。形成以镇区为圆心,周边村寨为半径的“1+N”发展模式(一个中心镇区,N个美丽乡村),逐步推进各村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从而促进镇村共同发展。

今日旧州,农村变成了景区,2015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近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同时,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民俗客栈、特色农庄等迅速发展,既解决农民就业,又拉动经济增长,2015年,解决了镇区和周边乡镇共6000余人的务工,其中,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农民1000余人就业。

探索就地就近城镇化路径,建设美丽幸福小镇。根据旧州镇实际,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必然选择。我们按照国家“3个1亿人”城镇化行动方案和省“5个100工程”建设的目标要求,率先探索实践城镇基础设施“8+X”(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8个方面,X个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模式,完善了交通运输、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优化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政企合作,借助外力发展,我们与清华大学城市研究所深度合作,吴良镛院士亲自指导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在浪塘村打造了升级版的“微田园”;与“万绿城”城市综合体合作,建立特色产品直供基地,实现示范小城镇订单式生产,城市综合体链条式销售;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区维苗苏镇、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结成对子,合作打造特色旅游民居、“山里江南”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向镇区和美丽乡村集中。同时,把小城镇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结合起来,将生活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区域的贫困农户搬迁,集中安置到镇区附近,并帮助其就业,2015年,新建搬迁移民住房500户,安置2250人。全镇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5%提升到2015年的45.2%,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投融资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试点要求,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成立镇级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逐步把旧州打造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服务农村的重要平台、带动周边的重要辐射点。

将已打造的“旧州客栈”“鲁氏老宅”“土司食府”交由安顺城投公司进行提级打造,提升品质和品味。同时,引进如“旧州时光”之类具文化品味的商家进驻古镇区进行开发投资。

在巩固浪塘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或招商引资对保存完好的屯堡村落(詹家屯、甘橖等)、民族村落(罗官、碧波居委会的松林等)进行开发打造,达到以点带面以点窜线的方式增加旅游景点,将古镇文化、周边美丽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进行深挖打造。

建成了连接镇区与安顺中心城区的屯堡大道,改造提升区内路网和对外通道,把周边的双堡、七眼桥、大西桥和刘官、黄腊等乡镇串联起来,形成具有辐射联动能力的城镇集群。

加快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打造贵州小城镇升级版的排头兵。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在成功申报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后,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古镇。首先,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镇总体规划及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委托省规划院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旧州镇“多规融合”规划。其次,注重绿色发展理念,继成功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小城镇后,申报国家级绿色低碳小城镇并通过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财政部专家验收。最后,树立“一盘棋”思想,把特色小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美丽乡村要求,统筹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融合”的“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

同时,根据镇、村的资源禀赋,规划定位,发展分工和职责权限,组建了镇国土规划建设管理站,统筹协调,同步推进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同步实施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镇、村产业发展,扩大城镇服务半径。2014年,镇区周边的浪塘、把士、文星等3个村在产业分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已与镇区“联动、联建、联美、联富”,力争今年底实现12个村全覆盖。近3年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实现了3级跳,超过1万元人民币。2015年,全镇所有小康监测指标实现程度均达90%以上。

打造特色小镇建设升级版

虽然旧州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内生动力不足、产业支撑力不强、发展资金缺乏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努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升级、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一是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实施“8+X”项目建设和“美丽乡村6项行动计划”,不断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垃圾收集站,完善垃圾转运系统。计划在镇区北郊新建1座小型垃圾中转站,方便镇区北部的垃圾收集与转运。同时在浪塘景区和其他人口密集的村庄设置垃圾收集站,方便浪塘景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与清运。增加环卫设备,保障垃圾清运能力。计划购买扫地车1台,以加强东环路和屯堡大道的扬尘治理能力。解决洒水车治标不治本,泥沙只能冲到道路两旁而无法根本处理的问题。对镇区门头、路面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恢复古镇原貌。解决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路面及沟盖板破损和脏乱问题,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同时,加快镇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2016年,旧州镇争取到国家发改委建设资金5000万元,还款期限20年,国家贴息90%,旧州镇付息10%,并以此为依据可以向国家农发行贷款5亿〜6亿元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计划投入19亿余元对镇区3条环路、旅游公厕、停车场、文昌路和碧波路进行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增加城镇人口,汇聚更多产能。

二是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实施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念好“山”字经,作好“农”文章,打好“生态牌”,实现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

三是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突出大明屯堡文化特色,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一个以山水风光、民俗文化、绿色低碳为特色的生态旅游示范镇。

 

旧州镇鲁氏老宅

建于民国晚期,为中西合璧建筑,传统轿子顶,白色外墙,二层,没有木质外廊,门头及窗头均有西式装饰。庭院主人鲁大东系鄂人,与旧州富豪赵氏之女赵碧光小姐在此求学相识,相知,相爱,结成伉俪,遂定居旧州。

此宅是鲁大东送给赵女士的结婚礼品,其情也真,其礼也厚,其心也明。此宅是旧州至今保存较完好的一栋中西合璧建筑。

解放后,该宅院收归政府所有,曾作为旧州卫生院至20世纪80年代,现产权归旧州镇人民政府所有,已投交由安投公司进行打造,用于经营西餐厅、咖啡屋等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