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热点推送 > 可期待的世纪共进故事——《下一个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创业故事》译介

可期待的世纪共进故事——《下一个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创业故事》译介

《下一个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创业故事》
|作者:孙辕(美)  翻译:江琪  唐晓阳|


导 读

通过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非洲将释放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中国经济也将迎来下一阶段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

为什么中国企业选择在非洲投资

工业化和发展的路径选择

非洲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方,以及增长最快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中国的企业家正涌入非洲大陆,投资于工厂和重型设备等长期资产。这些投资使非洲有可能在制造业主导的经济转型中,紧随十九世纪的美国、二十世纪初的日本和二十世纪后期的亚洲四小龙的足迹,在未来的一代人中实现工业化。

孙辕所著的《下一个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创业故事》(以下简称《下一个世界工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关于作者在非洲的中国工厂内部看到和感受到的真实情况,第二部分是关于这些工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给非洲带来的可能性。在这两个部分里,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的投资对四个国家(尼日利亚、莱索托、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带来的影响。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田野调查、以及在麦肯锡工作时获得的相关数据,结合从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当地媒体和政府网站上获得的资料,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向读者阐释了非洲的发展、投资、治理和公共卫生等复杂的话题。

为什么中国企业选择在非洲投资

《下一个世界工厂》对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韧性、非洲大陆蕴含的商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合作的光明前景。在介绍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历史时,作者通过“雁行理论”引出了中国的企业家将工厂从国内迁往非洲的过程,以及这些企业家的产品升级的历程。作者以尼日利亚为例,指出第一波中国的工业家帮助非洲的制造业获得了生机,之后的一波来自中国的走私者加速了它的衰亡,如今中国新的投资浪潮正在使它重新焕发生机。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实业家在面对宏观经济恶化时,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他们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使产品生产多元化,实现了企业的不断壮大。

针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现状,作者指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体现在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生产、轻型消费品制造和服装生产方面。中国的投资者与非洲当地的众多参与者(工人、供应商、经销商、政府和媒体)接触的过程中,使当地的组织形式、伙伴关系和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非洲不仅有机会重复以前的工业化,而且有机会对之加以改善。在分析中国投资者给非洲带来改变的同时,作者也回答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即“为什么非洲的制造业(在约30年前就已衰亡的工业)在今天吸引了如此多的中国投资?”。作者从结构性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两个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结构性的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低收入国家的劣势使其成为对劳动力需求高的行业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大多数贫困国家的生产率有足够的增长空间;发展中国家可以采用经过检验的技术和创新成果,无需在开发高生产率技术方面进行昂贵的反复试验。个人的因素体现在个人所承担的义务和公司层面的机智决策。

在探讨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前景时,作者着重分析了非洲的人口红利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未来中非合作的影响。非洲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出生率和失业率,77.4%的就业人口没有正式的工作安排、缺乏体面的工作条件和工作保障。据世界银行统计,今天非洲创造的就业岗位中有90%属于非正规部门。随着劳动适龄人口的增加,非洲大陆迫切需要工厂带来的正式就业机会。除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外,作者认为,非洲未来的形势是乐观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十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10个经济体中有8个预计会出现在非洲大陆上。非洲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开端恰逢另一个转变:西方国家越来越关注国内市场,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向外看。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中非合作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中国在非洲的工厂在未来将为非洲人创造广泛的繁荣,并为中国经济的大片领域带来下一阶段的全球增长。

工业化和发展的路径选择

除了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下一个世界工厂》也对工业化和发展的路径选择这两个问题做了深刻的理论探讨。作者认为,工业发展是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一个国家的连锁反应。工业化必要的核心载体是资本和技术,而人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中国工业化的过程中,那些决定在国内开办工厂的企业家们,成了累积制造业知识的重要载体。他们描述的中国的发展路线正是他们自己实践了一遍又一遍的战略:学习如何制造东西,制造它们,然后卖掉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增长与制造业附加值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这种相关性更强。并且经济学家们已经表明,现代制造业是唯一一个贫困国家一直试图在生产力方面超过富有国家的领域。除了给经济带来变化,工业化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社会。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工厂出现的地方,工人们和雇主之间就会爆发冲突。双方的冲突集中体现在雇主要求工人们遵守时间,而工人们则抗议被时间奴役。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同样的问题在非洲再次上演。中国工厂的老板抱怨当地的工人不守时,效率低。对非洲工人来说,要符合工厂的要求,就需要有一种从根本上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安排个人的生活。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非洲当地的工人需要适应更快的工作节奏。此外,工业化也给公民社会组织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传统社会中的女性越来越多地在工厂工作,她们在工会组织中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遇到更多正在经历相同变革的女性时,她们开始展望一个女性可以走在人群前面、引领人们的未来。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它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价值观和权力的问题。

在探讨发展的路径选择时,通过对比中国的发展经验、“华盛顿共识”和其它西方的发展建议,作者十分赞同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模式。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应依赖某些理论和专家的建议去重建和扩展僵化的全球发展产业,而应瞄准一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摒弃教条、反映其自身成长和独特经验的模式。结合自己在肯尼亚帮忙创建工人技能培训项目的经历,作者得出关于发展的两点经验:第一,没有任何要素是成功的内在必要条件,不完善的体系也可以创造辉煌。无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机构是多么的不完善,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能够产生其内部改革压力的体系的一部分而存在的。第二,完全成形的机构是不存在的。不管发展中国家的机构看起来是多么有问题,存在于这些国家内的公司必须愿意使用它。


非洲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在本书的结尾部分,作者回答了“如果非洲的工业化依赖中国的投资,那么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它会受到波及吗?”和“随着机器人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如果机器人接管了制造的工作,就没有必要降低劳动力成本,那么中国的企业家是否也就没有理由让工厂迁往非洲了?”这两个经典的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作者认为,从三十年来每年近10%的增长率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了更为适中的程度,但它每年5%-7%的增长仍然令人羡慕。经济放缓非但不会阻碍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反而会加速企业向海外转移。较低的国内资本回报率将促使中国公司将其投资资金投入海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短期和中期内是不可逆转的,这意味着国内过剩的劳动力已经枯竭,使得其制造业越来越有可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随着中国提供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发现非洲的机遇相对更具吸引力。针对第二个问题,作者认为,对于某些利润薄的制造业领域,工厂主不会为高科技机器昂贵的成本买单。此外,某项技术的采用受到公司价值链的需求、资产负债表、融资能力以及自身的管理能力的限制。仅仅因为能以更自动化的方式生产某些东西并不会对公司的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大多数工厂已经高度自动化了,只要制造业存在着,工厂就会不断地引进新的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尽管生产每单位产出所需的人数减少了,但人类发明新产品的智慧和人类在人均消费更多商品方面的诉求确保了制造业产出和制造业工作的持续扩张。随着亚洲和非洲依靠这些制造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变得更加富裕,它们将创造更多的消费需求,继续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拥有宝贵生活经验的中国工厂主将工厂迁往非洲、非洲的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叠加使我们相信非洲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工业化使中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新时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非合作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非洲将释放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中国经济也将迎来下一阶段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下一个世界工厂》为研究非洲的工业化和在非洲的投资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实证经验,是一本帮助我们了解中非经济合作的经典著作。

编辑 | 张梅

设计 | 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