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China-Africa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The release of the project of anti-poverty and benefiting agriculture means that China-Africa agricultural and anti-poverty cooperation has entered a new journey.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Africa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anti-poverty cooperation and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cooperation. Proposals for further cooperation are put forward from five perspectives: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ptimiz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building demonstration villages of anti-poverty and promoting talent exchanges.
文|春晖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海涛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非洲面临着巨大的减贫压力,一方面要求非洲各国必须加大减贫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国际间减贫合作,这也为中非减贫合作提供了巨大动力。
关键词:中非合作 减贫惠农 农业赋能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洲农业发展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升非洲现代农业技术
●加大非洲农业产业投资,完善非洲农业产业链
●推动减贫示范村建设,促进扶贫经验分享
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宣布未来三年中非合作的“九项工程”,中非合作再次迈向新征程。这是继制定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在内容上既有延续,也有创新。减贫惠农工程是“九项工程”中重点工程之一,聚焦中非减贫合作与中非农业合作两大内容,规划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减贫和农业项目,向非洲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在华设立一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鼓励中国机构和企业在非洲建设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支持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百企千村”活动。减贫惠农工程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非方《2063年议程》中消除贫困的目标高度契合,是未来三年中非双方减贫合作与农业合作的行动指南,对后疫情时代中非合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非洲拥有丰富耕地资源和水资源,耕地资源占全球的21.07%,水资源占全球的9%,再加上多样的生态条件,非洲拥有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农业为非洲大陆提供了超过60%的就业机会,创造了非洲超过4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是非洲大陆的基础产业,也是非洲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支柱产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目前世界上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区有超过90%的人口是农民。据相关研究显示,每一个百分点的农业增长率,将使极端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下降2.9个百分点,贫困家庭消费支出能力增加3倍。因此对非洲大部分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意味着贫困面貌的改变。据英国智库海外发展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要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确立的关于消除贫困和消除饥饿的目标,非洲国家的减贫进度和工作进度需要加快2~4倍。这意味着在2030年之前,非洲面临着巨大的减贫压力,一方面要求非洲各国必须加大减贫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国际间减贫合作,这也为中非减贫合作提供了巨大动力。
如前所述,农业的发展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农业合作是中非减贫合作的重要部分。中非农业合作始于20世纪中叶,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合作模式由最初单纯的农业援助逐渐向生产、投资、技术、人才交流、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扩展。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非农业合作的顶层设计机制在日趋完善,合作方式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虽然过去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果,但对于非洲庞大的贫困人口基数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且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和极端的天气,非洲饥饿和贫困人口不减反增,出现了非洲GDP增长与贫困减少间的发展悖论。在接下来的减贫惠农合作中需要继续聚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投资、减贫示范村建设以及农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非洲减贫。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洲农业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中非合作的重点,六十多年来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建造了不少标志性项目,其中包含铁路、公路、电力、水坝、港口、大型农场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虽有涉及,但非洲整体基层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依然严峻,面临着巨大的缺口,普遍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约着非洲农业发展和非洲减贫工作的开展,这是中非合作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非洲农村民生。中国政府和在非企业应增加对非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助非洲加快以路政、水电、农田水利和农业仓储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此改善非洲农村电力紧缺、道路差、农田灌溉不足、农作物仓储难的生存生产现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前、生产中及生产后提供有力保障,具备实现农作物流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等特征。此外,非洲各国应充分发挥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导作用,制定具有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政企合作,吸引非财政资金进入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从而减轻政府负担,减少财政面临的风险。
2.完善现代农业设施建设,降低农民生产成本。非洲大部分农村的农业设施破旧落后或没有大型农业设施,这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农业生产力。非洲政府应积极建立现代农业设施购买补贴政策以及设施更新换代的补偿回收制度,淘汰当地高耗能、低效率、重污染的老旧农业设施,支持企业或农民个人购置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和设施,促进农民提高生活水平、优化工作环境。同时,推动建立区域内大型农业设施租赁共享机制,一方面帮助设施所有者获得额外收入,另一方面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升非洲现代农业技术
