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热点推送 > 在多边主义基础上推进中国与乌克兰“一带一路”合作

在多边主义基础上推进中国与乌克兰“一带一路”合作

文|张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导读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人文交流。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中国与乌克兰“一带一路”高质量合作,助力中乌经贸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

为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发展,还需要继续做好如下工作

“一带一路”建设给乌克兰带来的变化


“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2018年以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赋予了 “一带一路”更加环保、更加经济,以及更高质量的内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外环境的变化,“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1.大国竞争加剧导致逆全球化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摩擦,加之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面临多重选择,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中美战略竞争常态化正在影响世界的互联互通。在特朗普执政时期,中国与美国关系遭遇巨大困难,两国关系出现了较大的“贸易摩擦”,双方在贸易、高科技等领域出现了较大的分歧。2021年,拜登政府继承了特朗普政府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者的认知,竞争仍然是拜登政府对华思维的核心概念、对华政策的组织原则以及处理对华关系的基调。但是,拜登政府在竞争方式上与特朗普政府有着重要的区别,他更加注重提升美国自身的竞争力,更多利用盟友体系和多边机制,强调"巧竞争",同时不排除与中国的必要合作等。拜登政府延续了对华实行特殊关税政策,继续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一些国家和一些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出现了所谓的“债务陷阱论”、“地缘博弈论”、“新殖民主义”等观点。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将抗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逐步上升为“战略要务”。时任美国国务卿彭佩奥抹黑将“一带一路”抹黑成威胁合作伙伴的主权安全,阻挠中国高科技公司与相关国家的商业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抵制围堵和长臂管辖也进一步增强。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面临的国家安全、劳工、汇率、环境等限制或壁垒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企业境外先进技术收购和向境内生产转移面临较大阻力。美国对中国的这种技术封锁和经济遏制一定程度影响了第三国的经济选择,这种常态化中美关系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和地区稳定。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商环境风险有所上升。受新冠病毒疫情全球扩散的影响,部分国家经济政治形势有所恶化。这些国家的营商环境恶化,使得“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加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很多国家出台新的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措施,目标在于促使制造业和供应链回流,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排斥或限制外国企业。各国收紧对外资的安全审查力度,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内部市场的目的,对中国企业尤其对具有国有背景或利用国有银行资金的企业进入设置障碍。2020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资本自由流动、保护欧盟战略性资产收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外国投资者对欧盟战略性资产的收购紧急加以规制。2020年10月11日,欧盟正式实施《欧盟外资审查条例》。《指南》要求欧盟及成员国加强外资安全审查措施,特别是在公共卫生、制药、医疗或防护设备生产、医学研究、生物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水资源分配、航空、量子技术、纳米技术、能源储备、电子芯片等行业被纳入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领域的范围。2020年6月17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了《针对外国补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白皮书》。该白皮书称:欧盟内部市场要确保所有经营者、消费者都能够从欧盟经济的规模和商业机会中受益。欧盟对于不公平竞争的日益担忧并将采取应对措施,以使中国和其他有外国政府支持的公司更难购买欧洲公司的股权。中国企业、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将面临更多、更严格的规制。例如,中国企业投资收购欧盟国家的企业或投标工程项目,从国有银行获得的投资贷款或政策支持,将成为欧盟外资安全审查和反补贴审查的重点。

再次,新冠病毒疫情给全球产业链带来冲击。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了全球产业链格局的脆弱性,经济安全成为各国产业布局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战略领域甚至超越经济因素成为首选因素。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开始鼓励高端制造业回流,以期提高经济的自主性和安全性。美国出台了通过大幅度减税政策吸引美国制造业企业回归美国建厂。特朗普政府将企业所得税从35%降到15%,将个人所得税从35%降到10%,大幅度减税将美国企业及个体劳动者的税负大为减轻。2021年1月25日, 拜登刚刚就任总统仅5天,就签署了《关于确保未来由美国工人在美国制造行政令》,旨在敦促联邦政府层面增加对美国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加强国内制造业生产并为新技术创造市场。6月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21年美国创新及竞争法》。这项法案旨在提高美国科技,鼓励高科技企业产业链的“去中国”政策。

2.中国新发展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新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国民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10万亿元,到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经济规模扩大至10倍,成就举世瞩目。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为了应对新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是发展战略的某种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国要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自主创新和内需主导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扩内需,补短板。

首先,深挖内需市场的潜力。中国将从传统制造大国向以购买力为主经济大国方向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呈现平稳、快速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逐年提高,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92690万元,同比增长10.8%,比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高出7.4个百分点,“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增长点。 

其次,补足中国产业链短板。传统的出口导向战略导致我国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国际分工地位,提高我国生产要素在国际分工的地位显得现实而紧要。“打铁还靠自身硬”,搞活国内经济,不断提升产业水平、技术水平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发现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比如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通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速释放内需潜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从而在新一轮的外向型经济中建立我们的比较优势,这样才可以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可能。

