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境外合作区利益共同体实践

境外合作区利益共同体实践 返回

从中国领导人一系列出访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中国境外合作区,正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高层关注。

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白俄罗斯。媒体报道中除介绍访问成果,频频出现的是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而在更早的时候,高层出访也已经将境外合作园区视为出访内容。比如,2014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古吉拉特邦期间,也就工业园区项目等与印度总理莫迪深入会谈等等。

对于国内很多人来说,境外合作区比较陌生。但政府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开展园区建设与合作。有据可查的最早一个境外合作区是1995年建设的越南铃中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区。铃中出口加工区是由当时的中国电器联营总公司和越南胡志明市西贡工业区开发公司,共同合资经营开发的工业区项目。项目总投资2650万美元,法定资金850万美元,双方各占50%,合资期限50年,其至今仍是中国企业进入越南市场的“桥头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地建设了很多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已形成完善系统的园区建设和管理体系,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工业园区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标杆和缩影。

伴随着我国“走出去”步伐加快,国内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开始向全球复制。我国境外合作区已从起步时期的孤立的、据点式分布发展至目前的网络化、基地式布局,由点连成线,并辐射成面,影响力不断增大。境外合作区的发展是我国全球综合竞争优势上升的表现,是我国对外开放从贸易阶段转向贸易和投资并重阶段的重要标志和特色,也是中国企业抱团出海的独创模式。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面对国际市场的洪涛时,独立扬帆不如抱团出海,在面对复杂的国外环境时,境外合作区往往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站。

从1995~2004年的10年间,中国新建境外合作区不超过10个,进入境外园区的中国企业数量也不超过100家;从2005~2009年的5年间,中国的境外合作区数量就达到近40家,入园企业数量近500家;而从2010年到现在,中国境外新建园区数量近50家,入园的中国企业更是达到了1700家左右。

增长最快的时间段恰是最近5年,是中国企业走出数量最多的时间段,2014年,中国成为了净资本输出国。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很多企业要么将境外的工业园视为登陆国外市场的缓冲地段,要么自己或者联合别的企业,一起在当地建设园区。境外合作园可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搭建平台,提供经济可靠的海外发展场所,有利于形成贴近市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经营风险。

除了抵御海外市场风险,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境外合作园正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处于工业化进程初期,他们吸引外资的愿望强烈。经过已有实践,境外合作区的确能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产业链条和利益共同体,实现互通。中资企业在当地建设园区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完善所在国的基础设施,履行社会责任等,构建好的中国形象,这也符合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最终目的。

中国所推崇的、以共同发展为基础的新世界观、义利观和投资观,通过境外合作区的利益共同体实践,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

热点排行