截至2020年,中国已在非洲建立了25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设为非洲国家送去中国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也加快了中国先进农业技术“走出去”的步伐。先进的农业技术能够保障农作物生产实现增收,改善非洲粮食危机状况。然而,这些先进技术并不完全适应非洲农业的发展,非洲普遍存在着现代大农场高产和周边小农低产并存的现象。再加上非洲现有的农技推广机制的不完善,进一步制约了非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健全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功能建设,加速农业技术转移。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要为非洲国家实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人才等。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提供现在生产种植技术的基础之上,还应当满足农业生产前包括化肥、水利、农药等和农业生产后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技术的需求及支持,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其次,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传授农业技术时,需要重点考虑非洲小农的耕作状况和小农户的实际情况,非洲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在学习先进技术和具体操作时往往面临困难。在非洲13亿人口中,70%是小农户,小农户无法掌握农业技术意味着非洲农业落后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改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技术培育要与当地小农生产需求相结合,传授简单有效的小农生产技术,同时可以通过创新推广方式和增加培训次数等方法让小农户逐渐掌握农业技术。
2.完善农技推广运作机制,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虽然非洲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员有限、经费不足等原因,难以实现有效推广。中国政府或企业应协助非洲国家在现有农技推广机制下,充分了解不同地区农民现阶段的真实需求,结合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等行业特点,建立直达乡村“最后一公里”的农技推广体系,以村庄为单位配置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和支持力度。一个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负责1-2个村庄,同时建立监督考察组,及时考察推广效果收集当地农户反馈,做到真正将农业技术“送”到每一个农户手上。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手机、DVD影像等手段对推广方式进行创新,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改善非洲农业生产方式。
加大非洲农业产业投资,完善非洲农业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非洲农业投资环境有所改善,我国不少企业在非洲进行投资建厂,投资领域不断扩大,覆盖农林牧渔各领域;但从投资规模和投资分布来看,我国对非农业投资的投资规模较小,且投资分布不均衡。中国对非农业投资项目大多集中在农产品初级生产领域,在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领域投资不足,而这些领域也是目前非洲国家的短板所在,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1.加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农业产业链条。鼓励中国在非优质涉农企业与非洲政府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区,结合当地特色农业,打造集特色农业的生产、加工、技术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区将特色农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相关企业聚集起来,推动特色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是加快非洲农业产业链完善的重要手段。此外,农业产业园区的兴建可以推动我国涉农企业集群式向非洲以对外投资的方式与非洲国家进行开展农业产能合作,帮助我国投资企业抗击风险、降低成本。
2.完善对非投资企业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投资风险。非洲国家众多,其中不少国家政局动荡,民族与宗教矛盾突出,投资环境较为复杂。中国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对非投资企业相应支持,如税收减免、降低融资门槛等。其次,我国涉农企业还面临着投资信息不足的问题,中国政府可以联合在非优质涉农企业或社会组织打造非洲农业投资信息库,以帮助我国优秀涉农企业获取投资信息,加快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步伐。
推动减贫示范村建设,促进扶贫经验分享
中国已经在非洲相关国家开展了小规模的社区减贫示范项目,并取得了预期效果,这种基于小农户低成本和低技术复杂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在非洲展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建立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是中非加强减贫合作,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作为小范围内的减贫工作试点项目,能够迅速检测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降低减贫措施试错成本。示范村将为非洲其他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建设样本,推进扶贫经验分享,对促进当地农业减贫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1.规范建设内容,推行以工代赈政策。各示范村的建设应建立在精准甄别、分类施策的原则上,结合当地优势特色农业,健全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建设集农业技术、良种(苗)繁育推广、规模种植、养殖及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村。同时实施增收产业培育工程,增强农民产业增收减贫的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当地农民依靠产业增收来实现减贫。此外,中国政府可以联合非洲政府在示范村内推行以工代赈的扶持政策,在示范村内选择一批单体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工作不复杂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广泛动员并组织赈济对象参与基础工程建设。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监管责任体系,督促施工方及时足额地发放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同时对项目建设进程及时进行公示工作,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的管理。以工代赈既能够帮助农民解决就业问题,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又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利用数字电商平台,打造示范村农产品销售渠道。示范村应建设数字电商服务站,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机制,借助国内电商平台,与国内销售网络合作,打造非洲农产品的国际销售渠道,为当地农民实现增收。同时策划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建立特色农产品体验店,拓宽销售渠道,形成产销一体的品牌效应。
加强农业人才交流,推进智力援非发展
关扶贫必扶智,非洲农业人才的建设是中非减贫惠农合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中国政府制定的政策与合作下,中非减贫与发展会议、援建学校、研修培训班、派遣专家、互换留学生等一系列促进中非减贫和人才建设的交流平台不断丰富,为非洲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增强其自身减贫能力。
1.完善中非农业人才交流机制。在过往的援非高级农业专家项目中,项目发挥的作用往往因为项目的结束和中国专家的撤回难以持续。项目的结束并非双方沟通交流的中断,中非双方应建立长期有效的政府间、科研机构间以及高校间的农业专业人才的互通交流与合作机制,定期开展双方农业人才交流互访,帮助非洲加强本土农业人才的培养,不断增强非洲专业农业人才能力。其次,借助中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中非农业合作平台,加大其与非洲农业高校的科研合作,促进中非一线农业人才交流,让非洲农业人才在实践中掌握并创新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理念。
2.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机会。非洲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整个非洲大陆有近四亿的文盲,占非洲人口的60%,文化程度低下成为非洲减贫事业的内在阻力。中非双方在进行农业人才培养时,需注重加大培养辐射范围,扩大培养人群,让受教育不再是非洲少数人的权利。中国政府或企业可以联合非洲高校打造课程录制团队,借助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搭建网络教育平台,网络教育能够跨越地域限制,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让非洲更多的贫困人口接受到教育,提升自我减贫能力。同时,鼓励中方在非优质涉农企业兴办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技能培训来实现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未来几年是非洲减贫工作开展的关键期,事关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非洲《2063年议程》消除贫困目标的实现,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强同非洲的减贫合作与农业合作,以农业发展促进非洲减贫,在实践中不断为非洲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