3.“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潮流

美国和欧盟先手出台自己的基础设施计划,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2018年后,特朗普一改其针对海外基建的“鄙夷”态度,创建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IDFC),举资600亿美元为中低收入国家基建项目提供发展融资。2019年,特朗普政府协同日本、澳大利亚启动“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计划。拜登执政以后,美国将把强化基建这一“国内优先事项”扩展至全球,2021年6月13日,西方七国集团(G7)将一项名为“重建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 以下简称B3W)的倡议被写入联合声明,七国集团计划斥资数百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建援助。。2018年9月份,欧盟委员会发布《连接欧洲
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政策文件,计划划拨600亿欧元预算用于支持交通、能源、数字化和网络方面的高效跨境连接,促进欧亚的互联互通。2021年7月,欧盟通过了一项关于加强全球基础建设的倡议,这项名为“全球连通的欧洲”(A Globally Connected Europe)的战略计划。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体参与到全球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潮流中来,这对继续需要资金技术支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更低的资金利率,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实施8年,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1.坚持互相尊重的政治原则
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领土和安全等问题上照顾彼此关切。中国与乌克兰虽然相距万里,但仍然在一些关键问题相互支持,照顾对方的关切。中方高度重视中乌关系,始终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与乌克兰在双方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在基础设施和农业等领域也获得突破。

2.坚持互利共赢的市场原则
不搞零和游戏,在合作中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共同发展,分享发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是通过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人力、技术、资金等要素,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资源配置,利用全球市场实现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互动。以此为根基和共建原则,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3.坚持开放透明的合作原则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在经济合作坚持开放的立场,坚持透明的合作原则。愿意与美国、欧盟等伙伴在市场原则下共同发展。中方相信可以在中国、欧盟的相关倡议之间开展沟通协调,形成合力互补,携手促进世界发展振兴。无论是欧盟的欧亚联通战略还是“全球连通的欧洲”(A Globally Connected Europe)的战略,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多相通之处,都致力于改善对象国的基础设施,促进各国经济现代化,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人文交流。中方愿意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受“全球联通欧洲”,并与之进行深度合作。如果中国与欧盟能够达成合作共识,那么不仅能为双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更将在维护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贸易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发展,还需要继续做好如下工作

1.注重“一带一路”建设的质量。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理念上不断更新,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更加注重债务可持续,更加注重企业社会责任。
在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之后,中国越来越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要突出“稳”字。一是更加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二是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三是更加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商业规则和国际通行的做法,提高共建“一带一路”的市场化水平;四是更加注重对接国际标准,包括一些区域性的重要国家的战略规划,有效提升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水平;五是更加注重预防风险,加强政府监督和管理。

2.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机制化建设。目前,“一带一路”现行协调机制碎片化、分散化问题突出,系统性规制设计较为缺乏,导致部分领域协调机制仍为空白,部分领域协调机制重叠交叉,且以非正式协议和自我实施的正式协议为主。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要切实解决国际合作协调不力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凝聚力和影响力,需要加强“一带一路”机制化、规则化、多边化建设,提高其机制的集中化和授权化程度,提高其规则和标准的一致化水平以及国际认可度和透明度。

“一带一路”建设给乌克兰带来的变化

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可能会给乌克兰带来机遇,乌克兰应该抓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机遇,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有利时机,促进乌克兰扩大对华出口。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则的基础上,促进合作的制度化。加快两国贸易便利化建设,在适当的条件下启动中国与乌克兰自贸协定谈判。消除乌克兰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新冠疫情之后,国际贸易的互联网化加速。积极培育国际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疫情以后,外贸的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市场采购2020年出口7045.4亿元,增长25.2%,都是两位数高速增长,说明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努力扩大与共建国家的双向贸易,特别是要增加进口优质产品,让更多的国家分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要发展“丝路电商”,推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为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贸易大通道建设增添新的动能。还要推动建设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为共建“一带一路”创造自由便利的国际环境。支持更多的乌克兰企业和乌克兰产品开拓中国市场,鼓励更多中国企业投资乌克兰,利用乌克兰的人才、技术和地缘优势,促进两国产业合作。

2020年成为中乌贸易历史上创纪录的一年,贸易额突破154亿美元。2021年1-7月中国对乌克兰出口商品总值为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7.3%;中国从乌克兰进口商品总值为54.16亿美元,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21.28亿美元,同比增长63.1%。乌克兰对中国的粮食出口增长(以货币计算)2.5倍,植物油增长4.7倍,铁和其他矿石增长率5 倍。也就是说,这三类商品占了乌克兰对中国出口的86%。中国冶金企业正试图使此类原材料的来源多样化,这将使乌克兰生产商能够增加其供应量。2021年上半年,乌克兰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数量下降了31%。同时,由于价格居高不下,乌克兰出口商的收入增长了55%。据乌克兰海关称,今年前五个月,乌克兰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 35% 和 48%。近年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增长是基于乌克兰对中国商品出口的加速增长。仅在 2020 年,乌克兰对中国的出口与上一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从 36 亿美元增加到 71 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出口增长了2.6倍。进入8月份以来,中国实施严格的碳中和政策,压缩高能耗产业也一定程度上扩大的乌克兰铁矿石和冶金产品的需求。叠加上大宗商品价格高涨的影响,乌克兰对华出口增速达到惊人的40%。预计2021年的双边贸易额也可能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占乌克兰粮食和葵花籽油出口的20%以上和矿石的40%以上。 

乌克兰经济形势好转有利于地区稳定和地区经济复苏。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多边主义仍然是世界政治的主流。因此,中国与乌克兰经贸合作未来值得期待。


编辑 | 许成之

校对 | 闫建军

设计 |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